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瓷

文革瓷

文革瓷,是指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10年間各地陶瓷廠生產製作的帶有‘文革’色彩的陶瓷器皿,以及後來生產的所有具備文革典型風格的瓷器,如以工農兵形象、樣板戲題材、毛主席語錄等為題材的裝飾瓷件、生活器具、雕像等的瓷器。

簡介

文革瓷文革瓷

“所謂‘文革瓷’,是指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10年間各地陶瓷廠生產製作的帶有‘文革’色彩的陶瓷器皿,以及後來生產的所有具備文革典型風格的瓷器,如以工農兵形象、樣板戲題材、毛主席語錄等為題材的裝飾瓷件、生活器具、雕像等,均統稱文革瓷”。這種東西的存世量已不多,因此受到了當下古玩收藏界的青睞。這一階段的陶瓷製作工藝和瓷器的造型與風格均有其獨特而鮮明的時代特徵,具有政治色彩濃、造型品種多、製作工藝精等特點,與歷代瓷器有較大的區別。“文革瓷”多為塑像和章牌之類,而“主席用瓷”是這一階段瓷器製作的頂峰,也可稱之為該時期最高水平的代表。

文革”瓷,廣義上是指“文革”時期產生的瓷器,但從表現內容上來看,“文革瓷”主要指有“文革”畫面、“文革”語錄或文字(詩詞、手跡等)的瓷器,具有典型的“文革”題材特徵。從瓷質來看,“文革”瓷又分陶瓷搪瓷。“文革瓷”多為塑像和像章,還有大量的生活用品,如瓷盤瓷碗瓷杯瓷壺、花瓶、筆筒等,尤以革命地圖和毛澤東著作語錄器皿最能刻畫那個年代陶瓷藝術特徵。

“文革”瓷在中國2000年多年制瓷史上獨立成章、自成體系,表現出強烈、鮮明的時代特徵和一切要為現實服務的濃厚政治色彩,與“文革”一樣是史無前例的。在製作工藝、圖案造型、題款銘文等方面,“文革”瓷與歷代瓷器存在著較大區別。其特點是胎瓷厚且較粗糙,色澤偏同,具有時代色彩濃厚、品種造型多樣、製作工藝精良等特點。

歷史

1974年初,湖南、山東、江西等歷史上三大名窯所在地接到了中央布置的一項任務,為毛澤東主席燒制一套生活用瓷。接到任務後,這三個省傾盡所能,精心製作,在1974年10月按時拿出了各自的樣品。結果,景德鎮技高一籌,被選中。1975年元月,上面正式下文生產“主席用瓷”,取名為“7501工程”。

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文革瓷”因鮮明時代特徵而獨具魅力,而“主席用瓷”則無疑是這一時期最高水平的代表。

其實,主席瓷有兩種:一種江西景德鎮生產的“7501”,也稱“中南海瓷”;另一個是來自主席家鄉湖南的醴陵瓷。醴陵瓷能成為中國近代名瓷,主要得益於清光緒翰林院編修、辛亥革命後出任過國務總理兼財瓷器政總長的湖南湘西鳳凰人熊希齡。相傳熊希齡曾親自攜醴陵文革瓷瓷入京,貢呈慈禧太后,並得到賞賜金牌。後來,這種釉下五彩瓷器名揚世界,並在五十年代末燒制了第一批主席用瓷。首批送往中南海的茶杯共60件,杯底印有“湖南醴陵”楷體字樣及和平鴿標誌。很多藏家將這兩種為主席定製的專用瓷器稱為“紅色官窯”。

“紅色官窯”成名較早,大約80年代就有人關注這方面收藏。到了九十年代初,拍賣市場一啟動,“紅色官窯”即平步青雲。

紅色官窯不僅具有文物價值,它的工藝價值也在中國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可以說代表了20世紀中國制瓷工藝的最高水平。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紅色官窯的生產可以說是集合了當時全國最優秀的工匠來製作,它的藝術價值非常高,其中的精品都送往中南海,而剩餘的被揀選出的庫存瓷器則流落民間。據聞,1982年春節前夕,研究所曾將封存的部分“7501”連同其他庫存產品一起當做福利分發給了本所職工,其中也包括試驗時留下的釉上彩“水點桃花”。“‘7501’瓷非常稀少,我曾經見過一件‘芙蓉對花碗’,是由景德鎮一位特級工藝大師親手畫的,碗內外的對花分毫不差,十分精美

精品

“萬壽無疆”“文革”瓷

“文革”瓷的主要產地是瓷都景德鎮。在“文革”瓷品中,無論是福建德化的徽章和毛澤東像燒金工藝,還是江西景德鎮的粉彩瓷,在質量上都創造了歷史上的新高點,其中,瓷都景德鎮出品的大量“萬壽無疆”銘文粉彩瓷作品,已為一些“文革”瓷收藏家重點關注,古瓷器專家也認為是粉彩瓷器史上的高峰之作,是歷來工藝極上乘的粉彩瓷。

“萬壽無疆”“文革”瓷器品類極為豐富,根據用途不同,主要分為:

陳設器類:有香爐、罐等系列。圓球罐、花鼓罐彭式罐、天字罐;折底笠式蓋罐、豐圓蓋雙耳瓶和帶內杯溫酒罐等等。

飲具類:分茶具、咖啡具等類別。咖啡具一套5種,有兩種規格。其中糖罐造型如同古典雙耳尊,極為典雅、高貴。茶具造型繁多,如壺、杯、托盤都有近10種不同造型,十分雅致有趣。由小小鍾式壺、4隻玉蘭杯和委角茶盤組成的小套件茶具屬“迷你型”,趣味盎然。不少壓手杯的蓋、托、杯身三件頭都有“萬壽無疆”4字,意蘊綿長。

餐具類:碗類類型、規格多種多樣。大小飯勺、湯匙、酒瓶、酒杯、醬醋瓶、醬醋碟、胡椒粉瓶等小件不勝枚舉。有些收藏家非常喜歡盤類,如同古代、近代盤類在現代收藏者心目中都變成了陳設器一樣,“萬壽無疆”盤更具陳設件的風韻。蛋形盤有7種規格,最大的為長徑40.8厘米,短徑29.4厘米。圓形盤有平口、圓口、反口,有平盤、湯盤、魚盤等。

其他:罕見大器如鼓凳,小件如菸灰缸、牙籤筒、鳥食罐等,造型也各具特色。

現代“官窯”“主席瓷”

“文革”瓷器精品中還有一脈值得重視,那就是“主席瓷”。“主席瓷”是毛澤東專用瓷的別稱。“主席瓷”是輕工業陶瓷研究所當年為毛澤東主席用瓷而研製生產的,在1975年接受上級下達的研製任務,故也稱“7501”瓷。

“主席瓷”用瓷潔白如玉,晶瑩剔透,釉面光澤滋潤,畫面設計是根據毛澤東所喜歡的紅色與梅花,採用了紅梅與水點桃花兩種樣稿,並進行了釉上彩和釉下彩兩種工藝裝飾,效果尤佳。特別是釉下彩“對花碗”,採用內外繪畫的手法,而且內外花朵相對,均勻一致,頗為新穎、獨特。釉上彩品種主要是餐具,有兩套花樣(梅花和桃花),大部分品種都配有合蓋。釉下彩品種除了47頭中餐具外,還有文具、煙缸、痰盂、果托、飯鼓等多種品種,是一批既美觀又實用,技藝精湛的高檔用瓷。

“主席瓷”由於要求高,製作成功一套需要數套數十套乃至更多的試驗,那些稍有瑕疵的專用瓷,就流傳到有關機構和人員手中,現在拍賣會上出現的這些專用瓷,大多都是當年流散的,只有極少數是主席用過的。這些極少數流散出來的,也大多數是一些省市專門接待毛澤東的賓館中備用的,毛澤東也只是偶爾用之。

“主席瓷”受到藏家追捧是有道理的。據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的“主席用瓷”調查組調查統計,目前存世的“主席用瓷”數量並不多,不會超過300件。

文革瓷

文革瓷

文革瓷

文革瓷

文革瓷

文革瓷

文革瓷

文革瓷

文革瓷

文革瓷

文革瓷

文革瓷

工藝

“文革”瓷胎質潔白、細膩、堅緻;釉水瑩潤、均勻、清朗,白中略泛翠青色,玻璃相適度,胎釉結合好;粉彩彩料精細、勻和,色澤鮮亮、明麗、活潑,燒成溫度好。底色分3種:玫紅、嬌黃、翡翠綠。這種紅料稍稍泛一些玫瑰色,使紅色效果十分引人注目而又穩重。其所有粉彩料都極為細膩,濃淡相宜,塗彩又極認真、細緻,花葉的塗染十分得法,加工燒成溫度恰如其分,因此粉彩顯得格外美。有專家說,這類粉彩料用到“文革”就沒有了,現在要仿製也難過這道材料關。

價值

由於“文革”瓷器產生於特定歷史時期,而且生產年限很短(基本上都生產於1968年至1970年間),故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且潛力較大。

眼下,以“文革”為內容的藏品日漸升值,“文革”瓷更是成為收藏界的熱門新寵。由於“文革”瓷器產生於特定歷史時期,而且生產年限很短(基本上都生產於1968-1970年間),故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且潛力較大。一尊批走資派的“文革”人物瓷器,在深圳集郵收藏品市場報價數千元。在北京的一次國際拍賣會上,一隻繪有“樣板戲、知青上山下鄉、五七幹校”畫面的花籃瓶,由280美元起價,最後以5000美元易主,此外,一件高40厘米、直徑20厘米的立件瓷瓶“毛澤東去安源”,也曾拍出2萬元的高價。

在“文革” 瓷精品中,“主席瓷”被稱為“當代官窯”,在拍賣會上屢創新高,成為有實力收藏家夢寐以求的收藏珍品。在1996年太平洋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獨家舉辦的瓷器精品拍賣會上,一件“水點桃花飯鼓”以66萬元的價位,創造了中國當代瓷器在世界拍賣場上的最高成交價。在1997年湖南長沙“主席瓷”拍賣會,10來件精品單面梅花碗拍出了178萬元的天價;1998年“主席瓷”被深圳一買家以1148萬元的高價全部買走,這一數額超出此前80餘件“主席瓷”在北京拍賣會上拍出的864.76萬元的佳績,也大大超過了200萬元的底價。

防偽

由於“文革”藝術瓷收藏的迅速升溫,贗品接踵而至。因此,在收藏時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1、胎釉造型方面:贗品露胎處不是有意做舊就是老舊感缺乏,修胎不如真品自然流暢;釉面欠溫潤柔和,火光偏重;經氫氟酸浸泡過的有“人造蛤蜊光”現象,形制外觀仍有不協調和彆扭的地方。還有一種情況容易誤將李逵當李鬼,即由於貨主的無知將其做舊,蒙上一層“人造蛤蜊光”,常使人懷疑它的真實身份,這就要從其他方面找依據。

2、彩料、繪事:彩料不夠純淨,色彩不夠純正,色塊搭配欠協調,彩光不柔和,有發澀的感覺;人物繪畫形似神不似,缺少上世紀60-70年代人們特有的精神氣質。

3、多收集標準器,多作真贗比較,是避免上當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有的細部特徵的區別道理大家都懂,但要獲得切實的感受,仍需與物品零距離接觸。另外,行家的指點也很重要。

中國名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