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戰敗

日本作為現代國家的興起令人震驚:更迅猛、更無畏、更成功,然而最終也比任何人能夠想像的更瘋狂、更危險、更具有自我毀滅性……這是一部美國學者的日本史研究著作,文本中所涉及的語言、文化背景與學術資源的複雜性超乎想像。

基本介紹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頁碼:606 頁碼

·出版日:2008年

·ISBN:9787108029744

·版次: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中文:中文

市場價:¥59.00

內容簡介

日本作為現代國家的興起令人震驚:更迅猛、更無畏、更成功,然而最終也比任何人能夠想像的更瘋狂、更危險、更具有自我毀滅性……這是一部美國學者的日本史研究著作,文本中所涉及的語言、文化背景與學術資源的複雜性超乎想像。

作者簡介

約翰.W.道爾,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歷史學教授,美國藝術科學院院±,美國歷史學會委員。主要研究領域是近現代日本史和美日關係,是相關領域最重要的學者之一。他的研究著作多次獲包括普立策獎和美國國家圖書獎在內的重要學術獎項。

編輯推薦

對日本人而言,直到1952年美國占領期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才真正結束,而戰爭年代、戰敗以及被占領時期,給親歷者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跡。作者試圖通過還原社會各階層民眾的聲音獲取一種認知,即在一個毀滅的世界裡重新開始,到底意味著什麼。無論日本這個國家後來變得多么富裕,多年來這些殘留的記憶,已經成為他們思考國家歷史與個人價值觀的重要參照。

目錄

致謝

序言

第一部勝利者與失敗者

第一章支離破碎的生活

委婉的投降

無條件投降

戰敗的數據

或者……歸國?

難民

受歧視的老兵

污名化的受害者

第二章從天而降的禮物

“自上而下的革命”

非 軍事化與民主化

強制性的改革

第二部超越絕望

第三章虛脫:疲憊而絕望

飢餓與筍式生活

忍所不能忍

絕望的社會學

孩子們的遊戲

通貨膨脹與經濟破壞

第四章戰敗的文化

為征服者服務

“交際花”、“專寵”與叛逆女性

黑市創業者

“粕取文化”

頹廢與真實性

“婚姻生活”

第五章語言的橋樑

對戰敗的嘲弄

光明、蘋果和英語

熟悉的新世界

出版狂潮

暢銷書與死後成名的英雄

女英雄與犧牲者

第三部革命

第六章新殖民主義革命

作為殖民總督的勝利者

對“猿人”的重新評價

專家與順從的畜群

第七章擁抱革命

擁抱最高司令官

知識分子與悔恨共同體

草根的參與

改革的制度化

日常語言的民主化

第八章實行革命

可愛的共產黨與激進化的勞動者

“紅旗的海洋”

取消自下而起的革命

第四部民主

第九章天皇制民主:楔人

心理戰與“天子”

淨化天皇

信函、照片與備忘錄

第十章天皇制民主:從天而降的途葉

成為旁觀者

回到人間

剪不斷,理還亂

第十一章天皇制民主:迴避責任

面臨退位

天皇的巡幸與“現人”

一個男人的《破碎之神》

第十二章憲法的民主:GI-IQ起草新的國民憲章

為雌雄同體的生物變性

“明治男”們的難題

民眾對新國家憲章的積極性

SCAP的接管

GHQ的“憲法制定會議”

理想主義與文化帝國主義的考察

第十三章憲法的民主:美國草案的日本化

“保守派的最後時機”

翻譯馬拉松

憲法草案的發布

水流走,河還在

民主的“日本化”

也許……放棄戰爭

對既成事實的反應

第十四章審閱的民主:新禁忌的管制

幽靈官僚機構

不容許的表達

淨化勝利者

電影管制

對政治左翼的壓制鍆

第五部罪行

第十五章勝者的審判,敗者的審判鉈

嚴厲的審判

展示性的審判東京審判釕D

東京與紐倫堡釷

勝利者的審判及其批判筘

種族、權力與無力省

敗者的審判:指名視

第十六章戰敗之後,如何告慰亡靈?

獻給英靈的安魂曲D

非理性、科學與“戰敗的責任”群

懺悔之佛教與民族主義之懺悔

對暴行的反應鈣

記住犯罪者,忘記他們的罪行

第六部重建

第十七章設計成長

“喔,出錯了!”

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

最尖端的經濟計畫

超出預期的發展與天助神佑

結語遺產·幻影·希望

圖片提供者名單

索引

譯後記

序言

日本作為現代國家的興起令人震驚:更迅猛、更無畏、更成功,然而最終也比任何人能夠想像的更瘋狂、更危險、更具有自我毀滅性。回想起來,這簡直就像是某種錯覺——一場九十三年的夢想,演變成了由美國軍艦引發和終結的噩夢。1853年,一支四艘軍艦的不起眼的美國艦隊(其中兩艘是蒸汽動力的“黑船”)抵達日本,強迫日本實行開放;1945年,一支龐大的、耀武揚威的美式“無敵艦隊”再次來臨,迫使日本關起大門。

當年美國海軍準將馬修·佩里(Matthew Perry)抵達之時,日本不過是一個資源較為貧瘠的小國。二百年間,日本與外國的交往,在很大程度上一直被封建幕府將軍所禁止。儘管在漫長的閉關鎖國期間,日本經濟在商業化方面已經很是發達,但是日本並未發生工業化革命,在科學領域也沒有任何顯著的進展。縱使歐美人發現這些島民既具異國風情又聰明能幹,然而沒有誰會像拿破崙評價日本的鄰邦中國那樣評價它,前者因為廣袤的疆土、眾多的人口和數千年高度發達的文明,被譽為一頭“沉睡的雄獅”。

後記

三年前,當我著手翻譯這部書稿之時,並未意識到這將會是一項如此艱難的任務:其一,與大多數的日本研究論著不同,這是一部美國學者的日本史研究著作,文本中所涉及的語言、文化背景與學術資源的複雜性超乎想像,往往使得我並不充分的學術儲備捉襟見肘。翻譯此書的過程,竟然成為我重新學習日本近現代歷史與日美關係史等專業的過程;其二,本書60餘萬字的篇幅,也延長了翻譯時間、提升了工作強度,使得翻譯此書不再僅僅是一項學術鍛鍊,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對譯者耐心與體力的鍛鍊。應當說,本書作者約翰·道爾(John Dower)所具有的真正的研究精神與學者的良知,是激勵我最終完成譯文的動力。這讓我時時感到:如果不能以原作者同等的態度和努力來對待譯稿,必將心懷愧疚。以至於我難以單純從翻譯的角度來衡量這項歷時漫長的工作是否值得,因為它已經在我的學術生命中留下了軌跡,甚至隱約對我的學術人格發生了影響。至於這種影響的深遠程度,就我個人而言,現在談論似乎為時尚早。

此外,我還要對本書的翻譯體例做一下補充交代:一、原書所涉日、英文獻之引文,皆由本書譯者自譯,疏漏之處在所難免;二、原置於書末的注釋部分,改為章後注的形式,以便於讀者閱讀對照;三、為方便讀者查詢相關文獻起見,注釋中所引英語文獻出處保留原文,以拉丁字母轉寫形式標註的日語文獻出處還原為日語;四、原書中以拉丁字母轉寫形式引用的日本人名、地名、文獻名、機構名等專有名詞,在日譯本(岩波書店2004年增補版)中有對應者,皆參照日譯本原文;五、原書中出現的在歐美的日本人姓名,是按照英語習慣以名·姓的順序、以拉丁字母轉寫形式表示的,仍予以保留;六、為保持原著索引的完整性,索引條目採用原著頁碼,並在正文中以邊碼形式標示,索引順序仍按照英文字母順序編排;七、對原書中極個別的印刷錯誤進行了訂正。需要說明的是,為盡力保留原著的面貌,中譯本對原書十幾萬字的注釋與索引部分未作任何刪削,因而較此前出版的日譯本可能更為完整。

本書的翻譯工作,緣起趙京華先生的大力推薦。而在此過程中,我又時時得到他的指點與鼓勵。如果沒有責任編輯葉彤先生超乎尋常的耐心與信任,這部譯作可能無法完成。而他對待譯稿的嚴謹負責,更使我由衷感佩。另外,還要感謝日本學者佐藤賢為我核對個別日文文獻的出處。諸位師友的督促與關注,使這部譯作終於得以問世。在此一併致以誠懇的謝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