撣[漢語漢字]

撣[漢語漢字]
撣[漢語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撣,中國漢字,讀音:dǎn、shàn,基本字義是用力拂去的意思,另外是中國史書上對傣族的一種稱呼。

基本信息

詳細信息

編碼信息

拼音:dǎn,shàn

部首:扌

部外筆畫:8

總筆畫:11

五筆86&98:rujf

倉頡:qcwj

鄭碼:duke

筆順編號:12143251112

筆順讀寫:橫、豎鉤、提、點、撇、豎、橫折、橫、橫、橫、豎

四角號碼:58056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3B8

基本字義

撣 dǎn,ㄉㄢˇ

1. 字從手從單。“單”意為“大力”。“手”與“單”聯合起來表示“用手大力(除去)”。

本義:用力除去。

用雞毛或布條綁成的拂去塵土的用具:雞毛撣子。~帚。~甩子。

2. 用撣子或別的東西輕輕地抽或掃,去掉灰塵等:撣撣土|撣掉衣服上的土|撣掉衣服上的雪.~桌子、~衣服。又見shàn。

小蒼蠅不能撣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麼美餐了。————《琥珀》德國作家柏吉爾

撣子 dǎn zi

[whisk;duster] 用雞毛或布等捆在柄上綑紮成的除塵工具。如:雞毛撣子

撣瓶 dǎn píng

[whish vask] 用來插撣子的瓶,形制高,頸小腹大

其它字義

shàn, ㄕㄢˋ

1. 中國史書上對傣族的一種稱呼。

2. 緬甸民族之一,大多數居住在撣邦。

詳細字義

撣 dǎn <動>

1. 拂去 [brush;whisk]。如:撣衣裳;撣塵(洗塵);撣筆(擔筆。一種用撣塵、撣細粉的羊毫筆)

2. 篩 [sieve]

無皮的羅兒撣三遍。――《中國民謠資料·孟姜女》

3. 另見 shàn

其它詞義

撣 <名> shàn

1. 中國史書上對傣族的一種稱呼 [the Dai (Tai)nationality]

2. 古國名 [Shan state]。故城一般認為在今緬甸撣邦(1993年脫離緬甸,成立撣邦)

撣,西南夷國名。――《集韻》

3. 另見 dǎn

--------------

撣chán 1.牽引。 2.相纏不去。參見“撣撣”。 3.調戲。

撣tān 持不堅;癱倒。

撣dàn 1.觸。 2.用同“彈”。

(以上三項來歷不詳,暫予保留。)

漢英互譯

whisk

方言集匯

粵語:daan6 sin6

English

to dust; a duster

古典釋義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撣

《唐韻》徒旱切《集韻》盪旱切,但上聲。《說文》提持也。《揚子·太䣥經》何福滿肩,提禍撣撣。《注》撣撣,敬也。何福持禍而自儆戒也。

又《唐韻》徒乾切《集韻》《韻會》唐乾切《正韻》唐闌切,音檀。觸也。

又與彈通。鼓弦也。 又國名。《後漢·西南夷傳》撣國,西南通大秦。

又《唐韻》《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案切,音憚。亦觸也。

又《唐韻》市連切《集韻》時連切,音蟬。撣援,牽引也。

又《集韻》澄延切,音纏。相纏不去也。

又人名。《前漢·宣帝紀》日逐王先賢撣來降。

又亭年切,音田。陼名。《山海經》靑要之山,南望撣陼。

又他乾切,音灘。持不堅也。

又旨善切,饘上聲。排急也。

說文解字

1.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卷十二】【手部】撣

提持也。從手單聲,讀若行遟驒驒。徒旱切

2.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提持也。提持猶縣持也。太玄撣系其名。撣訓觸。別一義。從手。單聲。讀若行遟驒驒。驒驒,未見所出。葢卽詩之嘽嘽駱馬。傳曰。嘽嘽,喘息之皃。馬勞則喘息。徒旱切。十四部。

拼音是dan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