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蓋村

簡介

擺蓋村屬A地貌,四周群山環繞,中間為壩子。最高的尖山海拔1300米,最低的800米。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水資源豐富,境內溝壑縱橫。擺蓋村有煤礦產資源,分布在王家埡口、徐家寨、窩子。森林資源豐富,林草覆蓋率50%。擺蓋村有天然礦泉水,廠址已建,無資金投入生產,地址在滕家寨。

村落組成

全村共31個村民組,分別是:周家寨、擺蓋上溝、水井、寨上、埡口、岩上、王家埡口、徐家寨、窩子、新橋、野拉上、野拉下、下溝、大土、大元、還扁、八隊、小沙田、新莊、高埂、坪子、劉家寨、丫口、橋邊、陳家寨、楊柳、黃家寨、中乾、三股水、青槓林、周家麻窩

產業狀況

全村共970戶、3984人。其中少數民族350戶、1810人。貧困人口180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2‰。有勞動力2000人,其中16—40歲1800人,高中以上文化42人,國中以上文化600人。全村生產總值796萬元(含務工收入510萬元),比上年增長10%。第一產業196萬元,其中種植業105萬元,養殖業91萬元;第三產業15萬元。糧食總產量950噸,人均純收入2500元以上。(見附屬檔案1《畢節市普宜鎮擺蓋村社會經濟發展情況一覽表》)。
擺蓋村以第一產業為主,有少量的第三產業。第一產業中,種植業占90%,養殖業占10%。種植業主要是水稻、玉米、小麥、馬鈴薯。其中水稻種植200畝,常年產量80噸;玉米種植3000畝,常年產量750噸;小麥種植200畝,常年產量30噸;馬鈴薯1500畝,常年產量600噸。糧食產量自給有餘。養殖業主要以仔豬繁育為主,現有母豬50頭,年產仔豬700頭,產值7萬元。育肥豬1000頭,主要是自食。牛300頭,以耕地為主。馬20匹,主要用於馱運農用生產物資。雞鴨等家禽有少量餵養。第三產業主要是部分農戶自籌資金進行小商品及農用物資經營,還有部分農業生產生活資料加工。第三產業未形成規模。全村外出務工890人,年人均寄回資金7000元左右。

土地利用

耕地3800畝,其中田500畝,旱地3300畝;林地800畝;建設用地100畝,其中宅基地70畝,道路占地30畝;水域40畝。

基礎設施

擺蓋村農業基礎設施比較薄弱。交通運輸較為便利。部份村民組均通簡易公路。擺蓋村已實行農網改造,供電正常。已開通行動電話,全村各村民組均可使用。人畜飲水已通24個點

社會事業

擺蓋村公辦完小1所,有教師18人,在校小學生524人。在村外就讀的小學生20人,國中生20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國中階段學生義務教育普及率95%。學校於 1991 年修建投入使用,師資力量較為薄弱,教育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國小階段學生入學較近,國中學生上學就比較困難,距普宜中學在3公里左右,距普宜中心校 2.2 公里左右。全村有村衛生室1個,村衛生員3人。基本可以滿足民眾小病防治的要求。村民需住院治療的病一般在鎮衛生院治療。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有2400人,占全村人口的60%。參加合作醫療的人員門診看病和住院治療均按規定報銷費用。對村裡的五保戶,因災因病致貧的貧困戶,村里都報告給鎮民政部門,按規定享受了各種補貼。

環境狀況

擺蓋村主要由30個自然村寨組成。擺蓋村民居住的自然村寨,相對分散,建築不規範,布局不合理。全村住房以磚混、磚瓦、土木為主。土木瓦房設計不盡合理,樓層普遍較矮,通風和透光普遍較差。由於外出務工的人員增多,在公路沿線修建了一些磚混結構較為漂亮的住房。在水井、寨上、青槓林、野拉上等組還有大量茅草房、土牆房。村民住房的衛生普遍較差,是在一些村寨,部分農戶的衛生意識非常差,院壩、室內外髒亂不堪,廁所設定位置不規範,甚至還有露天的簡易廁所,多數人家的人畜糞便未經過無害化處理,隨意堆放。連戶均為泥土路,部分村民還未用上自來水,吃水還是從傳統的水井裡取。雞鴨鵝多數未實行圈養,呈自發放養狀態。垃圾堆放無序、隨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