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白內障

放射性白內障

放射性白內障(Radiation cataract)是指由X射線、γ射線、中子及高能β射線等電離輻射所致的晶狀體混濁。晶狀體有明確的一次或短時間(數日)內受到大劑量的外照射,或長期超過眼晶狀體年劑量限值的外照射歷史(有劑量檔案),個人劑量監測檔案記錄顯示累積劑量在2Gy以上(含2Gy),經過一定時間的潛伏期,晶狀體開始混濁;具有放射性白內障的形態特點;排除其它非放射性因素所致的白內障;並結合健康檔案進行綜合分析,方可診斷為放射性白內障。

基本信息

簡介

放射性白內障的產生與x射線、γ射線、p射線和中子輻射的過量吸收有關。發生白內障與放射劑量大小的關係在個體問存在較大差異。

放射性白內障放射性白內障
單次照射劑量過大可以引起晶狀體損傷,而長期間斷小劑量照射,亦有積累效應。由於觀察方法和判斷晶狀體混濁的標準不同,以及實驗條件的差異,文獻報導的晶狀體損傷閾值劑量差別也比較大。妊娠最初三個月如受過量X射線照射,極易引起先天性白內障。如接受超劑量照射,全身表現為急性放射病,在眼部則主要表現視網膜損傷,而晶狀體變化由於本身的遲緩性,常被臨床醫生所忽視。一般來說,長期從事與放射有關的工作,如不注意防護,這種慢性輻射積累劑量引起的晶狀體改變,比相同劑量的急性放射性損傷更具有臨床意義

概述

放射性白內障放射性白內障

因放射線所致的晶狀體混濁,稱為放射性白內障,也有人將其歸入外傷性白內障。主要有以下類型。
1、紅外線所致的白內障 多發生於玻璃廠和煉鋼廠的工人,因熔化的高溫玻璃和鋼鐵廠產生的短波紅外線被吸收後,產生晶狀體混濁。初期後皮質有空泡、點狀和線狀混濁,類似蜘蛛網狀,有金黃色結晶樣光澤。以後逐漸發展為盤狀混濁。最後發展為全白內障。有時前囊膜下也有輕微混濁。

2、電離輻射所致的白內障 電離輻射的射線包括中子、X線、γ 線及高能量的β線,照射晶體後會導致白內障。潛伏期長短不等,與放射劑量大小和年齡有直接關係。劑量大、年齡小者潛伏期短。初期晶體後囊膜下有空泡和灰白色顆粒狀混濁,小點狀混濁逐漸發展為環狀混濁,前囊膜下皮質有點狀、線狀和羽毛狀混濁,從前極向外放射。後期可有盤狀及楔形混濁,最後形成全白內障。

3、微波所致白內障 微波來源於太陽射線、宇宙射線和電視、雷達、微波爐等。大劑量的微波可產生類似於紅外線的熱作用。晶狀體對微波敏感,因微波的劑量不同可產生晶狀體不同的損害,類似於紅外線所致的白內障。晶狀體出現皮質點狀混濁、後囊膜下混濁和前皮質羽狀混濁。

疾病描述

因放射線所致的晶狀體混濁稱為放射性白內障。

病因

因各种放射線所致晶狀體混濁。

診斷

根據長期接觸放射線的病史,及晶狀體渾濁形態、位置等,可做出診斷。

治療

根據白內障的生成機制可分情況進行治療:

1、先天性白內障:如為靜止性且對視力影響不大者,一般不需要治療,如點狀白內障、冠狀白內障、前極白內障等。當白內障明顯影響患者工作和生活時,可手術摘除白內障和植入IOL。
2、繞核性白內障:它會明顯影響視力,應手術治療。可做截囊吸取術或囊外摘除術。

過去對繞核性白內障做增視性虹膜切除術,但木後通過角膜及品狀體周邊部視物,不能得到滿意的視力,不宜採用。  

注意事項:

1.手術時機:手術愈早獲得良好視力的機會愈大,專家建議在生後幾周內即可手術,一般宜在嬰兒3—6個月時手術。
2.白內障術後應及時積極治療弱視。

重要防護措施

當需要接觸放射線時應配戴防護眼鏡。

用藥

放射性白內障放射性白內障

1、先天性白內障:如為靜止性且對視力影響不大者,一般不需要治療,如點狀白內障、冠狀白內障、前極白內障等。

2、繞核性白內障、全白內障等:明顯影響視力者應手術治療。可做截囊吸取術或囊外摘除術。過去對繞核性白內障做增視性虹膜切除術,但木後通過角膜及品狀體周邊部視物,不能得到滿意的視力,不宜採用。

3、手術時機:手術愈早獲得良好視力的機會愈大,有些學者主張在生後幾周內即可手術一般宜在嬰兒3—6個月時手術。

4、白內障術後應及時積極治療弱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