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單位需要摒棄的六種用人弊端

文化產業單位需要摒棄的六種用人弊端

發展文化產業,經營決策者起著關鍵的作用。一個現代化文化企業的決策者,不僅是所從事領域的尖子、權威和行家,還應是一個通曉文化產業經營、管理學的通才,具有在紛繁複雜的國內外信息來源中進行優選的能力,以引領企業走健康、有序、快速發展軌道的複合型人才。就目前來說,我國不少文化產業部門仍處於小規模、分散化經營狀態,創新機制未形成,運用現代化科技成果能力較差,文化產品科技含量低,普遍缺乏市場競爭力。究其原因在於我國的文化產業部門大多是在計畫經濟體制下建立和發展起來的,缺少市場理念,致使一些文化生產、經營、管理部門的用人機制暴露出不少問題,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快速發展文化產業的要求不相適應,制約了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據筆者了解主要有以下六種表現:

1.任人唯親,德才兼備員工難有用武之地。任人唯親,這一幾千年遺留下來的用人陋習在一些文化產業部門仍較為普遍。有一個解放初期成立的文化經營單位,幾十年來,每換一屆領導班子就吸收、提拔一批幹部,久而久之,太子公主、女兒女婿、兒子媳婦等“皇親國戚”一家三五口人在一個單位任職的都有。由於這些素質不高,能力有限的“子弟兵”占據位置而不實幹,使得一些德才兼備的拔尖人才難有用武之地,從而挫傷了廣大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2.賞罰無章,員工怨氣積聚難清。由於任人唯親之故,必然會出現賞罰無章的做法,一是提拔晉升賞罰無章。按現行工資獎金制度,一旦提拔就可以套改相應級別的職務工資,少則可多晉升一級,多則可升幾級,獎金也同樣可以增加一倍到幾倍。一些領導便借在位之機,將業績平平,甚至工作屢出毛病的親屬、親信提拔重用,以達到升官發財的目的。二是年度考核賞罰無章。按規定連續兩年考核優秀的,可獎勵晉升一級工資。這樣一來年終考核便成了領導點優秀,送人情的好機會。三是工作責任不清賞罰無章。一些“子弟兵”或領導喜歡的人提拔到領導崗位後,不能勝任本職工作,又不想手下的員工超過自己,便借調整之機把有才能的員工調離,或把工作職能和工作責任往外推,自己只當個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空軍司令”,卻享受相應的職級工資和各種職務補貼待遇。這是造成一些文化產業部門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

3.武大郎開店,扼殺不少能人志士。文化產業門類眾多、業務範圍廣,文化產品技術含量高,專業性強。而不少文化產業部門的領導是從文藝團體中提拔上來的,其中一些又是來自特殊演藝專業。他們從小就訓練、演出,沒有更多的時間學習文化,退出舞台後,又疏於學習專業理論和管理知識,因此,無法正確理解和處理多層次、多渠道、多樣化不斷發展的文化產業信息,以及文化產業與生產力、政治經濟制度、價值觀念等等之間的關係。由於這些人綜合素質低下,習慣於以經驗、權威處理解決問題,因而就特別喜歡重用惟命是從,沒有主見的“聽話”員工,對有知識、有主見,能提出自己的觀點而不盲從的員工,或者是工作能力、業務水平超過自己的人,不但得不到提拔重用,反而被千方百計找岔子、挑毛病,甚至打入冷宮。最近廣東一家報紙報導了一則訊息,有一位記者因所寫文章得罪領導,被安排去當資料員;有一個單位,由於第一把手學歷低,又業績平平,預計自己到退休也無條件申報評審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便不準一名夠條件申報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員工申報評審。文化產業能有大的發展嗎?

4.臨終託孤,諸葛亮有計難施。古代劉備臨終託孤的故事,看過《三國演義》一書的人都會有深刻的印象。在當今的文化產業部門中也有類似現象,一些領導在位時因子女年幼無法提拔重用,或因反腐“風聲”緊而來不及提拔,臨退休前也來個“臨終託孤”,要求被自己提拔重用過的人充當“輔政大臣”,而曾獲得“皇恩”的大臣也多不敢違“先皇遺命”,將一些“阿斗式”的皇親、國戚提拔上來。可惜這些“幼主”不夠爭氣,不是坐吃“皇糧”,就是碌碌無為,使“諸葛亮”有計難施。由於用人不當,導致一些文化產業部門因經營不善而嚴重虧損,甚至面臨破產的境地。

5.以權謀私,自主權變為自己權。改革開放以來,為使企業走向市場,實行政企分開,政府下放權利,給予企業法人更多的自主權。這樣一來,企業經營者就有了經營、用工、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權,一些以權謀私的經營者便乘機把自主權變為自己權。近年有一個文化經營單位在牆報上公布人事制度改革方案時,有如下字句:“管理者有招聘員工的權利,也有辭退員工的義務”,員工看了十分氣憤。從1994年起,類似這種不談競爭,只談自主權的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已出過多次。正因如此,這個只有三四百人的文化企業,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雖然扣減了幾十個員工的工資、獎金和辭退了近200名臨時工,仍擺脫不了從年創利上千萬元蛻變為年虧損上百萬元的命運。

6.拉幫結派,不利於合理使用人才。有的是由於第一把手綜合素質低,沒有魄力,對結交朋黨的行為無力制止,便聽之任之,有的是這個領導上任拉了一幫人,那個領導又拉了一批人,久而久之,便幫派林立,爭權奪利,營私舞弊的歪風隨之而起。這些現象,使一些投機鑽營的人,費盡心機去賄賂、討好、腐蝕領導,以其惡劣行為邀功得寵,甚至混進領導班子推波助瀾,使有真才實學的人得不到公平公正的使用。

總之,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對高素質的人才需求顯得更為迫切。新世紀的文化產業要面向市場,走向市場,走上世界,就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尤其是必須摒棄上述六種用人弊端。只有革除這些弊端,充分發揮人才優勢,才能使文化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