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星山

摩星山

摩星山景區位於岱山島東南部,距縣城高亭鎮2.2公里,全山占地約6平方公里,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山崗綿延疊翠,最高點月平崗,海拔257.1米,為島上最高處,可攬景觀日出,視野開闊。 摩星山秀麗挺拔,四季樹木蔥蘢,環境幽雅寧靜,氣候宜人,慈雲極樂禪寺掩映在摩心山南的綠樹叢中,樓閣軒榭錯落有致的蓬 萊茶莊坐落在摩星山南坡,山上的碧波亭和蓬萊玉佛寶塔各建在南 北兩峰的最高處,可鳥瞰海島風光。山凹中建有亭、台、樓閣站在山東側的望海亭,縣城新姿、大海、漁港等景色盡收眼底。山上遇有雲霧,變幻莫測,碧海綠洲,時隱時現,恍入蓬萊仙境。 摩星山景區主調為:以佛教文化為主體。主要景點有慈雲極樂禪寺、超果寺、崇福廟、白峰積雪、華藏世界、茶園曉霧、現龍井、玉佛寶塔、碧波亭、望海亭、靜修庵等。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摩星山景區位於岱山島東南部,距縣城高亭鎮2.2公里,全山占地約6平方公里,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山崗
摩星山
綿延疊翠,最高點月平崗,海拔257.1米,為島上最高處,可攬景觀日出,視野開闊。
摩星山秀麗挺拔,四季樹木蔥蘢,環境幽雅寧靜,氣候宜人,慈雲極樂禪寺掩映在摩心山南的綠樹叢中,樓閣軒榭錯落有致的蓬 萊茶莊坐落在摩星山南坡,山上的碧波亭和蓬萊玉佛寶塔各建在南 北兩峰的最高處,可鳥瞰海島風光。山凹中建有亭、台、樓閣站在山東側的望海亭,縣城新姿、大海、漁港等景色盡收眼底。山上遇 有雲霧,變幻莫測,碧海綠洲,時隱時現,恍入蓬萊仙境。
該景區主調為:以佛教文化為主體,徐福求仙為背景,海上千島相映襯的景觀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的蓬萊仙山,主要景點有慈雲極樂禪寺、白峰積雪、華藏世界、茶園曉霧、現龍井、玉佛寶塔、碧波亭、望海亭、超果寺、靜修庵、崇福廟等。上山道路主要有兩條,一是新建的水泥路面車道,從縣城出發約15分鐘車程;另一條為石級游步道,從山腳而上約30分鐘路程。
慈雲極樂禪寺
1、慈雲極樂禪寺:初建於清朝乾隆年間,距今有240多年歷史。該寺自始建至今歷盡劫難,於1983年起由國內外香客募資修葺、擴建,現在已形成了較大的規模,主要有停車場、山門、梵谷清音、放生池、鐘樓、鼓樓、大雄寶殿、玉佛殿、蓬萊十景詩牆、排位堂、 藏經樓、怡心亭、玉佛寶塔、蓬萊茶園等組成,占地面積近百畝。1985年經縣人民政府批准列為宗教旅遊勝地,對外開放,為摩星景區的主要景點。
從停車場拾級而上,左側為梵谷清音洞,洞外有放生池,經過高高的台級步入蓬萊佛國門樓(進山門),左側為鼓樓,右側為鐘樓,中間為玉佛殿,約200平方米,主供白玉臥佛,兩側為形狀大小各異的十八羅漢。玉佛殿的上方為禪寺的主殿--大雄寶殿,層高25.3 米,主供近10米高的鍍金“西方三聖”,兩側為神態各異的鍍金觀音化身,整個大殿氣勢宏大,金碧輝煌。從大雄寶殿拾級而上是一 排岱山清代詩人劉夢蘭讚美岱山迷人風光的“蓬萊十景”詩牆。其旁為藏經閣,再往上為慈雲庵舊寺,旁立一碑,由著名書法家姜東舒題書。
2、梵谷清音:在慈雲極樂寺山門邊,是一岩洞,洞內陰涼透寒,洞底有一水池,洞頂岩縫中滲出的水滴落在池中不時發出珠落玉盤般清脆的聲音,洞徑立一尊楊枝觀音,聖瓶中流出來的岩泉格外甘甜。一進此洞,可謂其氣沁人肺,其音悅人耳,其水潤人心,意趣盎然。
3、華藏世界:位於慈雲禪寺內,為岱山獨特的旅遊景觀,建於1989年,由岱山籍普陀山高僧悟道法師出資,並由上海同濟大學著名古建築專家陳從周教授親自設計建造。華藏世界面積約15平方米,四壁和頂部用各種不同角度的比利時進口玻璃拼鑲而成,房內正中供奉一尊貼金阿彌陀佛。根據《華嚴經》對西方極樂世界的描述,利用光學和折射的原理,展現極樂世界的情景,使人遐想連篇。那一望無邊,看不到天際的境界,那一佛置中,如有無數佛像的情景,一人參拜,似覺萬人稽首,如同到了天堂一般。根據經典解釋,“華藏世界”的含義為:“華”代表天,“藏”代表地,意為天地廣袤乃西方極樂世界。華藏世界的景觀為目前國內獨一無二。趙朴初先生來此參觀後,揮筆寫下了“始知佛土遍三千,上金山,禮金仙......”的詞句。現將其真跡摹刻成碑,立於“華藏世界”門外。
4、蓬萊茶園:位於摩星山頂慈雲禪寺的西側和南側,總面積約300畝,盛產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的“蓬萊仙
蓬萊茶園
芝”,此茶清醇甘 美,深得人們的歡迎。山坡四周碧綠青翠的“蓬萊仙芝”一壠壠, 一塊塊,鬱鬱蔥蔥。每年產茶10多萬斤,但正宗的“蓬萊仙芝”穀雨茶只有一百多斤。每到清明時節,雨霧迷濛,綠茶抽出嫩葉,青翠欲滴,採茶姑娘身背茶籮,邊采邊哼著輕快的山歌,優美的歌聲在山間迴蕩,更給古剎慈雲禪寺增添了異彩。寺旁開有茶室,用寺內“現龍井”的泉水沏泡的“蓬萊仙芝茶”可與虎跑水沏的龍井茶相媲美。在品茗的同時,可觀海上千島的迷人風光,更使人感到心曠神怡。
5、超果寺:位於摩星山西北麓的山腳下,距縣城西北約4公里處,始建於五代後晉天福二年(公元937年),距今已有1000餘年,是舟山市最古老的寺院,為舟山四大寺之一。由於解放後一直由駐軍接管,是保存較好的寺廟之一,尚有前後大殿各5間,以及東西廊房各10餘間,均為磚木結構,占地面積約5千平方米,目前已基本修復並對外開放。
“超果”,佛教用語,意為世人超脫凡間後成正果。民國《岱山鎮志.藝文.超果寺記》載:宋朝時,岱山島上超果寺已是“島中最稱勝者,基宇廣延,肇造宏麗,松竹環山,蓮池繞宇,覓景尋幽者,莫不於此流連稱賞不置。”到了明朝時,倭寇侵擾岱山,超果寺成一荒址。清康熙年間,僧自修來岱山募資重建此寺,“將大殿兩廊以及寮舍、齋廚修飾一新,且更添建山門,裝塑金剛,將數百年之超果,又多增輝於今日矣”。《昌國典詠》有“超果寺”詩一首:白石峰巔白霧蒙,神山深 處幻珠宮,蒼岩翠樾憑瀏覽,誰謂蓬瀛路不通。
6、望海亭:位於摩星山慈雲極樂禪寺東側山坡約100米處, 該亭背山面海,視野開闊,四周蒼松環抱,東南面可望大海、島嶼、港灣、漁船、鹽場、養殖場及整個縣城新姿,視覺極佳,是觀覽蓬萊仙景的最佳位置之一。該亭由兩個六角亭巧妙拼接,圍設有木欄、 石座、玻璃瓦蓋頂,頂尖塑有雙鶴,十個飛檐翹角,均塑有龍、鳳,亭柱刻有一楹聯:禮仙拜佛心誠則靈,望山觀海亭虛即宜。 建築面積25平方米。通往山腳縣城的石級游步道經過此亭。
7、崇福廟:位於摩星山南麓,在縣城高亭鎮境內。該廟始建於明朝崇禎年間,故名崇福廟。清康熙、乾隆年間經兩次大修,現廟內有乾隆戊午年的“崇福廟”匾及光緒年間製作的“崇福廟”匾各一塊。這座純清代古建築至今保存完好,雖規模不大,但布局嚴整。今前殿、正殿兩側各有廂房相連,圍成四合院;中間有戲台,殿前有照牆,東西設台門,另成一院,共有建築面積近1000平方米。 戲台造形美觀,設計精巧,上制座斗承額枋,枋頭三面雕刻,枋心彩繪《三國演義》人物故事,額枋上置平板按放四攢隔梁斗拱,承托檐正心坊,每邊第二、三攢座斗以45度內出邁拱,勾搭斜角抬梁,上置十字斗拱,承托四楹卷棚藻井。戲台面沿口置藤形欄桿,正面欄桿望柱頭飾蹲獅,背制山水畫屏,其頂為小青瓦歇山頂,飛檐翹角,十分氣勢。正面龍形、垂獸、戲獸均改塑為戲曲人物群像,著彩描金,嵌鑲鏡片,頗為壯觀,是岱山絕無僅有的一座古社戲台,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
8、古桂飄香:沿摩星山北面公路而下,在高亭鎮劉家岙村,有5株多乾從生的老桂樹,其中一株有近300年。老樹姿態優美, 枝葉繁茂,每到農曆八月,滿樹金桂盛開,香飄百里。此處東靠山林,西面大海,是一賞桂、游息的好去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