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建福宮花園

故宮建福宮花園

是一座始建於1740年(乾隆5年),面積4074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2808.98平方米的清朝時期的花園。

概述

故宮建福宮花園故宮建福宮花園
建福宮花園始建於1740年(乾隆5年),面積4074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2808.98平方米。建福宮花園院落層次分明,建築以延春閣為中心,四周有敬勝齋、吉雲樓等十幾處古建。作為皇帝休閒放鬆的場所,建福宮花園與故宮整個的結構不同,集宮、殿、樓、閣、齋、堂、亭、軒於一體,是紫禁城內空間變化最豐富的院落。由於乾隆皇帝的鐘愛,1771年修建的寧壽宮花園就是以建福宮花園為藍圖。1923年6月,園內突起一場神秘大火,整個花園連同無數珍寶一夜化為灰燼。80多年來,建福宮花園廢墟成為故宮“火場遺址”。
建福宮花園復建工程自2000年5月開工,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捐助,故宮博物院古建修繕中心負責施工,雙方共同參與施工管理。2004年10月古建整體結構竣工,2005年11月復建工程竣工。整個復建工程投入不超過1億元。
建福宮花園工程是在史料的基礎上進行1∶1復建,古建的整體形制完全按照史料記載,結構則依據乾隆早期的手法和特點,並使用古建傳統工藝技術。在不影響古建的前提下,花園內部裝修配置了空調等符合現代使用需求的設施。
與故宮多數建築沒有現代設施不同,此次復建的建福宮花園建築內配置了空調、電燈等符合現代使用需求的設施。據介紹,這些設施的安裝都是在不影響古建的原則下進行的。在敬勝齋內,空調就安置在鎖子錦的傳統文飾下。此外,建福宮花園的室內設計採用褐色等簡單素雅的顏色。室內所有顏色均取自室外彩畫中存在、卻不容易注意到的顏色。
古建彩畫耗金多達2800克
復建的建福宮花園內古建築彩畫富麗堂皇,使用了大量瀝粉貼金進行渲染,共用庫金與赤金2800多克,用金量在同等面積中國古建築中堪稱之最。外檐彩畫風格則全部為官式蘇式彩畫,其中金底彩畫最為複雜,匠師是從參觀者仰視的角度繪畫。

■復建揭秘

復建時基座八成沒更換
建福宮花園被焚毀後,園內的古建僅剩地面基座。博物院古建修繕中心主任李永革介紹,在復建中,根據不改變文物原狀的保護原則,凡是能夠使用的原物都沒有進行更換。在復建施工前,專業人員對殘存的石材進行了物理檢測,發現清代作為基座的石材比現在的還堅固。因此,對於下沉的基座,施工中則是增加了柱子高度。花園內80%的石基座沒有更換。
一種石材在全國尋訪兩年
復建工程中難度最大的是採購材料,復建使用的材料都要去原物產地採購。在延春閣東側的院內,兩處約3米高的虎皮石牆已經坍塌大半,清代使用的是多種顏色的砂質石材。為了尋找同樣的石材,工作人員花費了兩年時間,在全國範圍內搜尋,最終找到。
用進口膠水粘破損古石礅
根據“保持現狀、恢復原狀”的古建修復原則,工作人員對建福宮花園內斷裂、殘損的石刻、石座、石礅大量使用了粘結拼補技術。古建工人對石礅斷裂面進行清潔,然後用還氧樹脂粘合,24小時後完整的石礅表面僅能看到裂紋。據專家介紹,粘結的石質文物在不受外力“破壞”的情況下能夠保持100年以上。此次建福宮花園的粘結材料是從瑞士進口的。
史料鉤沉
神秘大火疑為太監縱火
建福宮花園,位於紫禁城內西北隅,始建於清乾隆5年(公元1740年)。乾隆去世後,嘉慶皇帝曾下令將此處收藏的珍寶玩物全部封存。至清末,像敬勝齋這樣的建築,基本為堆放珍寶所用。不僅如此,一些樓閣平時還供奉不少金佛、金塔及各種金質的法器和藏文經版以及清代9位皇帝的畫像、行樂圖和名人字畫、古玩等,連溥儀結婚時的全部禮品也都存放於此。
1922年,已被趕下皇位但仍住在皇宮的溥儀想知道這裡共存放有多少珍寶,決定來一次徹底的清點。結果,清點工作剛剛開始,一場神秘大火沖天而起,將建福宮花園以及在此存放的珍寶燒了個精光。
由此,關於這場大火便有了這么一種說法:太監利用職守之便,監守自盜,為逃避清點,掩蓋罪行而故意縱火。雖然此種說法缺乏證據,但事實是一座巧奪天工的園林和難以計數的珍寶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重建與否曾爭論半世紀
自從建福宮花園被焚後,要求對其重建的想法就一直沒有停止過。但在學術界始終存在著兩種態度和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建福宮花園既已被焚毀,從保存文物遺址觀念出發,應對此狀況進行完整地保留,不動一草一木。
另一種觀點則說,從故宮整體風貌的完整性考慮,應予以重建。
兩派觀點爭論多年,進入上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經濟環境及文物保護環境的改善,重建的觀點逐漸被多數人所認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