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送大學

放送大學

放送大學(英語:The Open University of Japan),簡稱放大,是一所在1983年成立的日本遙距教育大學。校本部位於日本千葉縣千葉市美濱區若葉2-11。放送大學旗下設定放送大學學園,1985年4月1日開播,主要播放遙距教育節目。

基本信息

大學簡介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放送大學
假名ほうそうだいがく
羅馬字HōsōDaigaku

放送大學放送大學

日本經濟發達,重視教育,始終將教育視為立國之本,重視提高國民教育水平,使得終身教育理念成為當今日本國民的內在意識與自覺行動。在普通高等教育大力發展的同時,政府加大投入,積極發展遠程高等教育。而遠程教育以靈活多樣的形式和嚴謹務實的措施,為越來越多的國民自學適應終身化學習社會開拓了廣泛的就學渠道。日本放送大學文部省所屬通過廣播、電視等手段進行遠程教育的國立大學,是亞洲地區和國際範圍內有較大影響的遠程高等教育機構。

辦學體系

日本放送大學始創於1983年。具有特殊法人資格,由終身教育局管理,政府資助,輔以自身的學費收人。放送大學總部設在千葉縣。占地面積30649.20平方米,校舍面積21870.35平方米,該大學即是節目製作中心,又是課程播放中心。1998年1月以前,學校通過NHK的VHF電視波段和FM調頻廣播,主要為關東地區播放課程。1998年1月開通了衛星專用頻道,開始向全國播放課程。目前,校本部下設57個學習中心,分布在全日本的47個都、道、府、縣(日本有一都、一道、兩府和43個縣)。放送大學舉辦兩大類教育:高等學歷全科生教育和生涯教育(非全科生教育)。該校目前在校生6.8萬人,畢業生1.16萬人。日本放送大學開放程度很大,學員免試入學,完全實行學分制,只要修滿124學分就可以畢業發證。
1.學生群體特徵
學生類型可分為四類:1)常規本科生:至少接受4年大學教育,希望畢業時獲得學位的學生;2)一年期或半年期學生:非學歷學生,他們接受一年或半年教育,註冊學習他們所選的課程;3)研究學生:學習某種專業1年;4)強化課程學生:在一學期某一具體時期學習特殊課程。
其中,日本放送大學有20%以上的學生在入學前已經具有與所讀課程相等或比之更高的學歷,學習者學習的目的不在於獲得學歷,而是根據工作變化的需要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開放遠程教育就為他們提供了最合適的靈活的學習機會。
2.發展定位
放送大學的辦學理念是為一切願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學習機會。主要向成人開展學歷教育和部分非學歷教育。根據社會的需要而進行動態調整,主要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通用型專業。
通過免試入學制度、學分制、多層次辦學形式、不斷擴大的辦學領域、手段,方便、適應各種人的學習,真正為終身教育、學習化社會的形成服務。鑒於通信衛星和網路技術的普及套用,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越來越充分。以學生為中心這種新的學習環境,帶來了新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方式,圍繞每個學生組織教學成為可能,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學習內容和進度。網路上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供學習者多樣化的選擇,學生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實際接受能力,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進度。多媒體的教學組合可增強教學效果,使學習效率更高。多媒體教材可隨意放大、縮小、移動、轉移,虛擬教學使學生置身於某種操作的真實環境之中,學習真正成為一種愉快的事情。
學員畢業時須獲得124個學分,其中,20個學分必須參加課堂聽課才能獲得,此項工作由大學的教學與研究中心操作。學員們對於必須參加聽課才能得到學分的要求有2種選擇:一是每周來聽課;二是參加每年8月和2月的為期2~3天的全日制課程。學生畢業可獲得本科文憑。每年的3月和9月是放送大學學生的畢業時間,3月舉行畢業典禮。
3.專業情況
放送大學有本科學院和研究生院。
本科課程設定由五大門類構成:基礎課、外國語、保健與體育、專業課和綜合課。其中本科學院的專業有三大類:日常生活科學(生活與財富,人類發展和教育);工業社會研究(社會與經濟研究,工業與技術);人類自然科學(人類學,自然科學)。學生畢業時必須獲得124個學分。
放送大學2001年成立了通信制研究生院,進行高級專職人才的培養。學習者大部分為已經參加工作有進一步深造需求的在職人員。開放式教學使得他們不必離開原來的工作崗位和居住地就可以進行學習。通信制研究生院主要提供4個項目的課程:1)普通文化項目(文化信息科學、環境系統科學),該專業目的在於在跨學科領域如信息與環境等方面,建立一個很好的範例,找到一種方法,可以跨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以培訓人力資源,使他們能夠把所有潛力都貢獻給社會。2)政策管理項目,目的在於培訓公共機構如大公司的領導成員的全球管理能力以及制定最佳政策的能力。3)教育開發項目,培訓領導者具有以下能力:積極主動地處理校與社區面臨的教育問題,能夠精確分析問題,具有領導實踐經驗,並對教育機構有著管理與操作方面的能力,以滿足不斷變化的終身學習的需要。4)臨床心理學項目,培訓心理學醫師能夠正確處理一些心理問題,而此問題在多個很廣的領域內正日益嚴重。研究生院計畫申請作為日本臨床心理學家資格認定協會第二類大學指定院校。學生可以只選一個項目的課程,也可以選全部課程。年齡在18歲以上只選一個項目課程的學生無需學考試;選全部課程攻讀碩士學位的學生,則必須有本科文憑和參加包括面試和口試的入學考試。
4.師資隊伍
放送大學注重師資隊伍建設,除積極引進人才組建專職教師外,還從國內各大學聘請大量的資深教授和學者,擔任課程的兼職主講教師。放送大學的專業教師隊伍主要是由一些年齡較高的教授組成。目前放送大學專職教師80人,其中教授55人,占70%,助教授24,占30%;特聘教授8人;兼職教師366人,其中教授335人,占92%,助教授31人占8%。同時,放送大學還建立了一套嚴格的教師管理制度:一是授課的準備。課程主講教師一般要進行3年準備。二是聘期的規定。本校教授可連聘15年,副教授10年,每5年考核一次;外聘教師最多可連聘兩期8年。學校成立專門的教師評價委員會,負責對教師的教學進行綜合考評,以決定是否續聘。但最長聘期屆滿的教師,即使課程講得再好也不能續聘,因為不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5.運營模式
放送大學目前主要採用文字教材、錄音錄像、面授和衛星電視節目等形式進行教學。日本大城市目前有50%的家庭擁有有線電視設施,計畫2010年在全日本實現數位化高新技術的廣泛套用,預計3年投入60億日元。放送大學每年的預算是175億。其中45%來自於學生學費,55%來自政府撥款。政府的主渠道撥款,適當的學費收入,社會的資助,保證了開放大學的正常經費。而低廉的學費也是吸引學生到開放大學學習的一條途徑。目前學生畢業率達到25%。

教學模式

(一)如何開展教學活動
放送大學為幫助學員完成遠程教育而開展的學習指導有:廣播電視講座、面授輔導、通信指導。廣播電視講座:每學期15周,每門課有15個講座,每個講座每周播一次,每次45分鐘,學員可自選學習中心進行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節目的學習。面授輔導:本科學生只有獲滿20個必須通過面授的學分後才能畢業。同時,學員們對於必須參加聽課才能得到學分的要求有兩種選擇:一是每周來聽課;二是參加每年8月和2月的為期2~3天的全日制課程(面授輔導主要是針對想獲得畢業文憑的學生進行的,對於那些只在於提高、充實自己的學員不作要求)。另外學校還對學員進行通信指導,便於學生複習課程。
放送大學的教學課程主要以廣播和電視形式進行播送,同時充分注意多樣化教學資源的功能補充。放送大學學習中心主要負責招收學生、組織面授教學、平時作業評判和考試,為學生提供收聽廣播和收看電視節目的一切便利需求,並提供課程學習諮詢與輔導,借閱圖書資料等個別化服務。國立多媒體教育研究所幫助放送大學製作播送課程,教職員主要來自日本公立和私立高校各種領域內的專家。
日本放送大學主要採用文字教材、錄音錄像、面授和播放衛星電視節目等資源進行教學。她的所有課程教學均採用兩種方式傳輸:一是衛星傳輸,利用開通的衛星專用頻道,向全國播放課程;二是地面傳輸,通過NHK的VHF電視波段和FM調頻廣播,向關東地區播放課程。由於放送大學啟動建設了校園網路系統和電視電話系統,該系統連線了大學總部和各學習中心,同時通過不斷完善和改進各學習中心現有的設備,增加“衛星地面接收站”的數量來增強學習中心的功能。因而學校每天播送課程講座的時間長達18個小時。
(二)發展趨勢
在放送大學,廣播、電視仍是教學節目傳輸的主要手段。專用的衛星通信系統、空間合作系統(SCS)、電視、廣播頻道、雙向視頻會議系統等,從時間上保證了多學科、多專業人員的共同實時學習;而錄音、錄像帶、DVD等則滿足了無法在直播課時正常收看、收聽人員的非實時學習進修。但放送大學研究人員對電子郵件等新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套用,似乎還存在一定的爭議,同時由於著作權的嚴格限制,放送大學在開發電子學習模式方面步子還沒有邁開。

學習資源

1.教學平台
遠程開放教育網路系統由雙向視頻直播網路系統(視頻子網)、多媒體數據教學網路系統(數據子網)和具有VOD視頻點播功能的多媒體教育信息平台(網站)組成,其主要功能有:雙向視頻直播新聞發布、VOD視頻點播、網上辦公、電子圖書館網上答疑、郵件服務、教學軟體下載、教學資源庫等。雙向視頻會議系統與中央電大連通,運行正常並能實時向全區電大各分校轉播中央電大召開的網上會議。遠程開放教育網站整合了為學生服務的教學資源和輔導信息,包括:電大線上平台信息、學習資料、網路視頻、兄弟院校資源、課件下載等。其功能包括:有效的實現與中央電大和試點分校之間的信息溝通;能查詢、下載和存儲網上教學資源;具有網上發布信息和網上討論等功能,提供試點專業網上教學、網上教學管理、圖書館的網上服務以及進行實時雙向互動式學習等支持服務。
2.課程(學習資源包)特色
放送大學為實現遠程教育而準備的學習資源包括:印刷材料(教科書)、音像資料和圖書信息服務等。放送大學的音像資料質量較高,主講教師準備很充分(校方對主講教師有詳細的具體的要求);而且日本國立多媒體教育研究所(NIME)的SCS空間合作系統也是他們學習資源強有力的支撐;另外,放送大學與全國50個學習中心的圖書資源連成一個系統,只要是放送大學的學員都能共享這個系統的圖書資源;放送大學能為學員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和幫助。

支持服務

一是技術支持。1998年1月以前,放送大學通過NHK的VHF電視波段和FM調頻廣播,主要為關東地區播放課程。其他地區的學員只能在各自的學習中心觀看錄像來學習。1998年1月開通了衛星專用頻道,開始向全國播放課程。1999年4月放送大學啟動建設了校園網路系統和電視電話系統,用來連線大學總部和各學習中心,同時還通過改進中心現有的設備和增加“衛星地面接收站”的數量來增強學習中心的功能。學校每天播送18個小時的講座。但放送大學目前尚無使用網際網路或線上技術來取代或對廣播、電視進行補充的計畫。
二是教務管理。放送大學在教務管理的很多方面有與其他開放遠程大學相同之處:免試入學,只進行入學資格審核和入學水平的測試;學員可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學習中心(各級放大)報名註冊,並在學習中心(各級放大)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和考試,實行完全學分制,等等。但她的遠程教育教務管理也有其鮮明的特點:一是放送大學的教學計畫把一些對整個民族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和一些在教學過程中難於界定的東西作硬性規定,學員只有達到了規定的要求,成績及格,才能得到學分證明。比如,體育實技課程是放送大學各專業所有學生的必修課程,為了解決學員年齡不同的問題,還採取了不實施統一的體育實技課程,而是參加有專人指導的社會體育活動同樣認可的靈活辦法。還有,對本科學生,一定要有獲滿30個必須通過面授的學分後才能畢業。二是實現學分互認

質量保證

(一)指導方針
日本的教育有著比較完備的系統和制度,並輔之以法律手段為教育質量作保障。放送大學從誕生到發展都充分體現了教育立法先行的傳統。
(二)對課程內容、教學策略、資源、支持服務等的質量保證的方法
日本制定的放送教育法使教育節目傳播受到法律的保護,同時也使遠程教育能夠按照法律進行運作。放送大學與其他高校簽訂了《學分相互承認協定》。放送大學已與195所大學簽訂了學分互認協定。由於在這些大學中所修課程的學分證明相互承認,使學習者有更多的選擇、更多的機會,得到更多的實惠。

發展趨勢

放送大學的學分和普通高校學分互認,不僅是教育系統內部的開放、聯合、合作,更是社會對遠程教育辦學形式和教育質量的認同。這樣可以和其它高校實現資源共享,為學習者可以充分選擇和利用適合於自己的時間與空間,進行更為有效的個別化多樣化學習提供切實有效的教育支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