撣邦共和國

撣邦共和國

撣邦共和國是1993年坤沙在撣邦建立的自治政權,一直由坤沙擔任總統兼撣族革命委員會主席。

基本信息

簡介

撣邦共和國是1993年坤沙在撣邦建立的自治政權,一直由坤沙擔任總統兼撣族革命委員會主席。撣邦共和國政府的實質是軍政府。且坤沙統治時期一直動盪不斷。目前該共和國的總統候選人是果敢特區政府主席白所城。

機關要職

1、撣邦共和國人民議會:立法機關,設議長1人。

2、撣族革命委員會:最高軍隊指揮機關。主席由總統兼任

3、政府委員會:設主席一人,部長若干人,下轄多個委員會。為行政機關和最高執行機關。

歷任元首

坤沙:總統兼武裝部隊統帥,撣族革命委員會領導人,政府委員會主席,1995年辭去總統職務後由莫亨擔任撣族革命委員會領導人,而坤沙則留任政府委員會主席。

莫亨:撣族革命委員會領導人、武裝部隊統帥。

彭家聲:撣族革命委員會領導人,總統候選人,撣族革命軍總司令,果敢自治政府主席

白所城:原果敢自治政府內閣總理,現總統候選人、撣族革命軍總司令、果敢自治政府主席

撣邦簡介

撣邦,是獨立自治邦。面積為62500平方英里,人口約八百多萬人(2005年),是面積最大和人口最多的一個邦。主要居民是傣族而緬人稱為撣人。首府在東枝鎮。 多柚木林。以種植水稻為主,還有玉米、小麥、菸草、茶等。北部南渡附近有銀、鉛、鋅、銅等礦。內外交通不便,僅北部和西部有鐵路,分別由臘戍和東枝通向緬甸中部。中國畹町到臘戍公路是中緬陸上交通的重要通道。東枝是避暑勝地,其西南的因萊湖為著名風景區。

地理

位於緬甸東面,與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寮國和泰國相接壤,與克欽邦、克耶邦、克倫邦、曼德勒省、實階省相連。

撣邦位於東部撣邦高原,著名的山嶺間有江河谷地有黑河盆地、錫波盆地、登尼盆地和景棟盆地等。主要河流為薩爾溫江,該江發源於中國,流經撣邦,南流去。撣邦和寮國之間有湄公河界河。

歷史

唐宋時代梵語稱為“妙香國”,當時撣邦跟雲南南部和泰國與寮國的一部分同屬一個不可分離的地區。 元明清時撣邦與雲南分家,但無邊界,你來我往,還是親如一家人。

1885年第三次緬甸戰爭發生,1886年英國把整個緬甸地區為英屬印度直接統治的一省,並置眾撣邦、北部克欽邦、西北部欽邦等眾邊區,為英帝國的保護邊區。眾撣邦仍然由撣族土司們統治,不隸屬緬甸本部。 1947年眾撣邦與緬甸簽署彬龍協定,1948年共同從英國手中獲得了聯合獨立,是年基於彬龍協定與緬甸組建了緬甸聯邦,1949年緬甸以驅逐中國國民黨殘軍為名入侵撣邦 ,..

.

行政區劃

撣邦管轄11個縣和54個鎮區。

縣:木姐、臘戌、皎脈、東枝、萊林、滾弄、老街、景棟、孟薩、孟別、大其力

主要鎮區

東枝市:撣邦的首府,人口30萬多人(1994年),通鐵路和公路。黑霍的機場。

景棟市:位於薩爾溫江以東,是一個重要城鎮。

格羅鎮:一個美麗的山城。

大其力市:大其力市是一個靠近泰國邊界的邊境城市,在邊境貿易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臘戌市:撣邦北部的一個重要的鐵路運輸樞紐,航空線路可通往各地。

南渡市:南渡市因有冶煉廠而出名。

木姐市:撣中邊境城市對中國貿易門戶。

1993年坤沙宣布建立“撣邦共和國”,1996年投降緬甸政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