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仙鎮

播仙鎮

播仙鎮為且末唐代舊名,古絲綢之路敦煌附近。

基本信息

歷史中的播仙鎮

漢為且末國地,1914年設縣,以古國名命名。維吾爾語稱為“恰爾羌”,有車爾臣、卡牆等譯名。
且末最早出現在《漢書》里,為沮末國。 《三國志》寫作“且志”。西漢建元三年(138年),張騫出使西域,第

播仙鎮播仙鎮
一次將且末情況帶回內地。從此,且末與內地的聯繫不斷加強。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因避戰亂,鄯善王率4000餘戶西奔且末。隋大業五年(609年),隋朝在且末設郡,統肅寧、伏戎二縣,並嫡天下罪人,配為戍卒,大開屯田。唐貞觀十八年(644年),玄奘自印度取經回國經且末,並在《大唐西域記》中對且末有記載。唐上元三年(676年),且末改為“播仙鎮”,屬隴右道沙州。唐貞元年間至大中四年(785-850年),吐藩占據且末。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87年),稱“者里輝”。元朝從內地遷1000餘人與元軍新附軍雜居,在且末屯田。明代稱“扯力昌”。清光緒十年(1884年),政府在新疆建省後稱“卡牆”,並再次設稽查所,設且末縣治。民國三年改為且末二等縣,歸阿克蘇管轄。新中國成立後,屬焉耆專區。1954年,屬庫爾勒專區。自1960年至今,隸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且末縣隸屬於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位於地處塔里木盆地東南緣,崑崙山阿爾金山北麓,東與若羌縣交界,西與和田地區的民豐縣毗鄰,南屏阿爾金山與西藏接壤,北部伸入塔克拉瑪乾沙漠與尉犁縣和阿克蘇地區的沙雅縣相望,總面積為14.025萬平方公里,為全國面積第二大縣。總面積中,山地面積6.23萬平方公里,占44.42%;沙漠面積5.38萬平方公里,占38.37%;山前傾斜平原面積2.41萬平方公里,占17.21%。國道315線和塔中沙漠公路橫貫縣境。縣城距自治州首府庫爾勒市經塔且沙漠公路667公里。
全縣轄1個鎮、11個鄉(3個牧業鄉)、1個良種場、2個國營牧場、2個農業綜合開發區,縣境內駐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且末工程支隊。現有總人口6萬人,由維、漢、回、蒙、滿、哈薩克等十三個民族組成,其中:維吾爾族占76.95%,漢族占22.77%,其他民族占0.28%。現有耕地面積12.6萬畝,人均耕地2.1畝。

遊戲中的播仙鎮

仙劍奇俠傳4中一處城市,背景音樂具有濃厚的西域色彩。由此可見仙劍奇俠傳4的歷史定位正是唐朝.

播仙鎮播仙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