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戲劇學

全書共51.5萬字,列為廈門大學戲劇影視叢書的一種。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中文系主任、教授。 主要從事古代文論、文藝心理學、文藝傳播學、電子藝術與計算機文化之教學研究。

內容介紹

本書從大戲劇的角度考察計算機與網路技術的影響,所涉及的有數碼影視、電子遊戲、線上表演活動、人工智慧藝術等。內容共9章,依次闡釋數碼戲劇的主體、對象、中介、手段、內容、本體、方式、環境、機制。上述理論框架是根據作者在考察媒體時所提出的傳播學說建立的。書中徵引了大量材料,介紹與分析國外相關研究的進展。全書共51.5萬字,列為廈門大學戲劇影視叢書的一種。

作者介紹

黃鳴奮,男,祖籍福建南安,1952年生於安溪。 中國作家協會、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中文系主任、教授。 主要從事古代文論、文藝心理學、文藝傳播學、電子藝術與計算機文化之教學研究。擔任教育部中文學科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外文藝理論學會、中國文藝理論學會、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中國蘇軾學會理事等多種社團理事,獲國務院津貼。主持完成國家與省部級課題多項,目前主持國家社科課題1項,教育部社科課題1項、遠程教育工程課題1項。 出版獨著《論蘇軾的文藝心理觀》、《藝術交往心理學》、《藝術交往論》、《需要理論與藝術批評》、《需要理論與文藝創作》、《廈門海防文化》、《傳播心理學》、《英語世界中國古典文學之傳播》、《電腦藝術學》、《比特與繆斯的碰撞--網路與藝術》、《中國古代的諷諫傳播》、《超文本詩學》,教材《電子藝術學》;合著《價值批評與阿Q十八面》、編著《故事裡的藝術心理學》和《廈門人物(古代卷)》,均為第一署名。主編《吉言叢書》、《網路狂飆叢書》,另有編寫、編注多種。在《文學評論》等媒體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獨立獲得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一、二、三、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其中一、二等獎各1項),另獲廈門市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5項。曾任萊頓大學客座研究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