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學教程(第八版)

《政治經濟學教程(第八版)》,作/譯者:宋濤,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於2008年出版,本書重視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理論的分析,著重闡明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性,理論體系完整,結構合理,重點明確,內容充實。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政治經濟學教程》第一版於1982年1月出版,至今已出版發行八版。《政治經濟學教程》現已由教育部列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政治經濟學教程》重視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理論的分析,著重闡明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性,理論體系完整,結構合理,重點明確,內容充實。《政治經濟學教程》重視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中的新問題、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的新特點和新變化,以及經濟全球化等現實經濟問題,都作了科學的分析和論述。《政治經濟學教程》第八版根據黨的十七大精神,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編寫高等教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教材的要求,對全書的結構和內容進行了全面修訂。

圖書目錄

第一篇導論

第一章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第一節物質資料的生產

第二節社會生產力

第三節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社會生產關係

政治經濟學教程

第四節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的關係

第五節經濟規律

第六節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第七節政治經濟學的階級性和科學性

第八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

第二章商品和貨幣

第一節自然經濟轉化為商品經濟

第二節商品

第三節貨幣

第四節價值規律

第三章市場經濟

第一節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

第二節市場機制和市場調節

第三節市場體系和市場格局

第二篇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第四章資本和剩餘價值

第一節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形成

第二節貨幣轉化為資本和勞動力成為商品

第三節資本主義生產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

第四節資本的本質,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第五節生產剩餘價值的兩種基本方法

第六節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工資

第七節當代資本主義剝削形式和勞資關係的變化

第五章資本積累及其歷史趨勢

第一節資本主義再生產和資本積累

第二節資本有機構成和相對人口過剩

第三節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和歷史趨勢

第六章資本的循環和周轉及社會資本再生產

第一節資本的循環

第二節資本的周轉

第三節社會資本的再生產

第四節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

第七章資本和剩餘價值的具體形式

第一節利潤和平均利潤

第二節商業資本和商業利潤

第三節借貸資本和利息

第四節資本主義地租

第五節資本主義社會的國民收入和階級結構

第八章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及其發展

第一節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及基本特徵

第二節當代科學技術革命和生產力的發展對壟斷資本主義的影響

第三節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第九章壟斷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和發展趨勢

第一節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趨勢及危機的加深

第二節壟斷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

第三節壟斷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長期性與曲折性

第三篇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第十章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和社會主義的本質

第一節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

第二節社會主義的本質

第三節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第四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五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第十一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第一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

第二節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和實現形式

第三節非公有制經濟形式

第十二章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

第一節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客觀必然性及其特點

第二節社會主義經濟中的價值規律

第三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四節我國從計畫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

第五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

第十三章社會主義現代企業制度

第一節國有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地位

第二節國有企業改革

第三節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第十四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

第一節社會主義國民收人的分配與再分配

第二節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第三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按勞分配

第四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分配中的效率與公平

第五節社會保障制度

第六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居民生活消費

第十五章社會主義商品流通、貨幣金融和財政

第一節商品流通在社會主義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節社會主義市場體系

第三節社會主義貨幣流通和價格

第四節社會主義金融

第五節社會主義財政

第十六章社會主義經濟的科學發展

第一節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第二節科技進步與自主創新

第三節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方式

第四節社會主義產業結構與新型工業化道路

第五節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的統籌協調發展

第六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第十七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巨觀經濟調控

第一節巨觀經濟調控的必要性

第二節政府的經濟職能

第三節巨觀經濟調控的內容和目標

第四節巨觀經濟調控方式和手段

第四篇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經濟關係

第十八章壟斷資本全面國際化和經濟全球化

第一節資本的全面國際化

第二節經濟全球化

第三節區域經濟集團化

第四節國際經濟協調與世界經濟一體化

第五節當代國際經濟關係

第十九章生產資本的全球化與國際分工

第一節生產資本全球化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生產資本全球化與國際分工

第三節跨國公司的發展和影響

第二十章商品資本的全球化與國際貿易

第一節世界市場與國際貿易

第二節自由貿易與保護貿易

第三節國際貿易的協調

第二十一章金融資本全球化與國際金融

第一節金融資本全球化與金融自由化

第二節國際金融市場

第三節國際貨幣制度

第二十二章社會主義國家的對外經濟關係

第一節社會主義國家發展對外經濟關係的必要性

第二節社會主義國家的對外貿易

第三節社會主義國家的對外經濟技術合作

第四節社會主義國家的國際收支和外匯

第五節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格局

第六節經濟全球化與提高我國經濟競爭力和開放型經濟水平

第二十三章共產主義社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第一節共產主義社會的兩個階段

第二節社會主義發展到共產主義的必然性

第八版後記

文章節選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由於工人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轉化為工資,這就掩蓋了工人的必要勞動和剩餘勞動、有酬勞動和無酬勞動之間的區分與對立,似乎工人得到的是他的全部勞動所創造的價值,無酬勞動也表現為有酬勞動,所以工資形式掩蓋了資本家與工人之間的剝削和被剝削的關係。

二、資本主義工資的基本形式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存在著名目繁多的工資形式,但基本的形式有兩種,即計時工資和計件工資。

計時工資是按照工人的勞動時間而支付的工資,如日工資、周工資、月工資等。既然工資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那么日工資、周工資、月工資就不外是勞動力的日價值、周價值、月價值的轉化形式。

資本家經常保持日工資總額不變甚至有所提高,而通過延長工作日時數,或者通過加強勞動強度來使每小時的工資下降,以此來加重對工人的剝削。

資本家還採取小時工資制來加重對工人的剝削,他們往往只規定每小時勞動的平均工資額,而不規定工作日的長度和日、周、月工資總額,這樣資本家就可以根據他們的經濟利益的需要來任意延長或縮短工作日時間。當經濟繁榮,擴展生產有利可圖時,資本家就大搞加班加點來加重對工人的剝削,迫使工人遭受過度勞動之苦;當經濟不景氣,市場蕭條時,資本家就減少企業開工時間,使工人的工作日縮短,並只按工人實際勞動時間支付工資,使工人陷入半失業狀態,工人甚至得不到維持勞動力再生產所必要的生活費用,遭受勞動不足之苦。

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計時工資曾是一種普遍流行的工資形式。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雖然計時工資仍是工資的基本形式之一,但計件工資卻因適應資本主義發展和資本主義剝削的需要而廣泛地流行起來。

計件工資是依據工人所完成的產品數量或作業量而支付的工資。計件工資同計時工資在本質上是一樣的,計件工資是以計時工資為基礎的。因為資本家在確定每件產品的計件單價時,正是把工人一天的計時工資與一天生產出來的產品或完成的作業量進行比較而確定的。假如工人的計時日工資為3元,日產量為10件產品,那么改為計件工資時,每件產品的工資單價就是3/10-0.3(元)。可見,計件工資無非是計時工資的轉化形式。 “21世紀經濟學系列教材”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及相關財經院系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下終於逐步推出。這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建院以來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國家教育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的重要成果。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最早成立於1988年,由著名經濟學家黃達任首任院長。1998年經濟學院進行了調整,下設經濟學系、國際經濟系、經濟研究所以及中國改革與發展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1年創辦的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系。建國初期,經濟學系曾為我國培養了大批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人才和經濟工作者,更重要的是,在改革開放時期,為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經濟學院重建以後,在理論創新、教學改革、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1991-1998年,經濟學院共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科研項目55項,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研獎3l項。1998年,經過嚴格評審,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

經濟學院在經濟學教材建設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和改革開放初期,《政治經濟學概論》、《政治經濟學簡明教程》、《<資本論)典故注釋》、《帝國主義政治經濟學》、《經濟學說史》、《中國近代經濟史》等,就曾作為我國高校經濟學專業的權威性教材,影響了幾代經濟學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