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期

敏感期

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某個時期,相對於其他時期更容易學習[漢語詞語]某種知識和行為,心理過程的某個方面發展最為迅速,這時期即稱為“敏感期”。

基本信息

簡介

孩子從呱呱落地後到會走路、說話、吃飯、寫字……孩子一切從無開始,是如何完成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以適應這個複雜的世界的呢?兒童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出於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在某個時間段內,對他所感興趣的特定事物產生嘗試或學習的狂熱,知道滿足內在需求或敏感力減弱。錯過了敏感期,發展速度就比較緩慢,學習某種知識技能也比較困難。

那是因為自然有賦予正在發育成長的生命以特有的力量。蒙台梭利指出助長幼兒發展的主要動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一是吸收性心智。其中的敏感力是指一個“人”或其他有知覺的生物個體,在生命的發展過程中,會對外在環境的某些刺激,產生特別敏銳的感受力,以致影響其心智的運作或生理的反應,而出現特殊的好惡或感受,這種力量的強弱,我們稱之為 “敏感力”。

當敏感力產生時,孩子的內心會有一股無法遏止的動力,驅使孩子對他所感興趣的特定事物,產生嘗試或學習的狂熱,直到滿足內在需求或敏感力減弱,這股動力才會消失。蒙台梭利稱這段時期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則稱為學習的關鍵期或教育的關鍵期。

歸類

敏感期一詞是荷蘭生物學家德·弗里在研究動物成長時首先使用的名稱。後來,蒙台梭利在長期與兒童的相處中,發現兒童的成長也會產生同樣現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並將它運用在幼兒教育上,對提升幼兒的智力有極卓越的貢獻。 掌握九大敏感期根據蒙台梭利對嬰幼兒敏感期的觀察與研究,可以歸納出下列九種:

口和手敏感期(0—2.5歲)

為什麼孩子孩子用嘴嘗試任何東西?為什麼孩子喜歡抓這抓哪?這裡面有什麼奧秘?這說明孩子口和手的敏感期到來了。孩子來到世界上首先是啼哭,啼哭所使用到是口。

8個月的遲遲喜歡坐在玩具堆里玩,孩子抓住什麼就放到放到嘴裡又啃又咬,還口水流老長的,無論是硬的還是軟的他都用口嘗過遍,感覺什麼都是很好吃,什麼都可以吃到肚子裡。兒童是通過口和物體親密接觸,就是這樣孩子慢慢知道什麼是可以吃的什麼是不可以吃的。

兒童口的敏感期是0到1歲的期間,主要是0到8個月左右兒童能準確的使用口。兒童不僅僅用口來吃東西而且用口能捕捉到所有認識到的事物。我們把這個關鍵時期作為兒童口的敏感期。

通過口的不斷的探索使腦很好的得到發展,並喚醒了手的靈活性,孩子就開始用手來探索。孩子見到方的就捏,見到圓的就按,見到線就拽,見到扁的就扔。孩子把手放在牆角摸一下,握緊拳頭,再張開,就這樣不停的玩起來,看起來孩子在做一個簡短的動作。其實孩子用手去捕捉到任何事物,來認識世界,增加了手的靈活度,通過手去摸去揉,去扔去拽,來感知一切用手能接觸的東西物體,來感知他們之間的差別,他們是什麼樣子的。

如:株株喜歡水,媽媽常常用大木桶給她洗澡。媽媽用舀子把水慢慢的倒進桶里,株株喜歡用手去抓,看看,抓住了!抓住了!可是再看看手,手上什麼都沒有?孩子被這個現象所吸引了,每次都去抓,可是就是抓不住,樂呵呵的,反覆玩著,好不開心。

孩子用手的探索需要反覆去體驗,去抓水去抓沙。孩子這是與環境有個真實的連線。孩子是通過手的探索來協調大腦和身體之間的關係。孩子通過手的探索發現外在的世界並建夠自己內在的世界。這是孩子很重要的認知過程,但是這個過程很容易被成年人所忽略掉。 我們家長應了解到,手是兒童最好的感知工具,手的活動不是一個簡短的動作,而是幼兒是有目標探索世界的行為。這樣世界在兒童的跟前變得鮮活起來。

口和手的敏感期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開始。就拿撕紙這個簡短的動作來說。科學家認為孩子在撕紙的時候,是在進行一向完整的科學研究,孩子把紙片撕開後,先想想紙是什麼材料做的,再聞聞紙的氣味,嘗嘗紙的味道,然後把紙片在空中搖搖聽一聽紙片發出的聲音。這套動作調動孩子所有的腦細胞來進行研究,因此下次看見孩子在撕紙片的時候千萬要遵守孩子的科學探索。

那任何順利的度過孩子口和手的敏感期了,方法很多,最常見的方法是多和和寶寶一起做輕鬆愉快的親子遊戲。

親子遊戲好玩的球:

媽媽把寶寶放在媽媽的腿上,把大小顏色軟硬各不一樣的多個球放在寶寶跟前,寶寶會用小嘴小手去觸摸,去感知,去探索。球在地上滾動是讓寶寶爬行的去抓球。整個過程中家長讓寶寶鼓勵引導孩子去探索,這樣增進親子關係。

口和手的敏感期是孩子通過口和手的去了解探索世界的工具,也是唯一工具。出現的年齡是0到2歲,處理的方法:是把玩具洗乾淨,給孩子去嘗試去探索。同時也可以讓孩子能夠動手的材料如報紙,化裝品的瓶子或其它物品,讓孩子自由的發揮自己手的智慧型。注意事項不要怕麻煩,不要怕亂,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克服我們原由的觀念最為重要。

是靠口和手的探索的我們每個人的性格特徵,在幼兒是都定下了基調。如果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到世界,無論孩子是哭是笑,是鬧還是乖巧,都包含了生命的驚喜。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至為重要。

孩子抓的高興,吃的開心可是我們家長卻擔心,怕不衛生,其實沒有關係,這是孩子口和手的敏感期。

語言敏感期(0-6歲)

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形,並發出牙牙學語聲時,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學習語言對成人來說是件困難的工作,但幼兒能容易的學會母語,這是因為幼兒具有自然賦予的語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兩歲左右還遲遲不開口說話時,應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是否有先天障礙。

語言能力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因此,父母應經常和孩子說話、講故事,或多用“反問”的方式,加強孩子的表達能力,為日後的人際關係奠定良好基礎。

秩序敏感期(2-4歲)

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蒙台梭利在觀察中,發現孩子會因無法適應環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發脾氣。因而確定“對秩序的要求”是幼兒極為明顯的敏感力。

幼兒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認為如果成人沒能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各種關係的知覺”。當孩子從環境裡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智慧型也因而逐步建構。

感官敏感期(0-6歲)

孩子從出生起,就會借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了解事物。三歲前,孩子透過潛意識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圍事物;三-六歲則更能具體的透過感官分析、判斷環境裡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設計了許多感官教具,比如:聽覺筒、觸覺板等,以敏銳孩子的感官,引導孩子自己產生智慧。

您也可以在家裡準備多樣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隨機引導孩子運用五官,感受周圍事物。尤其當孩子充滿探索欲望時,只要是不具有危險性或不侵犯他物時,應儘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4歲)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圍環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卻常能捕捉到箇中的奧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對泥土裡的小昆蟲或您衣服上的細小圖案產生興趣,正是您培養孩子細心、認真觀察的好時機。

動作敏感期(0-6歲)

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最是活潑好動的時期,父母應充分讓孩子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並幫助左、右腦均衡開發。除了大肌肉的訓練外,蒙台梭利則更強調小肌肉的練習,亦即手眼協調的細微動作教育,不僅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幫助智力的發展。

社會規範敏感期(2.5-6歲)

兩歲半的孩子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而對交朋友、群體活動有明顯傾向。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範、日常禮儀,使其日後能遵守社會規範,擁有自律的生活。

書寫敏感期(3.5-5.5歲)

孩子的書寫能力與閱讀能力雖然較遲,但如果孩子在語言、感官、肢體動作等敏感期內,得到了充分的學習,其書寫、閱讀能力就會自然產生。此時,父母可多選擇讀物,布置一個書香的居家環境,即能使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

文化敏感期(6-9歲)

蒙台梭利指出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萌芽於三歲;而到了六-九歲則出現想探究事物的強烈需求。因此,這時期“孩子的心智就象一塊肥沃的土地,準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成人可在此時提供豐富的文化資訊,以本土文化為基礎,延展至關懷世界的大胸懷。

意義

錯過了敏感期,發展速度就比較緩慢,學習某種知識技能也比較困難。敏感期是相對於關鍵期提出的。一般認為,兒童心理的發展,有些方面是錯過時機就無法彌補,即存在著關鍵期。但是更多方面並非絕對地不能補救,只是錯過時機後,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加以彌補。許多研究者認為,學前期存在著許多心理發展的敏感期,如0—4歲是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2—4歲是語音學習的敏感期;5—5.5歲是數概念掌握的敏感期;5—6歲是辭彙擴充的敏感期等等。在教育工作中,利用敏感期的有利時機,對兒童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提供相應的環境刺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