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拉姓

敖拉·博爾奔察:(生卒年待考),滿洲索倫正藍旗人,世居西布特哈。 清嘉慶七年(公1802元),敖拉·阿哈保被召回京。 清嘉慶十年(公1805元),敖拉·阿哈保加都統銜,不久病逝,依都統例賜恤。

概述

敖姓源於上古時代,是古帝顓頊的老師太敖的後代。太敖,一做大敖。太敖的子孫以祖上的名字命名他們的姓氏,於是形成了敖姓。

敖拉

敖拉[敖拉,讀音作áo lā(ㄠˊ ㄌㄚ)]
一.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滿族,出自金國時期生女真鄂拉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敖拉氏,亦稱傲雷氏、鄂拉氏,源出金國時期生女真鄂拉部,滿語為Aora Hala,漢義“山”,世居烏拉(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縣境,包括烏拉城、宜罕和林、金州、孫扎泰、俄漠、優哈爾、斐優等)、黑龍江多金(今烏蘇里江與黑龍江匯合處德新)、拉夫凱(今黑龍江呼瑪雅克薩西部)、呼倫貝爾(今內蒙古海拉爾)、布特哈(今吉林永吉烏拉街)等地。後有達斡爾族、鄂溫克族引為姓氏者,謂之索倫部姓氏。
清朝中葉以後,滿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敖拉氏,多冠漢姓為單氏、敖氏、山氏、閻氏、蘇氏、鄂氏等。
二.歷史名人:
敖拉·博爾奔察:(生卒年待考),滿洲索倫正藍旗人,世居西布特哈。著名清朝大臣。
清乾隆初年,敖拉·博爾奔察任正黃旗都統,從征回部起義,因功圖像紫光閣。
敖拉·博爾奔察作戰極其兇悍,但其人知識淵博,堪稱文韜武略。後出任內大臣,其性慧黠善辭,極擅長譎諫,深得乾隆大帝的喜歡。
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大帝大舉南巡,敖拉·博爾奔察扈從。行至鎮江口(今江蘇鎮江),兩江總督黃廷桂在其地大放煙花,許多圍觀民眾被煙薰得咳嗽不止。敖拉·博爾奔察巧妙地對乾隆大帝說:“這些人都是平常被黃煙薰怕了,所以才有此反應,看見我們來,放的煙花也咳嗽起來了。”
敖拉·博爾奔察口中的“黃煙”,是指兩江總督黃廷桂,他為迎接皇帝南巡,而給百姓帶來極大騷擾,其實要是沒有南巡,哪來的黃煙呀?
還有一次,敖拉·博爾奔察隨乾隆大帝到了江南靈岩山(今江蘇蘇州),看見有一棵老梅樹有合抱粗,枝葉繁茂,花香撲面。敖拉·博爾奔察撥出佩刀作勢向梅樹砍去,乾隆大帝忙喝令住手並問原因,敖拉·博爾奔察回答說:“我恨它沒有生長在圓明園裡,而使皇上您冒跋涉江湖的風險啊!”
乾隆大帝第一次南巡就受到敖拉·博爾奔察的諷刺,搞得當時非常不悅。
敖拉·博爾奔察就是常用這種故作滑稽的辦法,勸阻乾隆大帝不要過於鋪張浪費。
敖拉·科瑪:(公元?~1775年待考),滿洲正黃旗人。著名清朝將領。
從征金川,賜號巴圖魯,加副都統銜,授領隊大臣。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在大金川陣亡。
敖拉·阿哈保:(公元?~1805年待考),滿族;滿洲正黃旗人。著名清朝將領。
從征廓爾喀,轉戰苗疆,賜號巴圖魯,累官正黃旗蒙古副都統。
敖拉·阿哈保由司轡護軍授侍衛。從征台灣,解諸羅圍,擒林爽文,賜號錫特洪阿巴圖魯,圖形紫光閣。繼而從征廓爾喀,擢二等侍衛。苗疆事起,轉戰最力,論功居上等,迭擢頭等侍衛、正黃旗蒙古副都統。
清嘉慶二年(公1797元),上命敖拉·阿哈保率吉林兵赴襄陽,偕景安剿白蓮教起義軍,擊白蓮教起義軍於獨樹塘、楓樹埡,擒斬甚眾。
清嘉慶三年(公1798元),敖拉·阿哈保率部追白蓮教起義軍入川,合攻大神山,分克插旗山白蓮教起義軍堡壘,盡殲之。
清嘉慶四年(公1799元),命敖拉·阿哈保擊白蓮教起義軍徐天德於渠河,又破之於譚家壩,賊大潰。冬,設伏白水碉,殲白蓮教起義軍千餘,被獎敘。
清嘉慶五年(公1800元),冉天元等犯川西,敖拉·阿哈保御之場院,失利,責敖拉·阿哈保領新到貴州兵戴罪立功。後從德楞泰擊天元,獨當火石埡一路,先敗後勝。冬,偕薛大烈擊楊開第於安仁溪山樑,追越大山數重,至兩台山,所過賊寨皆下,開第伏誅,被優賚,擢御前侍衛。
清嘉慶六年(公1801元)秋,敖拉·阿哈保復偕大烈擊青、黃、藍三號白蓮教起義軍於巴州石鐍山,分路設伏,夜襲之,殲戮二千餘,授正紅旗護軍統領,並賜其子阿顏托克托為藍翎侍衛。搜剿老林,擒老教首鄧金祥,予雲騎尉世職。尋合擊高見奇等於大茅坪,因病赴達州醫療。
清嘉慶七年(公1802元),敖拉·阿哈保被召回京。逾歲,以扈駕神武門,陳德突御輿,失於防護,褫職,予副都統銜,在乾清門行走。歷正白旗蒙古副都統、正紅旗護軍統領。
清嘉慶十年(公1805元),敖拉·阿哈保加都統銜,不久病逝,依都統例賜恤。子阿顏托克托襲世職,兼三等侍衛。
敖拉·富登阿:(公元?~1823年待考),達斡爾族;滿洲布特哈鑲黃旗人,索倫部。著名清朝將領。
從征台灣、白蓮教,累官至寧古塔副都統(今黑龍江寧安)。
清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農曆8月,敖拉·富登阿因“參務案”被罷官。
清朝內務府發現,黑龍江參局與商人串通不法,所收的官參已經連續好幾年摻雜有秧參,以抽查官參的結果看,寧古塔的秧參有一斤多,盛京秧參有十八斤多,而吉林則有三十七斤之多,而且許多人參中還摻有鉛塊。
牽連在內的官員還有吉林將軍秀林、盛京將軍富俊,依嘉慶十五年農曆3月6日上諭,原本兵部建議降調革職富俊,但因一時乏人更換,所以從寬留任。至於敖拉·富登阿則降一級留任,該年度上繳的人參一併發還,以更換好參或自行變價的方式當作賠償。
以後史書無記載。
敖拉·富僧額:(生卒年待考),鄂溫克族;滿洲布特哈正黃旗人。著名清朝將領。
清乾隆時期從征金川,清嘉慶年間參與圍剿白蓮教,賜號巴圖魯,累官至察哈爾副都統。
敖拉·明興:(生卒年待考),滿族;滿洲布特哈鑲黃旗人,世居巴顏街。
從征太平天國,賜號巴圖魯,累官至荊州副都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