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工資

教師工資

據媒體報導,在全球28個國家的教師中,中國教師的收入幾乎最低。中國剛入行的大學教師收入,可折算為每月259美元,是全球“最低價”,而中國大學教師的平均工資也僅為720美元,排全球倒數第三。

專家分析

別被標題黨騙了:原始新聞講的其實是“大學教師”
這則被多家國內媒體轉載的外文報導,原本登載於《紐約時報》上,標題為“HowMuchIsaProfessorWorth?”(大學教授價值幾何?)
在這篇報導中,講述了某美國學者收集了28個國家的公立大學教師收入資料,再按照購買力平價得出排行。
所以,所謂的全球墊底,嚴格來說指的是中國的公立大學教師收入,並非“中國教師工資全球墊底”。
工資高低,看和誰比
如果描繪出中國教育行業的總體收入狀況,毫無疑問,那將是一個整體加速上升的曲線。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在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教師工資在15個社會行業中的位次僅為第12-13位,到90年代末期教師工資上升到第10位,進入新世紀又上升到第9位,2002年在15個行業中排到了第8位,2003年我國教師工資在19個社會行業中位列第11位,2004-2008年均排在第12位,在2010年時,教育業平均工資收入已經在19個行業中排到了第10位,屬於中等水平。
如果再細分的話,大學教師則應當屬於我國社會的高收入群體。
根據《中國勞動統計年鑑》,在大小類目共133個社會行業中,這次被美國人描繪為“工資全球墊底”的中國高等教育工作者,其平均收入竟然可以排到全國第23位(對比:第22位是“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第24位是“醫學研究與試驗發展業”)。而中國教育行業整體的收入水平,也可以排到133個行業中的第59位,處於中等稍偏上的位置,與《中國統計年鑑》的結果相吻合。
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我國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從業者,分別排在133個行業中的第60和第70位,亦處於中等稍偏上或稍偏下的位置,絕非低收入群體。
不是大學教師待遇差,而是中國整體工資水平低
看到這裡,有人會說:中國大學教師收入原來這么好,美國人是不是弄錯了?其實,美國人沒弄“錯”,他們的調查不僅沒有少算中國大學教師的收入,反而還多算了。
根據《中國勞動統計年鑑》,高等教育從業者的年平均工資是47693元(月薪3975元),而《紐約時報》給出的中國大學教師月平均工資卻是720美元(月薪4539元人民幣),美國人比國家統計局整整多算了560多塊錢。
這樣的事情還不止一件。
近日,國際勞工組織公布了世界72個國家的平均工資收入,中國的平均工資收入是每月4134元,這很可能也存在著“虛報”的嫌疑,無論是《中國統計年鑑》的3045元(全國各行業平均工資),還是《中國勞動統計年鑑》的2687元,都距離國際勞工組織公布的數字相差甚遠。
但即便如此,中國員工的平均工資收入也只是排到了72個國家中的第57位,倒數第16,遠低於世界平均工資值。
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國內屬於高收入群體的大學教師,即便把工資收入“浮誇”後,拿到國際上比,還是屬於“全球墊底”的水平——因為我國的整體工資水平太低了。

合理收入

無論“福利”還是“市場”教師工資的坐標都是公務員
在多數已開發國家中,對於教師的管理體制有兩種主流模式,一是“福利式”,以法國、德國、日本、韓國為代表,這些大陸法系國家視教育為公共產品,教師就是公務員。
二是“市場式”,如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在這些英美法系國家中,政府並不直接提供高等教育服務,所以大學教師是學校的雇員,由政府和教師工會共同保障教師的權益。而中國小教師則是“公務雇員”,由地方政府任用和雇用。
即便兩種模式有各種各樣的不同,但一般來說都強調教師職業的公務性質,強調政府與教師的紐帶關係。
“福利式”的不必說了,像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其教師不僅社會地位尊崇,收入也十分穩定。如法國、義大利就是根據“一般公務員工資指數”來確定教師工資並與物價指數掛鈎。日本則規定,教師的工資待遇應高於國家公務員。法國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收入水平和國家政府機構的公務員基本持平,而日本中國小教師由於其待遇太好(高於普通公務員標準),甚至在地震後被要求“救災減薪”。
“市場式”的也毫不含糊,美國的大學教師平均工資高於聯邦政府雇員,絕對屬於高收入群體,而美國中國小教師的平均工資也起碼是社會中等以上。在英國,教師會和公務員一起上街遊行,為了退休金政策變動而抗議。而在這些國家中,教師工會也將起到“助漲工資”的作用。
大多數已開發國家的教師收入都屬於社會中上層級,這一點與我國現狀已經基本吻合。
中國教師與公務員相比的確還存在收入上的差距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二十五條: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於或者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並逐步提高。
而在《中國勞動統計年鑑》中,教育行業的整體平均工資還是要低於“機關”、“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國家機構”等行業。
北京大學的楊建芳等人,曾對中國小教師與公務員的收入差距進行了多方位分析。最後得出結論為:在同等級的教師與公務員之間,收入差距主要由津補貼的差距構成,有時甚至存在巨大懸殊——如正科級公務員與國中高級教師的最高工資差可達到2899元,“雖然副高級教師的平均收入仍然高於正科級及以下級別公務員,但是,中級教師已經低於正科級公務員,變為接近於副科級公務員,且所有級別的初級教師都低於科員公務員。” 

如何哭窮

國外的教師們是怎樣“哭窮”的
國外也有很多人在為教師哭窮,不過那主要是教師工會或協會,比如美國教師聯合會(AFT)、美國大學教授聯合會(AAUP)都是會“沒事就哭幾嗓子”的主。他們往往先拿國內經濟形勢開篇,再用教師收入和IT精英做對比,最後再講一下國家應當如何注重教育…總之,就是想辦法漲工資。
更好玩的是,由於英國高校教師待遇不理想,高校開始發現難以招聘到合適的高校教師,連“英國大學僱主協會”都出面想辦法,如何換著花樣提高教師的待遇和地位,解決本協會成員(即英國各大學)所遇到的問題。當然,更激烈一點的,便是上街示威,如英國教師隔幾年就要“鬧”一次。
“準公務員”們應當和僱主好好談談
以上這些外國同行的方法可能並不太適合我國的教師,畢竟我們是一支“準公務員”隊伍。
不過,既然作為政府雇員,總可以和自己的僱主談談,待遇上還有哪些不滿意的地方,原因又在哪裡:或許是從1993年算起,直到20年後的今天才兌現的“教育經費占GDP4%”的承諾?那么,這承諾為何一拖再拖,曾經的國務院副總理,又為何被人當面斥責“政府說話不算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