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入性會談

攝入性會談

攝入性談話,一種通過交談和觀察確定使用什麼測驗和鑑別測驗的有目的的談話法。

攝入性會談攝入性會談

一、學習目標

學會確定攝入性談話法的目標、規範談話內容與範圍

二、操作步驟

(一)確定談話的目標、內容與範圍

確定談話內容和範圍所依據的參照點有以下幾個:

1.求助者主動提出的求助內容。比如,"我的孩子學習沒興趣,學習成績不好”、"夫妻之間感情有了裂痕,不知怎么辦”等。求助者提出上述問題,諮詢員可以就事論事地將其確定為攝入性談話的目標。與求助者交談中,可以圍繞這些問題收集有關資料。

2.心理諮詢師在初診接待中觀察到的疑點。

如:觀察到來訪者情緒低落,情緒焦慮不安。求助者在初診接待中對某個問題欲言又止,等等。

假如,求助者初診時情緒低落並對心理諮詢員談:"其實,我找到你們,要談的問題也沒什麼了不起,只是有時覺得生活沒意思。"這些話很重要,雖然他並沒有談出任何實質內容,但依據求助者的情緒狀態和含混的表達,求助者可能有自己未意識到的深層心理問題,此時應從了解求助者一般生活狀況入手,進行攝入性談話,把探索深層心理問題作為工作的目標。

3.心理諮詢師可以依據心理測評結果的初步分析發現問題,如MMPI的測評結果中抑鬱分很高,這時就要把摸清引發抑鬱情緒的原因定為談話目標,去了解與此相關的各類問題。

4.上級心理諮詢師為進一步診斷而下達的談話目標。

5.確定談話的內容與範圍。

談話目標中若有一個以上的內容,應分別處理。

(二).根據談話目的和你想收集的資料內容來確定提問方式。

一般情況下,應使用開放式提問,不使用封閉式提問。但是特殊情況下,也可使用半開放式提問(限制性開放式提問)。

如:"除了在孩子管理方面,你們夫妻之間還有什麼矛盾?"為了弄清孩子學習不好與夫妻吵架這兩者的關係,可使用這類半開放式提問。有時為了確證某種現象是否存在也可用封閉式提問。如:為確定是否有家庭暴力,可用封閉式提問:"你丈夫打孩子嗎?"

總之,到底用哪種提問方式,是依據談話目標、收集資料的性質和內容來確定的。

(三).傾聽

確定了提問方式並提出問題後,要耐心傾聽求助者敘述。

傾聽,不是不動腦筋地隨便聽聽,而是全神貫注地、傾心地聽。在聽的過程中,不能隨便打斷求助者談話,不能插入自己對談話內容的評價(攝入性談話規定不能在交談中加入諮詢員評論)。傾聽,不單是聽,還要注意思考,要及時而迅速地判斷求助者的談話是否合乎常理,是否合邏輯。另外,在聽的過程中要及時地把握“關鍵點”。

傾聽的要點:

1.要有深刻的同情心

2.要有科學的好奇心

(四).控制談話內容與方向

會談必須是在心理諮詢師的控制下進行。也就是說,會談的方向、所涉及的問題及會談時間,都必須是有計畫、有目的的。

另外,控制會談的內容,對保證心理諮詢的效果十分重要,假如把會談搞得漫無邊際,患者很快就會因為無所收穫而厭煩。

控制會談和轉換話題的技巧。

控制會談和轉換話題的技巧很多,而且可以隨機應變。

(1).最常用的方法是“釋義”所謂“釋義”,就是徵得患者同意後,把患者的話重複一下並做解釋,解釋完以後,立即順便提出另一個問題。

(2).再一個方法就是中斷,所謂中斷就是在談話中暫時休止一下。

(3).為控制談話的方向,也可以使用情感的反射作用,即心理諮詢師有意識地激一下患者,使他把談話轉向某類問題。

(4).比較常用的方法是引導,即由目前的話題引向另一話題。引導不是直接建議轉換話題,而是由原來的話題引伸出新話題。

(五).攝入性談話對談話內容歸類

具體操作:在諮詢交談中,一般情況下,不能做筆錄,更不能錄音和錄像,除非得到求助者同意。在交談中,只可以按以下項目做極簡單筆錄:

1.個人成長、發展中的問題。

2.現實生活狀況。

3.婚姻狀況。

4.人際關係中的問題。

5.身體方面的主觀感覺(主觀症狀)。

6.情緒體驗、生活態度。

7.其他。

(六).結束談話

如果談話還要繼續,應徵求求助者的意見。

如果已做出診斷,而且沒有時間討論矯治方案,應以如下話語表達結束諮詢:“今天我們的討論,已經有了初步結論,對這個結論您是否能同意,希望您回去後,再認真想想,是否還有需要補充說明的,我也再想想,是否還有什麼不妥之處,我們就按今天的診斷共同研究一下矯治方案,您覺得如何?"

如果經攝入性談話後,發現求助者有其他疾病,應向求助者說明,若發現有可能是精神疾病,可建議精神科會診。

三.相關知識

談話法是心理諮詢員掌握的心理學方法之一。在20世紀20年代,臨床心理學家就把這種方法定義為“一種有目的的交談”。

1.會談中聽比說更重要

會談技術包括聽和說兩個方面,善於聽要比說更重要。

耐心細緻地聽當事人敘述自己的苦悶,本身就是對他的安慰和鼓勵,只有很誠懇地全神貫注地去聽,患者才有興趣講述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諮詢師要讓求助者自由地談論問題,而且隨時都表現出對求助者談的問題感興趣,在注意聽,能聽懂。

2.態度

心理諮詢師在與當事人談話時,只能持一種非評判性態度。

非評判性態度是使患者感到輕鬆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患者無所顧及,從而把內心世界展現在你面前。

醫生心理學家的態度,從表情到語言都要注意,在為收集資料而進行的會談過程中,有些話是不能講的。

如果會談的氣氛迫使心理諮詢師非表明態度不可,不表明態度會談就無法進行時,在這種情況下,心理諮詢師的態度必須是中性的。“理解”是態度中最中性化的和非評判性的,它可以使患者得到知己,但並非是支持者或反對者。從心理學角度理解,只說明對他的行為或情緒發生的規律或必然性有了肯定的看法,而對其社會效應和其他後果仍是一種保留態度。

3.區別

對患者的談話內容進行區分和鑑別十分重要。

對患者的談話內容首先要做程度上的區別。有時,患者談的是一種情緒體驗或一種想法,在強烈程度上可能有誇張成分,而在他的行為中未必表現得那么強烈。

更主要的是對談話內容的真偽進行鑑別,特別對神經症患者,由於他們有一種無意識的病因否認傾向,所以不能完全按患者談的內容對症狀歸因。另外,有些患者有意迴避症狀的真實原因與他們談出來的原因與症狀沒有必然聯繫。

對診斷和諮詢起關鍵作用的問題,必須讓求助者說得十分具體,因為把關鍵問題具體化,是區別問題真、假、輕、重的關鍵,也是進行診斷、治療的重要步驟。

4.談話法的種類

攝入性會談:收集資料。常用病史採集法

鑑別性會談法:通過交談和觀察確定使用什麼測驗和鑑別測驗;

治療性會談:針對精神變態和行為異常所進行的談話。

諮詢性會談:涉及的往往是健康人的某些問題,如職業選擇、人員任用和解僱、家庭關係問題、婚姻戀愛中的問題

應急性或叫做危機性談話:當患者或當事人發生意外時醫生和心理學家用談話法給以幫助的情況。

桑德伯格提綱。(17項內容)

馬隆(M.P.Malon)沃德(M.P.Word)於1976年總結出12個題目,其中有6個主要的方面。

5.怎樣提問題

在談話中,無論是要了解患者的各種情況還是想控制談話內容,都要使用提問的方法。但是,提問本身卻是一件比較複雜的事情。問題提得是否妥當,關係甚大。提得好,可以促進諮詢關係,增進交流和使當事人感到被醫生所理解;問題提得不好,可能傷害諮詢關係,破壞信息交流,患者會覺得處在被審問的地位。

凱利G.keily,1977)對臨床交談提問的性質的歸類:

(l)“為什麼……”的問題。(2)多重選擇性問題。

(3)多重問題。(4)修飾性反問

(5)責備性問題。(6)解釋性問題。

以上六方面問題諮詢師都應該有針對性注意其解決方式。

6.談話內容的選擇

(1)適合患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患者的興趣。

(2)對患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間接的針對性。

(3)對患者的個性發展或矯正起關鍵作用。

(4)對深入探索患者的深層病因有意義。

(5)對患者症狀的鑑別診斷有意義。

(6)對改變患者的態度有積極作用,對幫助患者改善認知和正確理解問題有幫助。在選擇談話內容時有一大禁忌,即不可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狀作為談話和討論的內容。

(7)談話法的有效性

簡單的說就是三個方面:可接受性,針對性,建設性。

四.注意事項

(一)態度必須保持中性。

(二)提問中避免失誤。

(三)諮詢員在攝入性談話中,除提問和引導性語言之外,不能講任何題外話。

(四)不能用指責、批判性語言阻止或扭轉求助者的談話內容。

(五)在攝入性談話後不應給出絕對性的結論。

(六)結束語要誠懇、客氣,不能用生硬的話做結束話,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誤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