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貧移民工程

教育扶貧移民工程

教育扶貧移民工程起源於海南省西部昌江黎族自治縣。2005年下半年,昌江黎族自治縣委、縣政府從扶貧先扶智的思路切入,針對王下鄉教育設施落後、師資力量薄弱和學生上學條件十分艱苦的實際出發,在王下鄉率先實施“教育扶貧移民工程”。把該鄉國中生全部遷至縣城就讀,以此拓展易地扶貧內涵,逐步減少王下鄉人口,達到既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又有效地保護環境的目的。移民學生實行包吃、包住、包學費等費用基本全免,保證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同時與職業教育銜接,解決好學生考不上高中後的出路問題。

起因

教育扶貧移民工程教育扶貧移民工程

教育扶貧移民工程起源於海南省西部昌江黎族自治縣。該縣王下鄉地處霸王嶺山區,是海南生態保護核心區內的貧困鄉。2005年下半年,昌江黎族自治縣委、縣政府認真分析了在王下鄉實行就地扶貧和易地扶貧成效不大的原因,從扶貧先扶智的思路切入,針對王下鄉教育設施落後、師資力量薄弱和學生上學條件十分艱苦的實際出發,在王下鄉率先實施“教育扶貧移民工程”。把該鄉國中生全部遷至縣城就讀,以此拓展易地扶貧內涵,逐步減少王下鄉人口,達到既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又有效地保護環境的目的。全鄉國中部271名學生全部遷移到縣民族中學(國中教師中有6人也一同調入該校),以寄宿班方式在縣民族中學就讀。移民學生實行包吃、包住、包學費等費用基本全免,保證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同時與職業教育銜接,解決好學生考不上高中後的出路問題。

理念

貧困山區農村或其他邊遠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國小高年級(四至六年級)學生和國中學生遷移到教學條件相對優越的縣、市城區集中就學,與城鎮的孩子一樣享受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

做法

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的貧困自然村和處於生態核心保護區的邊遠村莊的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從四年級開始整體接入思源實驗學校就讀,一直到國中畢業。三年級以下在相關鄉鎮設思源實驗學校教學點,思源實驗學校在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工作上給予對口支持。

學生補助

政府按照小學生每人每年600元,國中生每人每年750元,交通費每人每年160元的標準補助貧困移民學生,所需資金按照7:3的比例,由省與市縣共同分擔。

·統一命名為“思源實驗學校”

·校園建築統一設計

·同期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

·統一配置標準教學儀器,校園網路班班通

·面向全國公開招聘校長和學科帶頭人

·招聘特崗教師,享受全省統一崗位績效津貼標準

·實施教育扶貧移民與發展職業教育相配套

·突出農村寄宿制學校特色,陸續啟動了生態園建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