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嶺[內蒙古]

摩天嶺[內蒙古]

摩天嶺位於阿爾山市大黑溝的溝頭,海拔1711米,為大興安嶺最高峰。摩天嶺火山錐是內蒙古東部眾多火山錐最高的最典型的複式火山錐,它與其周圍的火山錐、熔岩流和堰塞湖形成完整的火山地貌熔岩景觀,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欣賞價值。在山腳下寬谷中是大片黑色的熔岩盆地,熔岩渣塊形成石海。山西側和南側是熔岩流堰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分別為達爾賓湖(松葉湖)、杜鵑湖、仙鶴湖、和鹿鳴湖等。

基本信息

簡介

摩天嶺位於興安盟阿爾山市東北大黑溝上游,海拔1711.8米,是大興安嶺的最高峰,山腳海拔為1350,相對高度為362米。早期噴發應在中
摩天嶺
摩天嶺
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火山錐體下部直徑很大,火口西部為破火口,第二次噴發形成的火山口內部偏東側,新火山錐與老火山錐外側錐坡明顯不一致,中間有一環形平台。新火山錐也是破火口向西的馬蹄形熔渣火山錐,口內略呈半環狀,錐壁陡峭,坡度多為50-60度左右,已被森林覆蓋。

相關風景

在山腳下寬谷中是大片黑色的熔岩盆地,熔岩渣塊形成石海。山西側和南側是熔岩流堰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分別為達爾賓湖松葉湖)、杜鵑湖仙鶴湖和鹿鳴湖等。摩天嶺火山錐,是內蒙古東部眾多火山錐最高的、最典型的複式火山錐,它與其周圍的火山錐、熔岩流和堰塞湖形成完整的火山地貌熔岩景觀,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欣賞價值。
夏日,峰頂涼風撲面,山如丸,河如帶。玉皇頂上遺有瓦片、礫石,據專家考證,古時這裡曾是漢代軍事戰略要地。摩天嶺火山錐的海拔高度僅次於藏北卡爾達西火山(海拔4900米)、長白山白頭山火山錐(海拔2749.2米)和騰衝打鷹山(海拔2595米),名列第四。而其錐體高度(361米)僅次於白頭山名列第二位。

自然景觀

摩天嶺摩天嶺
摩天嶺總面積11平方公里,四周密布著茂密的森林,約1萬餘畝。森林中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東西:有罕見的樹木,有叫不上名字的奇花異草,有數尺高的螞蟻糞堆,有數十種鳥獸飛鏇跳躍,有上百種名貴藥材,其中連翹茶樹有1000餘畝,此茶藥用價值很高,有清肺利尿、解毒防癌等功效。要上摩天嶺,先過通天峽。此峽兩旁崖高百丈,而底寬不過10米。在峽谷中,白日仰望可見藍天一線,夜間只能看到幾顆星星一線天。身臨其境,大有“峰與天相接,人從地窟行”之感。
摩天嶺自然環境幽雅,夏季氣候宜人。春天山花遍野,盛夏林木蔽日,金秋林果纍纍,冬季冰凌晶瑩,加上神奇的傳說,歷史悠久的文物古蹟,是一處遊覽觀光、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深秋摩天嶺景色最佳,紅楓、黃樺、綠竹五彩紛呈,為大山披上絢麗彩服。苜蓿壩、月台子、一線天、窄匣子、舊香坪,山徑越來越窄,林子越來越密,景色越來越壯觀。山林里還時常有一群金絲猴正在樹上嬉戲騰躍,少說百餘只,見到遠道而來的客人非旦不逃遁,反而跳躍得更加歡快,就像在炫耀騰躍技藝。摩天嶺是動物的樂園,當地村民經常發現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珍禽異獸。

文化歷史

摩天嶺摩天嶺
在摩天嶺北下側,有一拱型石閣,名峻極關,古為通晉(今山西省)關隘。此關建於唐會昌四年(公元844年),為唐武宗時期大將劉稹所闢建。峻極關兩邊有古長城,築於戰國時期,現存者為明代重修,是河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摩天嶺有十八盤,從山腳下上轉二十八道彎才能到達山頂。十八盤為古代武安通往山西的主要馱道,全為紅石砌成。現在紅石板已磨得光滑如鏡,可以想像出當年馱運不絕於途的情景。
“陰平峻岭與天齊,玄鶴徘徊尚怯飛。鄧艾裹氈從此下,誰知諸葛有先機。”摩天嶺是上天創造的一個奇蹟。在“二火初興”的三國後期那場人所共知的滅蜀戰爭中,伐蜀的統帥鍾會和鄧艾在戰略上產生了分歧。於是鄧艾自作主張,採取從陰平小道奇襲江油的策略。當他率軍到達摩天嶺時,卻見懸崖當道,無法前進-走了這么遠的路,吃了那么多的苦,死了那么多的人,懷著那么大的希望,現在卻發現走到了絕路。怎么辦?鄧艾別無退路,他喝住痛哭的兒子,對疲憊不堪的二千士兵進行了一番形勢分析和激昂的“跳前總動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若得成功,富貴共之。自己以身作則,裹了一條氈毯便從崖頂滾下去。士兵們紛紛效仿,“攀木緣崖,魚貫而進,逕取江油城”,攻克綿竹,直至成都,創造了戰爭史上的一段傳奇。從此留下了陰平古道的歷史遺蹟。
摩天嶺摩天嶺
在嶺上還有一個女人。她就是當時江油太守馬邈的夫人李氏。儘管她在《三國演義》中有姓無名,但是,相對那些有姓有名的三國女性,並不遜色。一個“賢妻”型的女性,在兵臨城下,國難當頭之日,表現得比許多男性更凜然有正氣,更有見識,更不畏死!她一直規勸丈夫要以國事為重,在丈夫投降從天而降的鄧艾時自縊身死,留下“可憐巴蜀多名將,不及江油李氏賢”的千古美名。摩天嶺因鄧艾而揚名,鄧艾因摩天嶺而揚名。沒有鄧艾,摩天嶺只是蜀山中一座普通的山。沒有摩天嶺,鄧艾的滅蜀便少了幾分傳奇,恐怕也不會有人記得曾經有個叫鄧艾的人。
這座坐落在文縣范壩鄉境內甘川交界的著名山嶺,堪稱一部歷史的教科書:三國時鄧艾伐蜀偷渡陰平(文縣),翻越摩天嶺,絕壁無路, 將士以氈自裹,推轉而下,留下滾氈坡的遺蹟。1935年,紅四方面軍某部為擴大陝甘川革命根據地,在摩天嶺與敵人激戰18個日日夜夜,殲敵數百人,為紅軍長征書寫光輝一頁。摩天嶺還是大熊貓等國寶的生態區,早在19世紀末,俄國學者波塔寧考察隊隊員別列佐夫斯基在摩天嶺發現大熊貓,舉世矚目。

革命歷史

摩天嶺摩天嶺
1936年夏,一直在遼寧省東部和吉林省南部堅持抗日游擊戰爭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楊靖宇,得知中共中央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長征已勝利到達陝北,並積極準備東出華北抗日的訊息,十分興奮,經過討論,決定派第一路軍第1師西征,進入遼寧省西部及熱河省境內,以便與關內抗日力量溝通聯繫,特別是與中共中央建立直接聯繫,發展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的大好形勢。1936年6月28日,第一師400餘人從遼寧風城以東的和尚帽子一帶出發,7月1日,乘隙越過安瀋鐵路(今丹東至瀋陽鐵路),進入岫巖山區,待機穿越南滿鐵路。但剛剛進入新區,缺乏民眾基礎,日軍對南滿鐵路守備更加嚴密,幾次試圖越路,都未成功,日軍守備隊反而跟蹤追擊,不得已又於7月8日分批回師。7月15日,部隊返回到安沈路本溪以南的摩天嶺附近,日軍仍在跟蹤追擊。於是,第1師選擇有利地形設伏,當尾追的日軍連山關守備隊第2中隊進入大榆樹溝時,突然發起攻擊,當場擊斃日軍大隊長今田大尉及日軍30多人;下午,日軍繼續追擊,又被擊斃數十人。第1師也遭受較大損失,參謀長李敏煥在戰鬥中犧牲。楊靖宇親自撰寫《西征勝利歌》,頌揚摩天嶺戰鬥,其中說,“摩天高嶺一場大戰驚碎敵人膽,盔甲槍彈勝利無算齊奏凱歌還。”

景區

摩天嶺摩天嶺
摩天嶺生態旅遊風景區總投資6000萬元,景區位於成山頭景區西北方向,是一個三面環海的小半島,景區的山脊上修建有高速公路,豪華大巴車在山脊上疾駛,山海景觀盡收遊客眼底,怡情賞閱山的秀麗、海的遼闊;走下大巴車,遊客乘上單軌小火車可直達峽谷邊;山谷上空架有山崖飛索,遊客可乘坐箱車沿飛索悠然往來,馭風飛行的感覺油然而生;從山下海灘到最高峰―騾子頭處有快樂山車運行其間;到達海邊的遊客,可以乘坐豪華遊輪前往海驢島,欣賞令人陶醉的海島風光;景區山腰的懸崖峭壁間建有空中棧道,人在棧道上過,巨浪在腳底下咆哮。摩天嶺景區內,遊客可乘高速大巴在山顛處摩天捉雲;可乘遊艇在蒼茫間撫海戲魚;亦可乘山崖飛索體驗飄然欲仙的感覺,陸上馳、海里游、空中飛依次體驗。

美食

石島菜餚主要以魯菜為主,歷史悠久,以烹製海味而著稱,特別是海鮮、小海貨的製作更具有特色。石島菜餚特別講究刀工、拼擺花樣、火候和味道,以清鮮、脆嫩、原湯原味見長。烹調方法多採用扒、溜、炸、炒、煎、蒸、烤等,主要風味菜有紅燒海參手扒對蝦、芙蓉干貝、紅燒海螺、油爆“天鵝蛋”、薑汁螃蟹、清蒸加吉魚、油炸萬壽菜、石島清湯等。在海上公園裡,有300多米長的垂釣港可供200多人同時釣魚。有情侶灣可乘小船游弋在海面上,可去趕小海、捉來螃蟹、撿來海螺做海鮮宴。還可乘船到海上釣魚、親自到養殖區撈出扇貝牡蠣等在船上煮熟,在船上吃海鮮。在海上公園的岸邊,設有雅致的餐廳,還有水上餐廳。在海上公園的岸邊,設有雅致的餐廳,還有水上餐廳。還可住在漁民家中,吃漁家飯、參與漁民的勞動,充分體會現代漁民的生活。為了豐富遊客的生活,定期在海灘舉辦篝火晚會,表演石島大鼓等。

戰略要地

夏日,峰頂涼風撲面,山如丸,河如帶。玉皇頂上遺有瓦片、礫石,據專家考證,古時這裡曾是漢代軍事戰略要地。

海拔高度

摩天嶺火山錐的海拔高度僅次於藏北卡爾達西火山(海拔4900米)、長白山白頭山火山錐(海拔2749.2米)和騰衝打鷹山(海拔2595米),名列第四。而其錐體高度(361米)僅次於白頭山名列第二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