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擴支盤樁

擠擴支盤樁

2. 3. Uu——擠擴支盤樁單樁抗拔極限承載力標準值(kN);

簡介

擠擴支盤樁擠擴支盤樁
擠擴支盤樁技術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由原北京俊華集團董事長張俊生先生髮明的一種新型樁基技術。是在原普通灌注樁基礎上增加設定承力盤或整理分支而成,樁身由主樁、底盤、中盤、頂盤及數個分支所組成。該技術2000年通過了由北京市建委組織的成果鑑定,此後,國家以及相關部門先後頒布了《擠擴支盤灌注樁技術規程》、《火力發電廠擠擴支盤樁暫行技術規範》等相關技術規範、規程,使得該技術有了設計、施工依據,促進了擠擴支盤樁技術的標準化。經過將近三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種相對比較成熟的技術廣泛套用於各種工程中。

技術原理 引 引

技術原理為將相對軟弱土層中普通的摩擦樁或者摩擦端承樁在有限的樁身土層範圍內通過設定承力盤或承力分支提高樁端承載力,充分利用樁身范圍內各層土體的樁端承載力提高單樁承載力,達到提高單方混凝土承載力的目的從而節省造價或縮短工期。

1. 樁基設計

1. 擠擴支盤樁的布樁,應根據建築物上部結構類型及地基持力層的不同區別對待,可採用單樁和多樁基礎;
2. 擠擴支盤樁的最小中心距不宜小於3d和1.5D(d、D分別表示樁直徑和承力盤直徑);
3. 承壓擠擴支盤樁的盤數量一般不宜多於4個,抗拔擠擴支盤樁的盤數量宜為1~2個。擠擴支盤樁豎向最小盤間距不小於2D;
4. 擠擴支盤樁的承力盤應設在土層結構穩定、壓縮性較小、承載力較高、層厚較大的土層中。承壓擠擴支盤樁的支與盤應設定在承載土層的上部,抗拔擠擴支盤樁的支與盤應設定在承載土層的下部。設定承力盤的承載土層厚度宜大於2D;
5. 抗壓擠擴支盤樁承力盤底進入持力層的深度不宜小於0.5h~1.0h;樁根長度不宜小於1d。樁端全斷面進入持力層的深度,對於粘性土、粉土不宜小於2d,砂土不宜小於1.5d,碎石土不宜小於1d。樁端以下持力層厚度不宜小於3d,當存在軟弱下臥層時,樁端以下持力層厚度不宜小於4d。

2. 適用條件

適合設定分支、承力盤的土層為:可塑~硬塑的粘性土;中密~密實的粉土和砂土;密實砂土或中密~密實卵礫石層的上部;全風化岩、強風化軟質岩石或殘積土層的上部。

3. 樁基計算

(1)單樁抗拔極限承載力
當根據土的物理指標與承載力參數之間的經驗關係確定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時,宜按下列公式估算:
Qu=u∑qsiLi+∑qpjApj+qpAp
式中 Li——樁穿越第i層土折減盤高的有效厚度(當第i層中設定承力盤時)
qsi ——樁側第i層土的極限側阻力標準值。按勘察報告中極限側阻力標準值取值,無經驗時,可按規範取值(kPa);
Qu ——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kN);
u——主樁樁身周長(m);
(2)單樁抗拔極限承載力
當根據土的物理指標與承載力參數之間的經驗關係確定單樁抗拔極限承載力標準值時,宜按下列公式估算:
Uu=u∑λiqsiLi+∑qpjApj
式中 Uu——擠擴支盤樁單樁抗拔極限承載力標準值(kN);
λi——樁周第i層土的側阻力折減係數

特點

(1) 能充分利用樁身上下各部位的硬土層,從而改變了普通等直徑鑽孔灌注樁(以下簡稱直孔樁)的受力機理。變摩擦端承樁,這樣的樁基礎會使建築結構穩定耐震,沉降變形更小。一般說來,直孔樁的破壞形式為剪下刺入型,而擠擴多支盤樁則為漸進壓縮型;
(2) 多支盤樁是一種較好的樁型,與直孔樁相比,有顯著的技術經濟效益。其單方混凝土承載力為相應的直孔樁的2倍以上;
(3) 成樁工藝適用範圍廣,即適用於泥漿護壁成孔工藝、乾作業成孔工藝、水泥注漿護壁成孔工藝和重錘搗擴成孔工藝等;
(4) 適應性強,可在多種土層中成樁,不受地下水位高低限制,可根據承載力的需要,充分利用硬土層,採用增設分支和承力盤數量以提高以提高單樁承載力(豎向抗壓承載力、水平承載力、抗拔承載力)、樁身穩定性以及抗震性能;擠擴支盤樁在內陸沖積、洪積平原及沿海河口部位的海陸交替沉積三角洲平原下的硬塑粘性土、密實粉土、粉細砂層均適合作支盤樁基的持;力層,如天津、上海、蘇州軟土下的上述地層。支、盤位置恰當,支盤樁能充分利用各持力層使單樁承載力得以充分發揮。15—30層高層層建築最適合使用支盤樁基。大型工業廠房、水塔、煙囪、電廠冷卻塔、水廠清水池、市政立交橋等均可採用支盤樁基。
(5) 具有顯著的低公害性能,與打入式預製樁相比,施工低噪音、低振動;與普通泥漿護壁直孔樁完成的等值承載力相比,成孔後排泥(土)即泥漿排放量顯著減少;
(6) 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擠擴支盤樁單方承載力是普通灌注樁的2倍以上。且由於單樁承載力大,在荷載相同的情況下,可比普通灌注樁縮短樁長、減小樁徑或者減少樁數,乃至減小承台尺寸,因此能節省投資、縮短工期。通常可以節約基礎費用約20%,縮短工期25%左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