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改良謅議

胡適:《文學改良芻議》,闡釋文學的進化論,提出白話文取代文言文的號召,他在文章中提出“文學改良”的口號,主張以白話文為“中國文學之正宗“,以及一些文字形式上和內容上的改革,如”不用典“、”不用陳套語“、”不作無病之呻吟”、“不摹仿古人”等。《建設的文學革命論》,提出“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作為文學革命的宗旨。胡適主要側重於語言、形式等文學外部因素談論文學變革。

胡適(1891-1962):詩人、學者。1891年生於浙江績溪,1904年到上海讀書,信奉進化論。1910年考取清華學堂庚款留美管費生,先後在康奈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修習農學、哲學、文學,師從主張實用主義哲學的哲學家杜威。1915年獲博士學位,1917年畢業回國,曾任北京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北京大學校長等職務。1938年任駐美大使,美國國會圖書館名譽顧問,哈佛、哥倫比亞、加利福尼亞、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獲得過35個博士頭銜。1958年回台灣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一生在文學、哲學、史學、古典文學考證等方面卓有成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