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荒匠

收荒匠收荒匠
○收荒匠的嗓子一扯開就有山歌風味:“橘子皮牙膏皮兔皮破銅爛鐵廢紙舊書雞毛鴨毛鵝毛拿來賣——喲——”每隔三兩分鐘,他就唱一次,唱得老太太小孩子心痒痒的,就開始在床下門邊找換錢的東西!
○時間更早的收荒匠,並不是付錢的,而是以廢舊物品來換東西。什麼東西呢?是鍋、碗、盆、筷子、糖果、捲菸、白酒、草紙等等,百分之百的生活必需品。他們通過門路,搞到這些處理品,再以物易物,實現商品的兩次利差,就比純粹付錢更划算。在什麼生活物品都需要票證的年代,老百姓首先就被琳琅滿目的家什吸引住了,哪管收荒匠動的什麼鬼腦筋?常常是一幢宿舍,就把收荒匠的東西換光了。收荒匠賺得缽滿碗滿,笑得露出一口黃牙,還得雇拖拉機來將破爛運走。
○後來,隨著生活的改善,老百姓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就拒絕收荒匠的處理品了,拿錢來!多么理直氣壯。收荒匠只好開始蘸著口水數鈔票了。他們身上全是1角2角5角的角票,摸出來一大摞,顯示自己資源充足,實際上沒多少,所以從沒聽說過收荒匠被搶的事。
○其實呢,收荒匠經濟處境都比較富裕,一般都修有樓房,裝修得像收費公廁,這叫富不外露,他們永遠是一副擔子,穿著老土,奮力奔走在致富的康莊道路上。現在,很多家庭居室豪華,破爛立即就扔了,還賣什麼錢?收荒匠就到垃圾堆里尋寶,但每每又跟“垃圾王”發生爭執!收荒匠跨行業了,就叫越俎代庖……
改革開放後消失的10大職業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