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說真話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老實人,敢講真話的人,歸根到底,於人民事業有利,於自己也不吃虧。 汪洋說:“領導同志也不是聖人,作為領導同志講話,既然要允許講不準確的話或者是錯誤的話,這種場合有感而發的發言就不是指示。 如果把凡領導講話就當成指示的習氣轉變過來,那么領導的有感而發即使說錯了,也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

在最近召開的重慶市提案現場辦理會上,重慶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奇帆在聽取匯報時突然打斷正在念稿的政府官員,呵斥“這種場合就不要說這些官話了!沒有必要!”此話效果立竿見影,接下來發言的官員直接跳過關於“認真領會提案精神”等,直指實質內容。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官話也稱作“官腔”,通常是指官場中的門面話,或當官的找藉口,冠冕堂皇地對民眾敷衍或責備的空話套話。這裡的“官話”無非是指觀點正確,但無實質性內容的大話、空話、套話。這些話,“放之四海而皆準”,聽起來枯燥無味,辦起來效果甚微。
洪武九年的一天,朱元璋聽中書郎王敏念奏摺。在聽到刑部主事茹太素的奏摺時,不禁龍顏大怒。原來王敏念了6370多個字,還沒有到正題上,聽不出個所以然來。朱元璋忍無可忍了,讓侍衛將這位大臣一氣打了幾十棍子,然後耐著性子往下聽。聽到16500字時,這才到了主題。其中所言5事,有4件可取。於是,朱無璋又下旨嘉獎。而這5件事只用了500多字,不到全部篇幅的3%。這是古代一個很有趣的關於官話的故事。
官話的弊病不必多言,諸如浪費時間、降低行政效率、提高行政成本等等,讀者都能說出個一二來。有讀者由“這種場合就不要說這些官話了!沒有必要!”這句話引發思考說,官方,其實任何場合都不應當講。或是如果是由普通政協委員打斷來打斷官話該多好,可見民眾對官話的厭惡。
長期以來,領導幹部講空話、套話、假話、官話,已成為一種通病,這一點從各地的新聞報導中就完全可以看得出來,民眾對此已經相當煩感,沒有自己真實思想和獨到見解的話誰還願意去聽呢,就連機關幹部一遇到會上領導講話就犯困,呵欠不斷,甚至有的呼呼大睡。前幾天,廣東省為了整頓會風不是弄出來了個禁止瞌睡等規定嗎?假如又臭又長的官方套話不被禁止,開會瞌睡又有什麼禁止的必要呢?
領導幹部講空話、假話的原因何在,一是整天忙於事務工作和應酬而缺乏學習,肚子的墨水不夠,不敢講,講出來怕人家笑話;二是怕說錯話,落下把柄,被上級責怪。於是他們就常把四平八穩、從檔案上背下來放到四海皆為準的話掛在嘴邊,當然有時領導成了“兩面人”,場上講官話,場下講真話
下面同樣是發生在廣東省兩會上的事,讓人很欣慰。近日,政協第十屆廣東省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舉行各界別委員代表座談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汪洋與委員們在進行了互動和交流時說:“要讓領導同志講真話不講套話,講實話不講空話,講有感而發的話不講照本宣科的話,就必須允許他講不準確的話,或者是允許他講錯話!”汪洋同志的一席話,當時贏得了全場掌聲雷動。
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是我們黨一貫倡導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毛澤東同志曾指出:“老實人,敢講真話的人,歸根到底,於人民事業有利,於自己也不吃虧。愛講假話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總是吃虧。”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要敢說真話,反對說假話,不務虛名,多做實事。”江澤民同志反覆強調,“共產黨員在政治上要光明磊落,講真話,辦實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反對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胡錦濤同志明確要求在全黨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忠誠黨和人民的事業,講真話、講心裡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黨員幹部的必備品質。能否講真話,關係到一個黨是否有活力,一個民族是否有生機,乃至影響到整個社會風氣。
改革開放是一項全新的任務,要創新,當然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要求幹部在日常工作中一點不犯錯是一種極端,不可能實現。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要求領導講真話,就首先允許他們說錯話,這一點都沒錯,在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人們難免受到局限有判斷失誤的可能,出錯也是在所難免。即使為了講真話,說錯了話,也比說假話強得多得多。所以,贊成鼓勵領導講真話,上級領導、下級幹部以及民眾就應該對領導幹部說錯話抱以寬容。
汪洋說:“領導同志也不是聖人,作為領導同志講話,既然要允許講不準確的話或者是錯誤的話,這種場合有感而發的發言就不是指示。那些在大會上照稿講的發言才是指示,因為那是認真研究過的話” 。領導“有感而發的發言就不是指示”,這一點提的非常好,領導也需要和幹部民眾交流探討,這是一種發揚民主的形式,不要把領導的講話都當成金口玉言,供奉為最高指示。從法律上和行政實踐上說,只有檔案、正式講話稿、批示意見才可以看作是領導指示,平時開會時的討論意見、採訪時的回答不是指示。時下有人喜歡揣摩領導的意圖,把領導的隻言片語當作聖旨一樣,說白了就是個人的自私心理在作怪。所以說汪洋同志的話切中了要害,既強調領導要講實話、講有感而發的話,要求真務實,也暗誡了那些喜歡投機鑽營、阿諛奉承的人。此外,不管是什麼會議,什麼場合,一定要領導講話,而且講了話就是指示,就要學習貫徹,這也是封建遺風,應該改掉。
如果把凡領導講話就當成指示的習氣轉變過來,那么領導的有感而發即使說錯了,也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領導幹部敢於說真話,說穿了是一個責任心的問題,敢於承擔責任的人就有勇氣說真話,有勇氣接受批評指正的人就不怕說錯話,對於充斥社會的“卸責心理”,希望能從領導講真話來開頭破解。
講真話還需聽實話,否則真話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有聽真相,觀實情,才能保證判斷的準確性和前瞻性,避免無謂的失誤。另外也應該暢通民眾監督渠道,建立一個領導講錯了話,允許大家指出錯誤的機制,進而營造一個團結民主、寬鬆和諧的政治氛圍。
總之,即使講錯話,也比講官化強,為了講真話而講了錯話其責任意識比只會一心講官話的人要強得多。人類原本就是在不斷糾錯中發展進步,一部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糾錯的歷史。所以說,官員不但應該不講官化,而且還要勇於講真話,甚至不迴避錯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