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言語的私有性:論私人感覺的個人化表達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學林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8月1日)
平裝: 21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807306645, 9787807306641
條形碼: 9787807306641
商品尺寸: 20.4 x 14.6 x 1.6 cm
商品重量: 322 g

作者簡介

潘華琴,1972年生,江蘇鎮江人。1995年畢業於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獲英語言文學學士學位;1998年畢業於蘇州大學文學院,獲文學(外國文學)碩士學位:2007年畢業於蘇州大學文學院,獲文學(文藝學)博士學位。現為蘇州大學文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文藝學跨學科研究、文學語言學、生態批評等。曾在《人文雜誌》、《文藝爭鳴》等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

內容簡介

《文學言語的私有性:論私人感覺的個人化表達》是關於研究“文學語言理論”的專著,書中具體包括了:私人感覺的生命本體論意義、維根斯坦“私人語言”不可能性論證的實質辨析、維根斯坦“私人語言”不可能性論證的哲學目的與論證方法、文學言語的對話性特徵等內容。
人類文明的長期發展,強化了人的思維的理性化和邏輯化,人類語言也隨之越來越被精簡為清晰的、普適的概念符號系統,面對理性層面之下生命“內宇宙”的恢宏而混沌、豐富而模糊的生命之流,這樣的語言已經無能為力。這是文學遭遇困厄的底蘊,也是人類精神日漸貧瘠的誘因。鑒於此,《文學言語的私有性——論私人感覺的個人化表達》將其主旨立足於文學創作與接受的維度,探尋文學言語背後的心理因素——私人感覺及私人感覺的言語表達,從而對這一問題提供一種文學式的解答方案,即:文學作為一種言語活動方式,是如何使個體生命超越公共語言規則,衝破類的限制,抵達個體生命核心,從而達成言語主體在文學審美王國中創造性的展現的。

媒體評論

作者自覺不自覺地參與了人類歷史古今中外的“古今之爭”、“諸神之爭”,及其中的詩學與哲學與政治之爭。其意義非同小可。
——張志揚
“私人感覺的個人化表達”的觀點對文學語言研究有很好的啟發意義,對我國同類研究做出了新的推進。
——徐岱
問題意識明確、具體,挑戰性強,展開得也比較充分。
——王鴻生

目錄

引論
一、語言的失落:文學語言修辭學建構
二、語言的自覺:文學語言學學科建構
三、語言的生命回歸之旅:文學言語私有性研究宗旨
第一章 語言境域中的“文學是人學”
第一節 主體的焦慮:文學語言修辭學研究中的“人”
第二節 主體的迷惘:文學語言形式主義研究中的“人”
第三節 主體的回歸:文學語言生命本體論研究中的“人”
第二章 私人感覺與私人語言
第一節 維根斯坦“私人語言”不可能性論證的哲學目的與論證方法
第二節 維根斯坦“私人語言”不可能性論證的實質辨析
第三章 私人感覺與個人化表達
第一節 私人感覺的生命本體論意義
第二節 私人感覺:文學言語活動的淵藪
第三節 文學言語的私有性特徵:私人感覺的個人化表達
第四章 私人感覺與文學言語
第一節 文學言語與生命的內在同一性
第二節 文學言語的對話性特徵
第三節 “自我”的完善:私人感覺個人化表達的審美後效
第五章 文學的突圍:私人感覺個人化表達的話語衍生
第一節 “立象盡意”——內在情感的自我賦形
第二節 “言外之意”——內在情感私密性的保留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