斑緣豆粉蝶

斑緣豆粉蝶

斑緣豆粉蝶,又名謝馬來賽查。鱗翅目,粉蝶科。翅面黃色,緣毛桃紅色;前翅外緣寬的黑邊中有幾個黃色斑,中室端部有一個黑斑;後翅外緣的黑色斑多連線成列,翅背銀白色,且有淺褐色圓圈。分布在我國廣大地區;印度、日本、歐洲東部等。斑緣豆粉蝶是一種藏族醫藥,有消腫止痛的功能。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斑緣豆粉蝶斑緣豆粉蝶

昆蟲種名:斑緣豆粉蝶 Colias erate Esper
所屬類別:鱗翅目 粉蝶科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藏青海及中國其他各地。

藥用部位:以全蟲入藥。

功效:消腫止痛

是否國家保護品種:否

形態特徵

斑緣豆粉斑緣豆粉

翅面黃色,緣毛桃紅色;前翅外緣寬的黑邊中有幾個黃色斑,中室端部有一個黑斑;後翅外緣的黑色斑多連線成列,翅背銀白色,且有淺褐色圓圈。

斑緣豆粉蝶體長約18mm,翅展約45mm。體型中等。觸角呈錘狀,頂端膨大,紫紅色。前翅基半部火黃色,靠近前緣處有一小黑圓斑;外半部黑色,有6個黃色斑。後翅基半部黑褐色,具黃色粉霜,中央綴有一火黃色圓斑;外緣1/3呈黑色,有6個黃色圓點。前足正常,不短小。

蟲體大小:翅展38-53mm

習性

幼蟲以三葉豆屬、苜蓿屬和大豆屬等植物的葉片為食。

生物學特性

斑緣豆粉蝶每年發生5~6代,以幼蟲越冬。6~7月常見成蟲飛翔於苜蓿、紫雲英等豆類作物花叢中,幼蟲一般僅零星發生,主要是絨繭蜂對幼蟲和蛹的自然控制作用。

危害

危害豆科蔬菜及豆科其他作物

防治方法

①注意保護天敵絨繭蜂,發揮其自然控制作用,在其發生盛期禁止使用化學農藥。

②幼蟲發生盛期防治蚜蟲時兼治,可選用20%殺滅菊酯2000~3000倍液或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等噴霧。

藥材基原

為粉蝶科昆蟲斑緣豆粉蝶的全蟲。

採收儲藏

捕捉粉蝶後,烤死,曬乾(即全蟲),研細。

化學成分

1.翅含無色喋呤(leucopterin)、異黃喋呤(isoxanthopterin)、黃喋呤(xanthopthopterin)、紅喋呤(erythropterin)、喋呤(pterin)、7,8-二氫黃喋呤(7,8-dihydroxanthopterin)、墨喋呤(sepiapterin)、喋呤二聚物(pterorhodin)、6-羧基喋呤(6-carboxypterin)、生物喋呤(biopterin)、異墨喋呤(isosepiapterin)、crocepterin、neodropterin、drosopterin、isodropterin,喋啶類色素受自然環境條件影響,變化較大。2.蟲體、翅、胎糞(mutant)含嘌呤類、脲類,如黃膘呤(xanthine)、次黃嘌吟(hypoxanthine)、尿酸,尿囊素(allantoin)及尿囊酸(allantoicacid)。3.蟲體含磷酸葡萄糖異構酶、α-磷酸甘油脫氫酶、黃嘌呤脫氫酶(xanthinedehydrogenase).4.一種豆粉蝶的若蟲的脂溶性提取物是皮膚的生物活化劑,對皮膚及痤瘡的整復和再生有致活作用,這是由於含有生長因子、致活激素(activationhormone)、幼若激素(vouthhormone)、變態激素的原因。5.雄蝶翅可釋放出一種能引起雌蝶性興奮的氣味物質。

功能主治

四肢肌肉縮痛、腿肚轉筋、齲齒痛。蛹:治流血不止,失血過多。

考證

《晶珠本草》述有:豆粉蝶與蝴蝶相配伍治蟲牙痛、腿肚轉筋。

《四部醫典》記載:粉蝶蛹,功效是醫治血液外溢。

《藍琉璃》述:斑緣豆粉蝶肉治蟲牙痛、小腿抽筋。

節肢動物門(十二)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