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乾[詞語]

文乾[詞語]
文乾[詞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文乾,天文航海專家,水產教育家。在長期從事航海和水產教育中,研製成功中國海區簡易天文定位法和編出中國太陽船位線表、中國恆星船位線表;研製成功航海專用計算尺和教學用天象儀。

文乾
拼音:
解釋: 1.文思才幹。

2文乾

文乾,天文航海專家,水產教育家。在長期從事航海水產教育中,研製成功中國海區簡易天文定位法和編出中國太陽船位線表、中國恆星船位線表;研製成功航海專用計算尺和教學用天象儀;主持研究成功漁船航海工作電腦系統;海洋船舶航海電腦;船舶電子海圖、衛星通訊、監控指揮系統;海洋船舶綜合信息系統等。在教學方面,組織建立了天文航海新的課程體系;總結撰寫了教學辯證法。為水產教育和航海事業作出了貢獻。
(圖)文乾文乾

生平簡介

文乾,原名黃慧鴻,1927年2月出生於廣東省花縣一個農民家庭。文乾年少聰敏,5歲入學,1936年10歲考入廣州愚山中學。1938年日本侵略軍侵占廣州,家鄉淪陷,家人失散,不久母親和弟弟在日本侵略軍的大掃蕩中又被炸傷。文乾顛沛流離,悲愴困苦,國恨家仇在幼小的心靈中埋下。1940年在其堂兄的陪送下,越過封鎖線,投奔廣東省戰區難童搶救隊,後被送到廣東戰時兒童教養院第一分院,不久升入該院的實驗中學。該院實行管、教、養、衛相結合,家、校、營、場成一體的方針,學生一面學習,一面生產自救。文乾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得到一定的鍛鍊。1941 年冬,廣東省政府保送文乾赴重慶考取了重慶國民政府的海軍學校,編入第十二屆航海班。抗戰勝利後隨校東遷,併入新成立的青島海軍軍官學校,編為37年班。1948年畢業。畢業後被留校工作。

1949年6月文乾脫離原海軍輾轉香港,參加了中共華東局香港地下黨總支領導下的學習和活動。同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被派去青島港首批擔任青島港港務監督工作。文乾等到職後對於維護國家主權,建立主權國家的港監製度方面進行了不懈的鬥爭。1950年韓戰爆發,他回響政府號召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先後被派到第三海軍學校任航海學科組長、航海主任教員,1957年抽調去籌建海軍高級學校,任該校天文航海教員組長。他在海軍服役14年有餘,在第三海軍學校及海軍高級學校先後擔任過7門課程的教學,為海軍快艇部隊的創建和人才培養以及海軍高校的教學改革作出了貢獻。

1964年2月,文乾從部隊轉業到大連水產專科學校(大連水產學院前身,大連海洋大學前身)任航海教研室主任、講師,擔任天文航海課程的教學。到校頭一年獲得了校先進教師的稱號和獎勵。“文化大革命”下放農村,參加農業和打井勞動,一方面日以繼夜地從事繁重的鑽探勞動,一方面還抓緊空隙時間學習地質知識,分析岩層,尋找水源。當他和同事們在復縣被稱為火焰山的北大樑上從百餘米的地下鑽出了清澈的泉水,在金縣七頂山打出的機井使大面積的乾旱山坡將變為自流灌溉的蔬菜基地時,受到當地農民的好評和歡迎。

主要教學科研工作成就

一,教學工作業績記要
自1951年起,在解放軍第三海軍學校及海軍高級學校從事教學工作14年,先後講授過快艇操縱、天文航海、海軍戰術等七門戰術技術課程。教過魚雷快艇艇長班、水面艦艇艦長班,艦隊航海業務長班及外國留學生班等不同類型的班次。1964年轉業到大連水產學院(大連海洋大學前身)負責航海課程的教學。由於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較好,一貫受到學員的歡迎和組織嘉獎,並被評為“五好教員”、“優秀教師”和“先進教學工作者”等。
(一)教學辯證法
文乾在學習毛澤東兩論的基礎上,以唯物辯證的思想方法指導教學。反映在課前做好調查研究、認真備好課;講課聯繫實際,從實際出發,對講授內容做到明確要求,削枝強桿;抓住共性,講透典型;透過現象,揭露本質;找出關鍵,抓住關鍵;循序漸進,符合認識規律;提綱挈領,高度概括;課中照顧大多數,課後抓好兩頭等方法。同時正確處理教學中的幾個關係 ,即教與學的關係;教書和育人的關係;理論與實踐的關係;教學與作戰(生產)的關係;多和少的關係等。他總結了有關教學的經驗體會,撰寫了《教學辯證法》,刊登在建國六十周年的一些大型理論文獻中。
(二)研製成“航海專用計算尺”。
五十年代艦艇航海工作常常需要繁瑣的數學計算。尤其是對文化低的學員造成很大麻煩。他在1956年研製成航海專用計算尺,它既可按航海專用公式進行計算,還可進行航海常用的自差計算,真、磁、羅向位換算和加減等,使用攜帶方便。例如:真、羅向位換算不需查自差表,或觀測目標垂直角求距離等都只需拉一次尺便得答案。1956年選送參加全海軍科技成果展覽,獲優秀科技成果獎。
(三)研製成教學天象儀。
天文航海需要學生識別天上星座,建立天球座標概念,掌握天體運動方面的知識。由於星空隨緯度和季節變化,在一定地區,有的星座終年看不見。為便於教學他組織教研室人員,根據天體視運動規律及與地球相對運動原理,用光學投影方法,研製成六米直徑的教學天象儀,一班學生在天象儀內只需二節課便能識別全星空航海常用的近30個星座,並形象直觀地學習到球面天文學的基礎知識。1963年該項目獲海軍優秀科研成果集體獎。
(四)建立天文航海新課程體系。
在解放前,國內各院校的天文航海課程體系,都是沿襲英美,解放後則照搬蘇聯的。文乾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覺它們有很大的弊端,主要是內容分散羅列,臃腫龐雜,無中心重點,割裂了彼此間的內部聯繫。學生學習各章節內容都不知它與天文定位有何關係。學習完全處於被動狀態,於是覺得天文航海深奧難學。六十年代在海軍學校,經文乾等對課程進行了深入的解剖分析,建立了“以測定船位為中心,以高度差法原理為線索,把各章節內容組成船位線要素鏈”的新體系。新的課程體系目的性明確,內容緊湊,符合少而精原則。學生易學易懂又省時,深受師生的歡迎。獲水產學院優秀教材一等獎。 被海軍院校和水產院校長期採用。

二,研製成功“中國海區簡易天文定位法
過去,在我國遼闊的海域裡航行的船舶,天文定位都是沿用外國的方法和資料,測一個船位要用三四本表,查表二十多次,抄錄和換算成百個數據,還要涉及一些複雜的天文學概念,方法十分繁瑣複雜費時。1964年我從海軍轉業到大連水產學院任教,發現現行的天文定位方法很難在漁船上普及。我國漁船在海上常常因為沒有測到準確船位,便找不到中心漁場,開不到目的地,甚至發生觸礁沉沒等嚴重事故。北方有條船從漁場要去青島,結果開到了連雲港附近。南方有一對船,在海里打了好多天魚以後,給家裡發電報說:“我回不來了,請派船來領我回去”。家裡給他回電:“告訴我你在那裡,好派船來接你”。船長聽了很生氣地說:“我知道在哪裡還要你來領嗎!”目睹我國漁船當時在海上航行生產所遇到的實際困難,使文乾產生了改革現行天文定位的想法。要搞出一個簡便易行的方法來供漁船使用。但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帽子、棍之滿天飛,“四人幫”別有用心地炮製的“兩個估計”成了強加在知識分子身上的沉重枷鎖。“多乾多錯,少乾少錯”是四人幫破壞社會主義的混帳邏輯。在這樣一個嚴峻的考驗面前,我乾還是不乾?不能不引起他的一番思想鬥爭。有時也覺得,在這樣的日子裡,別自找麻煩吧,把課講好就算了,還搞什麼科研?可是,當他想到人民教師應當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想到漁業生產和漁工漁民的迫切需求時,便義無反顧地決心幹下去,即使後來進了“牛棚”,下鄉被監督進行繁重的勞動時,改革天文定位的想法亦未曾放棄,腦子一有空便悄悄地進行探索。
1972年文乾從農村回到學校,一邊上課,一邊繼續搞研究。在兩年多的時間裡,查閱參考了所有能找到的近二三十年國內外的有關文獻資料。起先也從改革計算程式和工具表冊入手,前後設計了五、六個方案,計算了幾百道題,但結果和前人走過的路子基本相同,改進不大。有的人說,當今的天文定位法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已經不可能有大的突破了,下一步唯有等待船上裝計算機了。但文乾考慮幾十年內漁船不可能普及計算機(當時是1973年),也不相信現行天文定位法已經到了頭,不可改進,於是堅持不懈地繼續探索。後來,他考慮到現在世界通用的天文定位法,只是反映了天文定位的一般規律和共性,而我們是在中國海區中國漁船上進行定位,就必須研究在這一特定條件下進行天文定位的個性、特點和規律。根據對普遍性、特殊性、共性和個性的深入分析,我先後制定了幾個方案,經過一次次地推翻改進,最後研製成“中國海區簡易天文定位法”。並附之以東經120度和北京時為基準而編製成專用的“中國太陽船位線表”和“中國恆星船位線表”。
新研製成的天文定位法,用一本表代替了原來需用的“天體高度方位表”,“航海用表”和“航海天文歷”等三本表;定一個船位的工作量約只有原來的1/5;船位的精確度也比原來的方法高,例如:當太陽高度為60˚時,原來的B105表的均方誤差為0.34海里,而本表只有±0.19海里;而且一本表可以持續使用,保證精度,不必如現行用的“天文年曆”,需要每年更換。
“中國海區天文定位法”的研製成功,離不開個人的努力,更離不開領導和民眾的支持。幾年來他的研究札記寫了七大本,公式推導和計算用過的紙裝滿了一大箱。腦子裡無時無刻不想著研究中的問題。曾經三次前去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請教。有兩年的春節也是因為該項目問題在外地度過。平日在學校宿舍每天都搞到深夜,吃飯時也用筷子在飯桌上比劃,有的同志說文乾像著了迷一樣。
方案決定後,文乾帶領海洋漁業系學員在船上進行了兩個多月的實測檢驗,在大風大浪中照樣堅持,全班共進行了二百多次實測,結果令人滿意。
1975年,農林部為《中國海區簡易天文定位法》的可行性,在大連召開現場會,隨後又組織了漁業、航運、海軍共有82條船在海上進行了2800餘次的實測校驗,結果良好。上海漁業公司有位老船長,過去曾參加過美國H.O.214表(我國B105表)的學習,因學不懂而中途退學。這次給他講授新方法4個小時,結合在海上實測練習三天便掌握了,他測了20多個船位都比較準確,非常高興。
1975年末,農牧漁業部在北京組織有關水產企業、院校、海軍、交通部船研所等17個單位參加的鑑定會,充分肯定了《中國海區簡易天文定位法》的優越性。海軍代表編了四句話稱讚新方法的優點:“易學易懂易掌握,查算簡便誤差少,一代三表多年用,滿足要求精度高。”會議建議在水產生產單位推廣套用。
在交通部上海船舶研究所計算站同志的支持幫助下,將新方法的工具書《中國太陽船位線表》和《中國恆星船位線表》,經過約半年時間,列印成電腦版樣稿,後來由農業出版社正式出版。上海漁業公司最先將其中的”太陽中天求緯度”部分抽出印了1萬份小冊子給船員學習和使用。水產、海軍、陸軍船校等有關院校把本方法編成教材或編入教學內容。
1978年,“中國海區簡易天文定位法”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文乾本人被評為“作出重大貢獻的先進科技工作者(全國勞模)”。
三,“文革”後主管大連水產學院
1980年部任命文乾為大連水產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83年經國務院正式任命為院長,主管學校工作11年。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全院教職工艱苦奮鬥,學院從亂到治,學校的校風、校紀、教學水平、教學質量、辦學條件、辦學團隊、辦學規模等方面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和提高。成了大連市的文明學校。爭取到聯合國農業教育無償貸款,學校的基建成倍增加,裝備了大批高新教學儀器,改善了教學科研條件,提高了教學質量和科研成果。到九十年代末,成為當時國內唯一的一所文革後從專科升格為本科又進而獲得碩士授予權的高校。
四, 為我國漁船航海技術走上世界
1991年夏,文乾65歲,部里同意他不當院長了,但仍是在職教授。覺得自己身體還好,還應繼續做點工作。這時我國的遠洋漁業剛起步,當時去西非大西洋、印度洋的漁船有的還要請商船船長或外國船長來領航。“漁船船長須獨立走向世界”,這是發展我國遠洋漁業的客觀要求。這時候,計算機的高速度、大容量、小型化已有相當的水平。文乾構想如果把漁船的航海工作都讓電腦去輔助完成,船長開船,就像看電視一樣簡單,這將會把我國漁船的航海技術一下子就推進到現代化的水平。於是向部里申報了“漁船航海工作電腦系統”的研究課題,被部批准並定為“八五”重點研究項目。
部批下的這一研究項目,主要內容要求是將漁船用到的全球500多張海圖全部裝入電腦生成電子海圖;將航海工作中所用到的全部繪圖和計算工作,製成20多個數學模型、公式,裝入電腦,到時由電腦自動解答;再將各種導航助漁信息,如航標信息、航路指南、潮汐潮流、水深底質、太陽方位、羅經校正、推薦航線,以及漁區劃分、禁漁線,漁情資料等等,全部錄入電腦備用;最後將GPS與電腦整合,隨時顯示船位與電子海圖疊加。航海電腦總共有50多種航海功能,航海工作都可由它代替,再不需要紙海圖,不需要畫圖計算,不需要查書查表了。例如,電腦除GPS外還可用天文、地文多種方法定位。過去算一個天文船位十分麻煩,現在眨眼間便顯示在電子海圖上;過去要每年一本的潮汐表查算潮汐,本電腦給出的全球潮汐可用至2024年(屆時還可增加)。總之,一句話,就是把漁船的航海工作全部電腦化。課題難度和工作量都是很大的,我對課題組進行了動態組合,除基本成員外,其餘的按需增減,多時達30人。沒錢買設備,就從電子系、海漁系借來教學暫時不用的電腦和印表機。沒有房子,就用三樓廁所改成的小房間,那裡冬天陰冷,夏天悶熱,幾位編程的同志,幾年的寒暑假都在那裡堅持。直到95年的夏天,項目基本完成,經實船試驗,情況良好。一位漁政船長反映:“一天夜裡天氣不好,船經過小欽島附近,那裡水下有暗礁,在以往就只有拋錨不敢再開了,現在有航海電腦,能看清自己船和暗礁的位置。再加電腦遇到危險還會報警,所以能放心通過”。我們的電腦還有拖網報警的功能,就是漁船拖網一旦走到海底障礙物附近,電腦便報警,避免漁網刮碎造成損失。
研製成功的航海電腦,所具有的50多種航海和捕撈功能,完全滿足了項目契約的要求,這對本項目的研究任務業已完成,本可以進行總結鑑定、報獎而後結束。但他想,研究的目的是要解決漁業生產的實用問題,而遠洋漁業正需要此設備,所以緊接著我在學校的支持下,在1995年8月創建了“大連漁航電腦有限公司”,製成首批產品“航海電腦”10套,裝備到去西非的十艘生產船上。在當時這是國內第一個用計算機系統全面地解決漁船航海問題研究成功的項目,是國內第一間自行生產船舶航海電腦的公司,也是第一批裝備到船上套用的國產航海電腦品。
根據“漁船航海工作電腦系統”生產出的“航海電腦”,首先在遠洋漁業上獲得推廣,用戶反映良好。1998年農業部對“漁船航海工作電腦系統”進行鑑定。鑑定認為本成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五為我國海洋水產事業信息化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已進入以信息化為主要特徵的新經濟時代。加強海洋水產業的信息化建設,提高生產管理水平,是加強我國海洋經濟建設,維護我國海洋經濟權益的重要方面。

(一)主持研製成功“seacom電子海圖,衛星通迅、導航監控系統”
在九十年代研製成功“航海電腦”之後,到了99年,所生產的“航海電腦”已遍布在世界各大洋的我國遠洋漁船上。產品已比較成熟穩定了。這期間,文乾他們察覺到在遠洋漁船上和國內通信還很不方便,有的因為太遠或天氣原因收不到,有的因為過程繁瑣遲緩,耽誤了時間,唯一適用的國際海事衛星通信卻全是英文的,有它獨自的格式程式,漁船船長很難套用。於是,他們在航海電腦的基礎上,組織力量編撰了國際海事衛星通訊的中文程式和格式,並讓中英文兩種程式格式並存,同時將航海電腦和衛星通訊整合成一套設備,使航海電腦既能導航又能通訊,更加經濟便利,定名為“Seacom電子海圖、衛星通訊、導航監控系統”。給國內各大公司到遠洋生產的漁船,提供了很大方便。
(二)主持研製完成“Sealink岸對船監控指揮系統”
這是專為岸上機關企業指揮中心設計的。使用這套設備不論是在岸上什麼地方,打開電腦立刻可看見自己的船隊在什麼地方,在乾什麼,隨時掌握情況,直接指揮,大大縮短了岸和船的時空距離。有一位漁政局長反映,“從前船在海里聯不上,夠不到,海上起風,岸上的睡不著。現在有了這套設備,領導可以放心了。”大連有一個公司的經理,只有一條漁船,在太平洋打鮪魚,他把航海電腦安在家裡,一想他的船,就打開電腦看看。萬里之遙,一兩分種便可實現通信聯繫。本系統還專門提供了各有關國家200海里專屬區和禁漁區線以及捕撈資源、漁場和漁獲等方面的信息,一方面可以幫助船長掌握資源漁場,進行瞄準捕撈,同時,對於漁獲物的名目、規格、數量等,可以即時匯報給國內指揮機關,根據國內外市場行情,掌握商機,指令安排。
(三)主持研製成Echartgis電子海圖和海上信息綜合系統
本系統集地理信息系統(GIS)及管理信息系統(MIS)於一體,是以計算機技術、航海技術、衛星通訊技術和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型、高效、安全的海洋船舶綜合監控管理體系。可支持美國Tramble、日本Funono、丹麥TT、法國ARGOS和我國的北斗及沿海AIS或CMDA等不同系統的衛星通訊,構通港口基地與海上船舶信息,可滿足陸上不同基地對全球的或是對近海或長江的船舶安全生產的監管需要。本系統主要是為漁政船海上執法、船舶返港裝卸、海水養殖管理、海洋水文氣象、海洋生物資源、海洋生態監測等服務的綜合信息系統。也是為數字海洋的建設打基礎。可根據不同用戶的不同需要調整系統功能。

“大連漁航電腦有限公司”自1995年設立以後,研究成果和產品一開始便受到國家和省、市的重視和支持。在起步時經濟困難的時候,大連市政府無償撥給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國家無償撥科技創新資金。上述研究成果先後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遼寧省優秀軟體獎,多次獲大連市優秀成果一等獎,並多次被省、市評為科研先進集體。獲國家級火炬項目證書,中國漁船檢驗局船舶用品證書和型式認可證書。先後被選參加全國火炬計畫10年成果展,深圳中國科技成果交易會,環渤海三省一市科技成果展等。
研製的產品及項目先後已被國家漁業、航運、海上石油和海洋局等系統在沿海各省市的機關、企事業和海上船舶用戶的歡迎。並隨著形勢發展,與時俱進, 不斷改革創新。

文乾主要編著有《中國海區簡易天文定位法》、《中國太陽船位線表》、《中國恆星船位線表》、《天文航海》、《天文航海及無線電導航》、《快艇航海》、《快艇操縱》、《航海數學》等及論文若干。
從事航海教學與科研工作四十餘年,曾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並被評為“作出重大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全國勞模)”。多次被評為遼寧省“特等勞動模範”、“勞動模範”、“先進科技工作者”、“優秀教師”;獲遼寧省“重大科技成果獎”,“信息技術推廣套用一等獎”,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000年獲全國老教授科學技術工作優秀獎。2002年被評為大連市“優秀髮明企業家”。2009年獲全國航海教育貢獻獎。2012年獲大連海洋大學建校60周年特殊貢獻獎,獲政府發給的專家特殊津貼和全國勞模津貼。事跡被載入《世界名人錄》、《東方之子》、《當代中國科學家發明家大辭典》、《中國大學校長名典》、《中國優秀復轉軍人》、《中國傑出共產黨員》等。

簡歷

1927年2月10日 生於廣東省花縣。

1948年4月 畢業於青島海軍學校航海專業。

1949年10月-1951年1月 青島港港務監督室。

1951年1月-1957年4月 第三海軍學校航海學科組長、主任教員。

1957年4月-1964年2月 海軍高級學校天文航海教員組長。

1964年2月-1977年11月 大連水產專科學校(水產學院前身)航海教研室主任、講師。

1977年12月-1980年4月 大連水產學院副教授、海洋漁業系主任。

1980年4月 教授。

1980年8月 副院長。

1983年11月-1991年6月 院長。

主要論著

1 文乾.中國近海簡易天文定位法.中國航海.1980

2 文乾.中國太陽船位線表.北京:農業出版社,1980

3 文乾.漁船航海技術Ⅱ-天文航海.北京:農業出版社,1983

4 文乾,袁啟書,於曉利.天文航海.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0

5 文乾.談船舶天文導航.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81

6 文乾.天文航海與無線電導航.北京:農業出版社,1993

7 文乾.用太陽船位線表求h的準確性分析.農業部天文船位線表鑑定會.1976

主要參考文獻

[1] 文乾.讓天文航海技術更好地為我國航海事業服務.遼寧省科學大會,1977

[2] 曹助雁.太陽船位線表和恆星船位線表.海軍水面艦艇學院,1976

[3] 解放軍總後勤部車船部.天文航海.1980

[4] 丁殿軍,王靖榮,丁惠蘭.科研成果論文摘要彙編.大連水產學院.199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