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籃文學社

搖籃文學社,成立於1981年,由共青團華中師範大學委員會直接領導,並於1995 年由華中師範大學桂子山詩社、桂子山雜文社、桂子山寫作協會三大文學社團重新合併組合而成,是華中師範大學唯一的校級文學社團,同時也是武漢高校中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文學社團之一。

華中師範大學搖籃文學社成立於1981年,由共青團華中師範大學委員會直接領導,並於1995 年由華中師範大學桂子山詩社、桂子山雜文社、桂子山寫作協會三大文學社團重新合併組合而成,是華中師範大學唯一的校級文學社團,同時也是武漢高校中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文學社團之一。

搖籃文學社概況

全名:華中師範大學搖籃文學社
成立時間:1981年
期刊:《搖籃》
英文名:CENTER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YAOLAN MAGAZINE
所屬:華中師範大學

搖籃文學社介紹

華師校刊、搖籃文學社社刊《搖籃》雜誌創刊於1981年,是華師歷史悠久的校級文學刊物,由搖籃文學社自主執行對其的組稿、編輯、發行等工作。《搖籃》是華師唯一以純文學為方向的文學刊物,見證了華師校園文學的發展史。它得到多位領導的關心支持,也得到了廣大社員和同學的擁護。
《搖籃》現有全國政協委員、漢語學界泰斗邢福義老師,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胡亞敏老師,文學院古代文學學科組長、博士生導師戴建業老師,中國現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李遇春老師,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協會員曉蘇老師,以及文學院眾多廣受歡迎的張岩泉老師、曾常年老師、魏天無老師和張筱南老師為學術顧問;共青團華中師範大學委員會何金暉書記、方堃老師,以及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副社長、知名作家亦來擔任本刊的指導老師;還有一批穩定的、具有較強編校組稿能力的編輯隊伍,實行嚴格的編輯制度。
“不管一切怎么變,刊物質量不能變”成為多年來搖籃人一直恪守的準則。本著這種精神,《搖籃》雜誌一直以獨特視角、貼近生活、清新自然、意向高遠的特色屹立於武漢地區高水平校園文學刊物之林。同時也扶持了大量的文學新人,為未名者提供了創作園地,活躍了校園人文氣氛,培養了多位優秀的青年作家和編輯。
搖籃文學社繼承和發揚了其前身的踏實、穩健、敢闖的優良傳統,進一步鞏固發展了華師在武漢高校校園原創文學中的領軍者地位。經過三十多年所有搖籃人櫛風沐雨、披荊斬棘的不懈努力,搖籃在這個被商業化炒作吞噬的時代里,依然風采依舊,保持著校園裡那一片水晶般的純淨,並利用其領軍者地位影響著整個武漢高校校園文學。
1995年,華中師範大學搖籃文學社與中南民族大學的玫瑰園文學社、武漢大學浪淘石文學社並獲“武漢地區三大文學社”稱號。搖籃文學社還作為協辦單位積極參與校團委舉辦每年一屆的代表湖北高校詩歌創作最高水平的“一二·九”詩賽。 至今已成功舉辦了二十六屆,扶持了一批又一批的詩壇新人。除“一二·九”詩賽外,2007年我們又創出了新的品牌活動——“漢韻流芳”系列活動並在湖北省掀起了一陣弘揚漢文化的浪潮。近年來搖籃會員人才輩出,創作了不少的優秀作品。有的還在各級文學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如在我校主辦的“一二·九”詩賽、武漢大學主辦的“櫻花詩賽”和湖北大學主辦的高校小說大賽等比賽中都成績不俗。從搖籃走出去的學員工作積極,在很多崗位上都能獨當一面,成為其中最有力的支柱。他們不但在學校里廣泛參加學校社團建設取得大量成績,而且走入社會也當仁不讓充當主力,很多搖籃的成員進入《長江文藝》、《知音》等知名雜誌工作,做出了可圈可點的成績。
2011年是搖籃文學社創刊三十周年,搖籃榮獲“十大風雲社團”和“十佳社團”的稱號,同樣表現了搖籃作為華師學生群體文學核心的氣魄與影響力。

搖籃文學社發展歷程

(1)第1期到第23期《搖籃》均16開,80頁,封面套色。

80年代初期正是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校園裡的詩歌氛圍十分濃厚,大家對於詩歌的創作熱情很高
《搖籃》上發表了很多優秀的詩歌,“長歌短吟”是當時詩歌欄目的名稱。這些詩歌大多是描寫友情、親情,歌頌新的生活,表現了當時青年學生對於新生活的嚮往與遠大的理想。發展到八十年代中期,詩歌已經成為了校園文學的主流,同時也有許多學生投入了相對寂寞的散文寫作,於是《搖籃》第17期推出一刊詩歌散文專輯。
《搖籃》作為校園文學的核心,聚集了一批文學愛好者,他們積極投身於文學創作之中。《搖籃》也是文學新人成長的“搖籃”,它為大批的文學青年們提供了一片純淨的天地,鼓勵他們投出自己的作品,無論今後這些學生們是否走上文學的道路,這一份記憶在他們的人生中是非常珍貴的。
《搖籃》雖然立足於校園文學,但也具有廣闊的視野,它引領著華師的學生們把目光投向了其它的高校,投向整箇中南地區的文學,甚至全世界。當時《搖籃》征稿面向全省,刊載的作品來自武漢大學、湖北大學等各個高校,同時《搖籃》上還經常會有中南地區詩歌專欄,轉載中南地區的優秀詩人詩作。早先的雜誌上還有一個欄目叫做“譯苑”,刊登了一些外國的優秀文學作品,如托馬斯·哈代等人的作品。
《搖籃》承載了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封二、封三上還刊登有學生們自己作詞的歌曲、書畫、攝影、篆刻、名師題詞等。當時的大學生們勇於探索各種文學形式,第11期上刊載了學生們自編自寫自拍的攝影小說《枇杷果》,充滿了新意。
《搖籃》是一本雜誌,更是一群文學青年們的夢,他們聚集在這裡,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如文學交流活動、貼牆、聽廣播、一二九詩歌大賽等。廣大文學愛好者還積極為《搖籃》投稿。
1984年,《搖籃》人發起首屆武漢地區高校徵文比賽暨南湖筆會,邀請駱文、曾卓、方方等人為評審,許多獲獎者均是《搖籃》的主力作者,如獲得一等獎的《丹心不老》(段維呂濤)、《火把節》(李魯平)等,他們的獲獎作品分批刊登在《搖籃》雜誌。(12期照片)從當時發起人之一呂濤的講述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次活動在整個武漢地區有著廣泛影響,堪稱是武漢高校的一場文學盛會。
1985年,搖籃人組織了規模浩大的監獄巡迴演講活動。他們二十餘人奔赴武漢所有監獄進行演講。當時校長章開沅教授評價道“這不亞於一項重大的科研成果”。
(2)第24期到第39期《搖籃》為16開,14-64頁不定,封面黑白。
進入90年代,《崑崙》倒閉,《灕江》停刊,《人民文學》面臨危機!整個文化領域,純文學已退居邊緣。《搖籃》也一度停辦,經過4年掙扎,才於1999年復刊。但雜誌開始呈現黑白封面,在第26期中的一篇《撐起一片文學的天空》文章中,記載著這樣的文字“在文學這方淨土日益的面積逐漸縮小的今天,文學更急切地需要大家的支持”。這篇文章,對於八十年代的文學盛況做了簡短的回顧,分析了文學在那時衰落的狀態與原因,並提出了一些發展的建議。但是這之後的幾年《搖籃》的狀況並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有日漸萎靡的趨勢。我們也只有無可奈何地發問,“文學,為什麼你不能重現80年代的風采?”
從第28期的手記中我們了解到《搖籃》的推遲出刊,除去經費緊缺,還有稿源不足的問題。隨後幾期《搖籃》的頁數越來越少,第32期只有26頁,第35期甚至只有14頁,其它幾期均不超過30頁,每一個欄目的稿件數量只有兩到三篇,與八十年代動轍十幾篇的數量無法相比。第38期可謂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缺乏稿件的時期,甚至詩歌專輯中根本沒有原創詩歌,而全部刊登海子等一些名詩人的詩歌。
或許,在那個個性開始張揚的年代,你無法再用大團隊精神的手段去糊弄每一個固執己見的創作者,於是,文學慢慢圈子化、私人化。《搖籃》的圈子也慢慢變小,從武漢各高校局限到本校,又從全校幾乎縮水為《搖籃》文學社社內交流刊物!
但是《搖籃》人並沒有氣餒,也沒有失望,而是堅持著努力做最好的校園純文學。即使在那最困難的幾年中,我們讀到了一絲無奈,但也看到了堅韌與執著。“《搖籃》的發展,在有的人看來是敷衍著,於部分人,則是艱難地努力著……村上春樹說:‘跳舞,只要音樂在響,就儘量跳下去!’……我選擇了,所以我跳。無奈也好,群魔亂舞也好。永遠不會停下去。因為,胸中一直有音樂。”
正是他們的堅持,《搖籃》在不斷創新與改進!第26期上出現了刊中報,主要刊登搖籃文學社的相關活動;第28期上出現了《搖籃征定與評刊表》,收集讀者意見。
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出版的《搖籃地下版——第四世界》,她打著“絕對主觀”的旗幟,敘說著那群文學青年的另一種語言。“第四世界不是虛妄的理想,第四世界不是奢談的自由,第四世界是絕對的主觀”,“另一種語言的存在,是為風,於裂縫之中伸出慘澹無光的軀體……你還在聽嗎?我的精神分裂的另一種語言。”在當時《第四世界》編輯之一范寧部落格上,我們看到這樣的文字,“我最終不知道‘第四世界’這幾個字的含義,寧旭輝也沒能解釋得讓我明了,不過他用那種比我更敏銳的文字讓‘第四世界’有了質感……寧氏文筆主導,風格是狂放、敏感的、時光的、歷史的;孫立用理論和思考補充著雜誌里不夠厚重的部分,是現代的、都市的、流行、思想的……”
(3)第40期到第51期《搖籃》均16開,64-68頁,封面彩色。
然而,文學縮水的現象仍然存在。
這樣的困境使《搖籃》人陷入了“文章自己寫,稿子自己編,刊物自己發,發行自己跑,買來自己看,看了自己樂”的尷尬境地。
通過調查、訪談,我們總結出如下原因。一、校園乃至整個社會的文學氛圍淡薄化。在一個對金錢物質熱衷,急功近利的氛圍里,高雅淡泊的純文學逐步退居邊緣地帶也成為一段時期內正常與必然的現象。二、消費方式多元化。80年代的消費方式很少,似乎只有文學可作為一種精神上的寄託,而現在廣播、影視、網路、卡拉OK各種消費方式不斷湧現,衝擊著學生們的思維,能夠靜心看書、寫作的少之又少。三、就業壓力大。80年代的大學生不愁分配不出去,而如今的大學生過剩,就業壓力越來越大。1989年開始實行畢業生雙向選擇以後,實踐經驗、英語、電腦便成為了就業的砝碼而倍受關注。於是,英語、計算機技能過級、參加各種學生、社團工作給學生們帶來了沉重的壓力,使他們無暇過多地關注文學。四、快餐文學、網路文學的興起。生活節奏加快使大家更願意選擇能讓精神放鬆的快餐文學,它們通俗、娛樂性強,純文學性卻遠遠不足。
面對這樣的現實,搖籃人仍然在堅持,在努力。
如今的《搖籃》慢慢走出了低谷,開始了新的攀升的姿態。2004年,第40期《搖籃》封面開始為彩色,雜誌每期穩定在64至68頁,以小說、散文、詩歌、評論為固定欄目,根據具體情況加開專欄,如校園文學星等。雜誌每半年出一刊,面對全校師生髮行。剛出版的第47期雜誌還擁有了刊號。搖籃在校園中的影響日益擴大。
搖籃人還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活動。2005年文學社舉辦了10周年社慶。2006年,文學社又匯集全體社員力量,全力打造出了在武漢各高校中產生強烈影響的大型漢文化傳播展示活動——漢韻流芳。此次活動不僅使搖籃文學社在各大高校中掀起了一股漢文化的熱潮,更引起了在漢多家媒體的重視,更引起了在漢多家媒體的重視,很好地宣傳了我國歷史悠久精美絕倫的漢文化。現在,我們仍然堅持每周都舉行一次活動:名師講座、詩歌朗誦大賽、外出採風、搖籃文會等等。我們有自己的論壇、部落格,還實行辦公室值班制度,為前來購買、閱讀《搖籃》雜誌的廣大學子服務。這樣的搖籃,不僅僅在文學上為廣大同學開闢出一片天空,更著力於把文學融入真正的生活,使文學成為校園中的一種生活方式。
在文學邊緣的時代,搖籃文學社以其壁立千仞的剛毅與海納百川的氣魄活躍在桂子山頭,為華師校園文化的延續發展,以及華師人文精神的培養探索,付出了不懈的努力。面對文學日漸萎縮的現實,文學社承諾,我們願為蒼鷹,搏擊浩瀚長空;為老牛,耕耘瘦瘠黃土。

搖籃文學社活動

一、社團文化節期間搖籃文學社的“民族文化秀之漢韻流芳”主題活動(2007.5.13.)
2007年舉辦的“漢韻流芳”系列活動,此活動旨在弘揚傳統漢文化,共分為漢文化知識講座、漢文化知識競猜、漢服漢禮展三個活動,此次活動邀請了畢業於武漢大學的著名博士葉茂來做指導老師,並由他為我們舉辦了精彩的漢文化知識講座,漢服漢禮展中漢服、漢樂、漢禮、漢書齊上陣,對笄禮(女子成人禮)和婚禮進行了全程展示,系列活動中也向各位漢文化愛好者贈送了我社印發的“漢韻流芳”紀念書籤。此次活動不僅吸引了我校不少外國留學生駐足,也吸引了武漢多家高校文學社團成員前來觀看,而《楚天都市報》《長江商報》、湖北教育台等多家媒體也對我社此次活動進行採訪報導,在湖北省掀起了一股學習漢文化的浪潮。
二、搖籃25周年慶典(實為26周年)

“在這樣一個浮躁的時代,我們能做的是保持校園文學的純淨。”搖籃文學社社長劉璇在慶祝《搖籃》創刊25周年時說。5月16日下午,慶祝會在9-21教室舉行。
“那個時候華師所有的食堂上都貼的是用漂亮書法寫的小說和詩歌。詩人是那個時代最受尊重的。”武漢市文藝理論家協會副主席李魯平回憶80年代時說。
在展示《搖籃》一路走來的25年風雨歷程中,可以明顯看到進入21世紀文學“縮水”的現象。九十年代稿件的缺乏成為困擾搖籃文學社的一個大問題,“自己人寫稿自己人編”一度讓文學社陷入尷尬。“文學,為什麼你不能重現八十年代的風采?”《搖籃》的紀錄片大聲疾呼。
當文學遺失成為一個時代的問題時,搖籃文學社開展了“漢韻流芳”、“一二·九”詩歌散文大賽等活動。李魯平指出當代大學生創作的三大優點:大膽創新即自由創作無束縛,適合大學生的審美心理,能夠適應文化產業的發展。同時他也提出大學生要有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入思考。
校黨委副書記謝守成等出席了慶祝會。武大、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以及武漢理工等許多兄弟院校的文學社前來祝賀,並帶來自己學校的刊物作為禮物,希望能夠加強交流。
《搖籃》自1981年創刊以來,已經經歷了四分之一個世紀。風風雨雨二十五載,碩果纍纍幾代人的耕耘,在《搖籃》創刊二十五年之際,又迎來了一個新的起點,從第47期起,《搖籃》擁有了內部刊號,終於成為了一本可以正式發行的刊物,值此機會,我社特舉辦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回眸”社友會。
活動環節:
1.代表講話:.現武漢市文藝理論家協會副主席兼市文學藝術理論研究所副所長李魯平,曾是《搖籃》初辦時的編輯,也是當時的主要寫手,下面李魯平老師將結合搖籃歷史就80年代以來的文學為我們做簡短的講話。
2.放記錄片:下面讓我們一起跟隨著記錄片的腳步回顧《搖籃》二十五年來的風風雨雨。
放完後:這就是《搖籃》的二十五年,相信在座的文學人士都能夠深深地理解要創辦一本雜誌,要辦好一本雜誌所要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3.送祝福,做小結:中南民族大學玫瑰園詩社老社長張旭講話。校社聯秘書處長許穎講話。搖籃文學社現任社長劉璇講話。
4.切蛋糕合影:歷經風風雨雨,我們走過了二十五年,不畏艱難坎坷,我們迎來了二十五年,《搖籃》二十五歲了!讓我們在燭光中祝福《搖籃》越辦越好!
5高校文學社團交流會:下面的時間留給大家做簡單的交流會,基本結束。
嘉賓:
盤華 文教中心副主任
李魯平 武漢市文藝理論家協會副主席兼市文學藝術理論研究所副所長
謝守成 黨委副書記
劉宏達 團委書記
饒艷萍 團委老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