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車耐力賽

摸車耐力賽

 “五一”小長假期間,一項別出心裁的“摸車 耐力賽”在某廣場購物中心如火如荼。由於活動通宵不間斷,期間有的選手累哭了,有的手腫了,到最後幾乎每位選手都是兩眼血絲,活動在持續了51小時16分 鍾後,一位來自上海的29歲選手湯女士在這場極限考驗中成為贏家,贏得一輛小轎車。也有不少人提出質疑,通宵比賽對人體健康影響極大,商場的另類營 銷方式值得商榷。

簡介

長不足4米的轎車,四周站滿了人,並且人人伸出一隻手搭在車上,比拼一下誰能堅持到最後。“五一”小長假期間,一項別出心裁的“摸車耐力賽”在某廣場購物中心如火如荼。由於活動通宵不間斷,期間有的選手累哭了,有的手腫了,到最後幾乎每位選手都是兩眼血絲,活動在持續了51小時16分鐘後,
..
一位來自上海的29歲選手湯女士在這場極限考驗中成為贏家,贏得一輛小轎車。然而,也有不少人提出質疑,通宵比賽對人體健康影響極大,商場的另類行銷方式值得商榷。

有選手不停地打哈欠
昨天上午11時許,記者來到活動現場,見到還有9名選手依然在堅持,其中包括兩名女性。主辦方定下的規則是,選手必須站在指定位置觸摸車身。每位選手通過抽籤獲得一個號碼牌,從而決定站立位置。記者看到,車身上已提前貼上了寫有數字的手形粘紙,與選手號碼一一對應。除每隔6個小時可休息15分鐘用於上廁所、補充食物外,選手的手均不能離開車身。

網友熱議規則“殘忍”

不過,湯小姐覺得比較完善的比賽規則,卻成為很多網友熱議的話題。網友袁先生認為,所謂耐力賽,其實是透支選手的體力,有違商業道德,不值得提倡。一直關注比賽的網友田先生提出:“一開始說只要摸得久,就能獲勝,為什麼在48小時後增加了腳跟離地、高舉寶特瓶、膝蓋彎曲90度等動作?這不是‘虐待’選手嗎?”
 冠軍選手和主辦方代表 冠軍選手和主辦方代表

面對質疑,活動主辦方表示,活動規則一直都是透明的,包括告知選手在賽事進行過程中,會增加有難度的動作。此外,主辦方還採取了周全的安全措施,包括所有選手需經過體檢才能參賽,比賽期間設有每6小時15分鐘的休息調整時間,東方醫院的醫護人員全程陪同等。所以直到比賽結束,並沒有選手發生意外。

為儘快分出勝負,主辦方隨後增加了比賽難度,加入踮起腳尖使雙腳腳跟離地站立、單手托舉寶特瓶並舉過頭頂以及左手提起右腳呈單腿站立姿勢等指定動作。隨著難度增加,陸續有選手退出比賽,直至下午2時許,湯女士最終在單腿站立中成為贏家,此時離比賽開始已過去51個小時16分。參賽選手黃先生是在單手舉礦泉水項目中敗下陣的。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稱,活動確實很累人,這是他第一次這么久沒睡覺,回去後第一件事就是躺上床睡覺。
在圍觀的人群中,記者遇見一位在第二天比賽中就退出的選手何先生。何先生自嘲地說:“他們真厲害,第二天我就感覺崩潰了,今天就是想過來看看誰能堅持到最後。”何先生還稱,在比賽中,保持一個動作長時間精神都會出現恍惚,他還看到有選手為了提神而自扇耳光。“其實這對身體傷害挺大的,以後再有類似活動,我不會再參加。”

商家行銷方式遭質疑

記者了解到,這種行銷方式曾在國外出現過,但在上海則是第一回。在現場,記者採訪了多名圍觀者,部分人認為活動有新意,挺吸引人,但也有部分人認為,這種通宵比賽對身體健康影響極壞,不可取。
帶著孫子來逛商場的李阿姨說:“一開始還感覺挺有意思的,後來才知道,這些人已站了三天兩夜了,這不是純粹找苦吃嗎?”一位陳老伯說,年輕人本來平時上班就挺辛苦的,遇到假期就應該好好休息,還這樣消耗自己,實不應該。
如此“殘酷”的比賽,是否存在安全隱患?主辦方介紹,雖說比賽是24小時通宵競技,但每6小時選手可獲得15分鐘休息時間。所有參賽選手在賽前都進行了體檢以證明可以參賽,同時還請來醫生全程看護及救護車在旁保駕。 “這是在拿健康換轎車啊!”比賽結束後,對於獲勝者贏得一輛轎車,許多人並沒有心生羨慕,相反倒覺得付出了健康的代價,未必值得。

冠亞軍都是女性

這次比賽,冠亞軍由女性包攬。冠軍是29歲的湯小姐,一位日企員工;第二名則是一名10歲孩子的媽媽。很多觀眾大呼意外:“想不到女選手比男選手更厲害!”
記者在賽後第一時間見到了湯小姐,個子嬌小的她看起來並不十分疲憊,而是很仔細地向工作人員諮詢如何兌現作為獎品的轎車。湯小姐覺得,獲勝並沒有太多的“訣竅”:“一時興起報名參加比賽,沒有特意準備過,也沒有親友團助陣,大概是之前每天往返陸家嘴和青浦上下班的經歷對比賽有幫助。”至於比賽規則和現場服務,她倒覺得可圈可點:“比賽規則合理,工作人員也很負責,比賽中有時覺得背景音樂太響、照在我臉上的燈光太刺眼,他們都會及時調整,一定要謝謝他們。”她還告訴記者,比賽期間選手們互相聊天鼓勵,也幫助她最終熬下這兩天多漫長的時間。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