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原創力

要建立以原創內容帶動文化產業價值鏈循環增值的文化產業生產模式,尚需重視以下三點。
其一,建立鼓勵創新、保護原創的文化產業發展環境。文化內容的原創力和獨特創意在某種程度上有一定的公共外部性,個別企業的文化原創所帶來的創新價值會產生一定的溢出效應,會讓追隨者及後來者搭上創新的順風車。因此,政策和制度需要對於企業的原創給予一定的激勵性補償或稅收優惠措施,同時政府及相關社會組織要積極完善和落實智慧財產權的法律法規,充分保護文化原創等無形資產的價值,保護企業對於文化原創內容研發的投入積極性。
其二,增強企業聚合文化資源、培育原創資源的信心與能力。企業要建立內容為王的經營模式,需要對文化資源進行長期的積累,需要發掘和培養一大批文化原創型人才及相關的技術創新人才,這是一種長期的高風險投入。這種先進的文化企業經營模式的建立,一方面需要文化企業的戰略眼光,另一方面也需要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進一步打破條塊分割,增強文化內容原創者在文化交易中的議價能力,讓創作者能夠獲得足夠的收益。
其三,發揮社會資本在文化原創和資源整合方面的積極作用。我國現在的文化企業大多規模較小,往往只是文化產業鏈環節中的一個特定角色。規模較大的往往是一些掌握出版、發行、播出等媒體渠道資源的國有文化單位,它們往往不需要進行內容研發的風險性投入就可以獲得較大的利潤,因此文化原創動力不足。目前,民營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已獲政策支持,如果能進一步逐步理順文化市場管理機制,引導社會資本促進文化產業的市場集中度,將文化內容研發環節與製作、生產、傳播及衍生開發的環節有效連結,對儘快形成一批具有全產業鏈運營模式和較強文化原創力的大型文化企業,作用無疑是巨大的。
文化產業是一門“內容為王”的產業,如果沒有大量優秀的原創作品做支撐,沒有大量具有創新精神的從業人員積極主動地進行文化創造,就等於沒有靈魂。以電影為例,近年中國每年都有數百部電影誕生,但其中大部分“屍沉大海”。儘管中國電影在市場票房、創作類型格局、技術運用上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對好萊塢技術的盲目膜拜,題材雷同,內容缺乏新意。
這其實反射出了文化原創力的不足。最新公布的《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1年我國卡通片年產量已突破26萬分鐘。然而,我國卻仍然不是動畫強國。究其根本,很多動畫電影只是一味跟風模仿好萊塢和日本,丟棄了中國民族文化特色和獨到的人物形象塑造。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1983年出品的動畫長片《天書奇譚》,就堪稱一次有濃厚的原創色彩的中國傳統故事新編的嘗試。但是,在幾十年之後,中國很多卡通片在內容上並沒有與時俱進,依舊在用陳舊的方式講述陳舊的主題。
原創力不足帶來的負面作用,顯而易見。由於文化管理體制、文藝創作生產機制等方面的原因,當前文化原創力還不能很好地轉化為文化經濟效益。一方面,像《抉擇》、《雍正皇帝》、《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長征》、《激情燃燒的歲月》這樣能夠帶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的真正的原創精品還不夠多。另一方面,即便是優秀的原創文化作品也不一定在國內市場產生好的經濟效益,也就是說,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沒有能夠很好地統一起來。
內容的原創或創意,猶如高新技術產業的科技創新一樣,需要長期、大量、高風險的研發投入,它的價值在於為企業提供獨有的核心競爭力,為商業模式清晰的產業鏈提供動能。文化產業具有典型的規模經濟與範圍經濟特徵,儘管原創文化產品的初始研發投入成本高,但複製、生產、傳播、衍生開發等後續的價值延伸增值的成本卻很低。因此產業鏈越長,原創文化作品的無形價值的開發和利用就越充分,企業的長期競爭力自然越強。
一部原創長篇小說《雍正皇帝》,印行50多萬套,給長江文藝出版社帶來2000多萬元的碼洋、數百萬元的利潤;一部原創電影《生死抉擇》,投資500多萬元,給上海電影製片廠帶來1.2億元的全國總票房、4000萬元以上的利潤。
這些成功的原創文化產品案例也說明,植根本土文化土壤、具有本國文化特色同時又有自身原創內涵的文化產品一旦進入市場,往往能夠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加強這些特質,對當前我國文化企業普遍面臨的自身難題而言,尤顯迫切。當前,我國很多文化企業規模偏小,同質化經營問題嚴重,產業鏈整合能力較低。在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進程中,更加需要增強市場化能力,構建以原創性為根基、以內容為核心資源的文化產業鏈模式。

本文轉載自深圳市國家音樂基地動漫學校http://www.wanmeikongjian.c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