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

改革開放四十年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1978年5月,一篇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在《光明日報》一版刊發。它掀起了席捲中國的真理標準大討論,成為那支撬動改革開放的哲學槓桿。短短六千字,激盪四十年。為改革開放邁出了一大步。2017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習近平說,明年要隆重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基本信息

隆重紀念

2017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習近平說,明年要隆重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習近平指出,改革開放近40年,到明年我們要隆重地紀念一下,明年就是40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憑著一股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憑著一股滴水穿石的韌勁,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遇到過困難,我們遇到過挑戰,但我們不懈奮鬥、與時俱進,用勤勞、勇敢、智慧書寫著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故事。

歷史節點

標準討論

1978年5月,一篇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在《光明日報》一版刊發。它掀起了席捲中國的真理標準大討論,成為那支撬動改革開放的哲學槓桿。

這場討論,成為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哲學宣言,不但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凝聚了思想共識,而且確立了中國改革進程中的理論原則和思維模式。

這場討論,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一步深入,既成為改革開放的前奏,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奏,使中國在道路探索上實現了理論創新與實踐檢驗的良性互動。

這場討論,成為中國社會思想現代化的重要一環。解放思想的力量、實事求是的精神,強有力地推動著中國由傳統型社會向現代型社會演進,從封閉型社會向開放型社會過渡。

“中國人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相互激盪、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充分顯示了思想引領的強大力量。”2018年4月,在中國全面對外開放的視窗海南,習近平主席如是說。改革開放的破曉之光,同樣普照改革開放再出發之路。

真理標準討論在破除思想枷鎖的同時,凝練了億萬大眾對中國現代化道路的共識、對改革開放的共識,促成了“人的現代化”與經濟社會現代化的同程推進。

由真理標準大討論肇始,中國社會逐漸形成了敢試敢闖的創新思維、開放自信的國民心理、競爭共贏的社會意識、破除積弊的思想魄力。也是由真理標準大討論錘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內化成為中國人的認識基礎、精神力量、社會責任。為有源頭活水來。依靠這樣的共識,中國在百舸爭流的世界格局裡實現了後發超越,在萬象一新的科技事業中創造出了大國重器,在全球治理革新的進程中貢獻出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如這句話所深刻提煉的,真理標準討論,正是一場揭示歷史邏輯、推進時代潮流的過程,也是形成對歷史邏輯和中國發展堅定信念的過程。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面向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對外開放的歷史任務,眼前的雄奇景色、耳畔的歷史長風,都在發出呼喚: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在觀念革新中凝聚力量,堅定被實踐檢驗過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自信,讓曾經開啟改革的巨大力量,再次為全面深化改革賦能。

時代之音

1978年年末,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會議高度評價了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討論,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改革開放這一“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從1978年再次出發的中國,開始締造震撼世界的“中國奇蹟”。

1992年初春,新的改革瓶頸亟待破局。88歲的鄧小平走向了南中國,以其巨大的政治氣魄和寬闊的歷史視野,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姓社”“姓資”的辯證解讀、“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的高超提煉,推動改革再入歷史新境。

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全球化縱深發展背景下的中國改革開放面臨著新一輪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果斷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決策,一方面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利益格局開刀,一方面致力於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以300多個重大改革方案,發出了“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的時代之音。

地理坐標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閉幕,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

安徽小崗:1978年,小崗村的十八位農民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了紅手印,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

深圳:1980年,國務院將深圳、珠海、廈門、汕頭設為經濟特區。

北京:1988年5月10日,我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在北京成立。

新疆喀什:2010年5月,國家設立了喀什經濟特區,帶動西部地區協同發展。

上海: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成立。

雄安新區: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此設立國家級新區。

海南:2018年4月14日,國務院發布指導意見,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並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

文化多樣

在蛇口,一塊巨型的廣告牌被樹立了起來,上書“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幾個大字,率先亮出了解放思想的深圳態度。這個口號也隨之從蛇口走向全國,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普及性理念。

在北京,十幾位全國政協委員在社會各界的反覆呼籲下聯名提案,建議設立教師節,以表征教師“應當享有的崇高社會地位”。最終,教師節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議的形式被確定下來,崇文重教逐漸形成社會大氣候。

在央視首屆春節聯歡晚會上,因為觀眾的普遍呼喚和熱線點播,飽受爭議的《鄉戀》最終在中國影響力最大的文藝舞台上唱響。從一首歌開始,多樣共融、多態共生的社會文化逐漸形成……

改革開放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要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以改革開放的眼光看待改革開放,充分認識新形勢下改革開放的時代性、體系性、全局性問題,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

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醫療體制改革(醫院改革)

教育改革(高考改革)

政治體制改革(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大部制改革、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

司法改革

經濟體制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價格改革)

國有企業改革(企業改制、股份制改革)

事業單位改革

能源體制改革

稅制改革(營業稅改增值稅)

開放

對外開放

經濟特區(國家級新區、1992年10月上海浦東新區成立,1994年3月天津濱海新區成立,2010年6月重慶兩江新區成立,2011年6月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成立,2012年8月蘭州新區成立,2012年9月廣州南沙新區成立,2014年1月陝西西鹹新區成立、貴州貴安新區成立,2014年6月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立、大連金普新區成立,2014年10月四川天府新區成立,2015年4月湖南湘江新區成立,2015年6月南京江北新區成立,2015年9月福建福州新區成立、雲南滇中新區獲批成立,2015年12月哈爾濱新區成立,2016年2月長春新區成立,2016年6月江西贛江新區成立,2017年4月河北雄安新區成立。)

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自由貿易區(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產生影響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經濟社會活力爆發的最根本源泉是來自於被承認並喚醒了的人的能動性和創造力。從食物生產供應到就業住房,人從計畫經濟制度下被動的“口”,變成了市場經濟時代能動的“手”。計畫經濟時代的各種票據取消了、農村人口進城打工的限制取消了、國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廢除了,而糧食蔬菜供應增加了、就業問題解決了、收入大幅度增加了。

改革開放40年來,關於社會主義建設、關於黨的建設、關於中國和世界的關係,每一個問題的展開和推進,都始終貫穿著實踐檢驗真理的原則。在對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深化中,在將實踐成果系統化、理論化的進程中,在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的齊頭並進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使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2018年,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這兩個紀念節點的“匯合”,讓中國社會有了回望與前瞻的歷史契機。

影視作品

2018年9月報導,由天山電影製片廠攝製的電影《遠去的牧歌》是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重點影片。該片講述中國哈薩克族牧民世代四季轉場遊牧,逐水草而居,改革開放後,牧民的生活發生了嶄新變化的故事。

詮釋

國計,民生;民生,民心。如果把40年改革開放濃縮成一首壯麗詩篇,民生必然是意蘊豐富的“題眼”;如果將40年風雨歷程譜一曲時代華章,民生必然是最撼人心魄的“強音”;如果給中國夢繪一幅通景畫卷,民生也依然是生動傳神的“點睛之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