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開的門談表演和戲劇

敞開的門談表演和戲劇

《敞開的門談表演和戲劇》,作者是 (英)布魯克 著,於東田 譯 ,由 新星 出版社於2007 年出版。描述的是布魯克從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中挑出實例來說明這些原則,這些故事還展示了他與莎士比亞、契訶夫,以及印度和伊朗的本土戲劇息息相通。

基本信息

作者:(英)布魯克 著,於東田 譯
ISBN:10位[7802253837]13位[9787802253834]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1
定價:¥21.00元

內容提要

從《李爾王》(KingLear)到《卡門的悲劇》(TheTragedyofCarmen),從《馬拉/薩德》(Marat/Sade)到《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彼得·布魯克再度創造了現代劇場——不是一次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在《敞開的門》(TheOpenDoor)里,這位先知般的導演和理論家,為他的作品做出了明白易懂、全面詳盡的哲學闡釋。
這是一個悖論的哲學:我們到劇場裡來尋找生活,但那個生活必須迥異於我們在劇場外看到的生活;演員們必須極其刻苦地做準備,同時又要願意放棄這些準備工作的結果;導演的最可靠的本事可能是他對乏味的承受能力。布魯克從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中挑出實例來說明這些原則,這些故事還展示了他與莎士比亞、契訶夫,以及印度和伊朗的本土戲劇息息相通。這些討論的結果是一種無與倫比的視點,它同時關注台前台後,它的洞察力是新鮮的,它的文字是優雅的。

編輯推薦

戲劇是一種人類根本性的需要,而劇場以及戲劇的形式、風格等等只是些暫時的盒子,完全可以被取代。
戲劇絕不能讓人覺得沒勁,絕不能墨守成規,必須讓人意想不到。戲劇通過驚訝、通過刺激、通過遊戲、通過好玩,來把我們導向真理。
重要的是此時此刻的真實,只有當演員和觀眾完全一致的時候才會出現的絕對的信服。這時候,形式就完成了它的使命,把我們帶到了這個獨一無二的、不可重複的時刻。這時候,門敞開了,我們的視界改變了。
——彼得•布魯克

作者簡介

彼得•布魯克(PeterBrook),出生於倫敦,牛津大學碩士,大學期間他創建了牛津大學電影社。他曾在皇家莎士比亞劇院(RoyalShakespeareCompany)擔任導演,現在他領導著位於巴黎的國際戲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CentreofTheatreResearch)。
他執導了50多部作品,其中包括《愛的徒勞》(Love’sLabour’sLost)、《暴風雨》(TheTempest)、《李爾王》(KingLear)(斯特拉福[Stratford-upon-Avon]);《環繞月亮的指環》(RingAroundtheMoon)、《俄狄浦斯王》(Oedipus)、《橋頭眺望》(AViewfromtheBridge)、《哈姆雷特》(Hamlet)(倫敦);《貴婦還鄉》(TheVisit)、《馬拉/薩德》(Marat/Sade)、《仲夏夜之夢》(AMidsummerNight’sDream)、《卡門的悲劇》(TheTragedyofCarmen)(紐約);《穆斯格拉夫中士之舞》(SergeantMusgrave’sDance)、《飛鳥大會》(TheConferenceoftheBirds)、《雅典的泰門》(TimonofAthens)、《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櫻桃園》(TheCherryOrchard)。
他執導的電影有《蠅王》(LordoftheFlies)、《李爾王》(KingLear)、《與傑出人士相遇》(MeetingwithRemarkableMen)。
他還執導了歌劇《費加羅的婚禮》(TheMarriageofFigaro)、《鮑里斯•戈都諾夫》(BorisGodunov)(倫敦寇文花園劇院[CoventGarden])和《浮士德》(Faust)、《葉甫蓋尼•奧涅金》(EugèneOnegin)(紐約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Opera])。
他的著作包括《空的空間》(TheEmptySpace,1968年)、《流動的視點》(TheShiftingPoint,1987年)。

目錄

中文版序
好戲在後頭
乏味的妙用
金魚
排練場上沒秘密

書摘

插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