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光碟

數據光碟

數據光碟是人類繼書籍、磁帶、軟碟後的第四代記錄數據的一種工具,(現在已有第五代,就是硬碟,包括隨身碟)。用高科技技術,將數據信息刻錄在超薄矽薄片上面(核能、原子能)。 根據容量的不同分為CD\VCD\DVD\EVD\HVD等等

基本信息

是人類繼書籍、磁帶、軟碟後的第四代記錄數據的一種工具,(現在已有第五代,就是硬碟,包括隨身碟)。用高科技技術,將數據信息刻錄在超薄矽薄片上面(核能、原子能)。

根據容量的不同分為CD\VCD\DVD\EVD\HVD等等。

CD

CD代表小型鐳射盤,是一個用於所有CD媒體格式的一般術語。現在市場上有的CD格式包括聲頻CD,CD-ROM,CD-ROM XA,照片CD,CD-I和視頻CD等等。在這多樣的CD格式中,最為人們熟悉的一個或許是聲頻CD,它是一個用於存儲聲音信號軌道如音樂和歌的標準CD格式。CD數字聲頻信號(CDDA)是由Sony和Philip在1980年期間作為音樂傳播的一個形式來介紹的。因為聲頻CD的巨大成功,今天這種媒體的用途已經擴大到進行數據儲存,目的是數據存檔和傳遞。和各種傳統數據儲存的媒體如軟碟和錄音帶相比,CD是最適於儲存大數量的數據,它可能是任何形式或組合的計算機檔案、聲頻信號數據、照片映像檔案,軟體應用程式和視頻數據。CD的優點包括耐用性、便利、和有效的花費。

VCD即 Video Compact Disc 的縮寫:視頻壓縮碟片。VCD標準由索尼、飛利浦、JVC、松下等電器生產廠商聯合於1993年制定,屬於數字光碟的白皮書標準。

技術規範

VCD是一種全動態、全螢幕播放的視頻標準。它的格式可分為:

解析度為352x240像素,每秒29.97幅畫面(適合NTSC制式電視播放) ;

解析度為352x240像素,每秒23.976幅畫面 ;

解析度為352x288像素,每秒25幅畫面(適合PAL制式電視播放) 。

整體來說解析度大約是對應電視制式解析度的四分之一。VCD的視頻採用MPEG-1壓縮編碼,音頻採用MPEG 1/2 Layer 2(MP2)編碼。碼率分別為視頻1150kbit/s,音頻224kbit/s。 整個視頻質量和VHS錄像帶相當。

由於VCD的比特率和普通音樂CD相當,因此,一張標準的74分鐘的CD可以存放大約74分鐘的VCD格式的視頻。

VCD標準

VCD有三個正式標準:1.0、1.1和2.0:

1.0:原始版本。

1.1:修正版。

2.0:增加了播放選單功能(PBC)、清晰靜止畫面播放功能(704x480或704x576像素)和支援352x288/25fps格式。

( 3.0:有不少人傳說有3.0版本,但未見有成品發表。)

VCD套用

VCD在亞洲地區被廣泛使用。在香港,VCD和DVD在發行市場上已完全取代錄像帶和鐳射影碟的地位。

VCD被認為會被DVD所取代,但是由於它的一些特點,還將保持一段時間的市場。

VCD沒有像DVD一樣的區碼限制,這意味著它可以在任何兼容機器上觀看。

有些節目因為成本問題,不會製作DVD或VHS錄像帶版本,購買者只能購買VCD版本。

VCD比DVD廉價,製作成本也較低。當然,VCD缺乏DVD提供的很多額外特性,如字幕、強勁的選單功能(用作製作花絮)等。

DVD

DVD的全稱,在誕生之初是Digital Video Disc(數字視頻光碟),目前則稱為“Digital Versatile Disc”,即“數字多用途光碟”,是CD/LD/VCD的後繼產品。DVD從1994年下半年提出初步規格到1996年年初樣機的出現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可謂發展迅速,是娛樂業公認的新一代標準的存儲技術。而且,計算機業對其做出的反應也十分積極。

九十年代初,美國電影製片業顧問委員會起草了一份代表好萊塢七大電影製片公司的願望書,其中一項就是要求能在一張CD中記錄一部標準長度(135 分鐘)的視頻節目,並要求高於LD的圖像和聲音質量。要知道VCD的圖像解析度只有352×240(NTSC制式)或352×288(PAL制式),顯然單從視頻性能就不能滿足上述要求。鑒於好萊塢影視集團在世界娛樂業中的影響力, 硬體廠商又開始了新的努力,可以說這就是研製DVD的動因。

1994年的春天,美國好萊塢的七大電影公司華納、哥倫比亞、20世紀福克斯、派拉蒙、環球、UA、MGM、懷特迪斯尼及Viacom組成的一個組織——“HDVA Group”,考慮到數位化的高畫質電視將在家庭中逐漸普及,家庭化的數字高品質影片將有極大的市場潛力,於是便聯合倡議。

與此同時,MPEG工作組在1991年也開發出了MPEG-2壓縮編碼方案,在相同的解析度下,它比MPEG-1有高得多的壓縮質量(平均壓縮比約為1:40),但是,如果採用高解析度(後來DVD的解析度是720×480[NTSC制式]和 720×576[PAL制式]的解析度),存儲媒介的容量就必須更大,數據率更高(每秒鐘最高近10Mb,而VCD只有1.15Mb)。但前提是當時為了照顧現有設備和CD光碟的可使用性,而採用了MPEG-1標準。若要採用MPEG-2標準就必須開發容量更大的光碟和全新的讀取和刻錄設備,因此研製大容量光碟系統成為第一要務。

1994年12月,Philips和Sony為首的陣營,與Toshiba和Time Warner為首的陣營開始了DVD規格之爭,直到1995年12月,在美國電影和電腦商的大力敦促下,終於達成統一規格。

1995年9月15日對於DVD來說是一個關鍵的日子,兩大陣營終於達成了統一DVD標準的協定。在最後關頭,索尼公司做出了重大的、關鍵性的讓步,她放棄了自己的光碟結構,同意採取東芝公司獨具匠心且較為先進的雙盤對接的光碟結構,而東芝公司則相應的在數據信號的調製、處理等部分技術向擁有豐富的CD生產、開發經驗的索尼妥協。

EVD

EVD採用DVD糟片作為儲存介質,使用H264類視頻壓縮標準。

得益於先進的壓縮方式,EVD在相同的碟片上提供了大大高於DVD-Video的畫質。

EVD(Enhanced Versatile Disk)意為增強型多媒體碟片系統,俗稱“新一代高密度數字雷射視盤系統”,是DVD的升級產品。EVD產品的解析度是DVD的五倍,在聲音效果方面則於國際上首次同時實現高保真和環繞聲,一張EVD影碟目前可存儲約一百一十分鐘的影音節目。有關專家指出,EVD將震撼音效和亮麗畫質完美結合,在世界上首次基於光碟實現了高清晰度數位元組目的存儲和播放,為中國人民帶來了高清時代的影碟機

與超級VCD和DVD相比,EVD技術優勢明顯。產品性能指標顯示,EVD與DVD的區別首先是高清晰度,EVD的像素較DVD增長了近5倍,並可接收數位電視節目;具有獨特的“可擦寫功能”,可直接錄製節目並把播出的節目直接刻成光碟;它完全和計算機兼容,通過它把家電和計算機連線起來,可建立家庭內部的信息化網路。據專業人士預計,明年EVD的產業規模將達到影碟機的年生產能力1000萬台以上,碟片2億張,相關器件配套生產能力可超過1000萬套。

EVD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造: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掌握核心技術,控制標準的制定和修改權。EVD是一種功能強大、用途廣泛的新型消費類電子產品,它集播放高清晰數位元組目的播放機、高保真和有環繞聲效果的音響、容量非常大的卡拉OK、錄像機、遊戲、機頂盒、可視電話、上網功能及可滿足一般家庭需要的計算機於一身。此外,它還可以作為檢測和演示設備用於電視的生產和銷售。

EVD支持高清晰度電視節目的存儲和播放,比DVD有明顯的技術優勢:具有網路瀏覽功能,支持汽車交通導航;支持家庭信息網路平台和遊戲機功能;確立了音頻壓縮方面的世界領先地位;樹立了一個自主建立標準,為中國人民帶來了高清時代的影碟機,也為國內相關企業擴展生存空間樹立了典範。

從公布的EVD技術專利上看,主要是音頻/視訊的濾波變換、編碼/解碼的最佳化方法,作用是改善音響畫面素質,及增加數據壓縮比率。另外有承襲自SVCD的“數字視頻上動態疊加字幕”方法,可令字幕以256色顯示。包括5個軟體,分別是“DVD-EVD轉換軟體”、“AC3-EAC轉換軟體”、“OGT製作系統”、“EVD數字視盤製作系統”及“VCD/DVD/EVD播放器”。“EVD”是中國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數字光碟系統,也是中國數字光碟領域的國家標準。EVD系統的技術規範已經提交國際電工組織和國際標準化組織,有望成為國際標準。為用戶提供了更清晰的節目,EVD系統在原有DVD技術的基礎上使碼流提速近一倍,圖像解析度達到DVD的5倍,實現更震撼的聲音,更漂亮的字幕和更靈活的選擇。

刻錄數據光碟

以Nero Burning ROM為例介紹製作普通DVD數據光碟的方法:

第1步,在DVD刻錄機中放入一張空白DVD刻錄碟片,然後在開始選單中依次單擊“所有程式”→Nero 7 Premium→“數據”→Nero Burning ROM命令,運行Nero Burning ROM程式。

第2步,在打開的“新編輯”對話框中,首先單擊左上角的下拉三角按鈕,在下拉列表中選擇刻錄的光碟類型(DVD或CD)。選中DVD選項,並在下方的DVD光碟類型列表中選中DVD-ROM(ISO)選項。然後在右側的“多重區段”區域選中“沒有多重區段”單選框,並單擊“新建”按鈕。

第3步,打開Nero Burning ROM程式主視窗,依次單擊“刻錄器”→“選擇刻錄器”選單命令。

第4步,在打開的“選擇刻錄器”對話框中,單擊選中準備使用的DVD刻錄機,並單擊“確定”按鈕。

第5步,返回Nero Burning ROM程式主視窗,在視窗右下角選擇所使用的DVD光碟類型(DVD9或DVD5)。本實例使用DVD5光碟。

第6步,在“瀏覽器”窗格的“檔案瀏覽器”選項卡中找到準備刻錄到DVD光碟中的數據,然後選中並右鍵單擊這些數據,在打開的快捷選單中選擇“複製到編輯”命令。

所選擇的數據總量應小於DVD光碟的容量(即必須小於4483MB)。

第7步,確認所選擇的數據總量未超過DVD5光碟的容量,然後右鍵單擊Nero Burning ROM程式主視窗左上方的小光碟圖示(即光碟名稱),在彈出的快捷選單中選擇“重命名”命令重新命名光碟(如Data200707)。

第8步,依次單擊“刻錄器”→“刻錄編譯”選單命令。

第9步,打開“刻錄編譯”對話框,在“刻錄”選項卡中可以設定光碟寫入速度和刻錄的份數。單擊“寫入速度”右側的下拉三角按鈕,在下拉列表中建議選擇較低的寫入速度(本例選擇4X)。較低的寫入速度可以有效提高刻錄成功率和光碟的兼容性。輸入要刻錄的份數,最後單擊“刻錄”按鈕。

第10步,Nero Burning ROM開始進行刻錄,根據所刻錄的數據量和設定的刻錄速度不同,完成刻錄所需要的時間也不同。刻錄過程中,無需人為參與。

第11步,完成刻錄後,自動打開刻錄完畢的信息框。單擊“再次刻錄”按鈕將刻錄第二份相同的光碟,單擊“確定”按鈕關閉信息框,光碟自動彈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