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消逝古國

揭秘消逝古國

《揭秘消逝古國》是2008年10月1日現代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揭秘消逝古國 揭秘消逝古國
《揭秘消逝古國》主要內容:消逝在歷史深處的古國,曾經那么輝煌;遙遠文明的遺蹟,在廣袤無邊的土地上風化成傳奇。古老的王國像一座巨大的迷宮,將眾多的秘密深鎖其中。翻開殘存的史料,聆聽古老的傳說,觸摸青銅的氣息,破解神秘的歷史……《揭秘消逝古國》講述的正是那些曾經在歷史的天空留下閃亮一瞬的古國歷史與傳奇。這些古國都曾赫赫有名,雖然它們已被歷史的風塵所湮沒,但消逝並不等同於消亡。在消逝之後,總會留下那么一點點痕跡,等待著你去發現,去聆聽。千百年後,當古老的文明重現在世人面前時,人們為之驚嘆,為之折服。而湮沒與重現閭留下的那一段記憶的空白則為古老文明披上了更加神秘的面紗,後人只能從殘存的史料和一些古老的傳說里推測當年的真相,憑藉那些重新現世的、散發著泥土和青銅氣息的器物去觸摸歷史,尋求文化的靈魂與人生的秘諦。輝煌易逝,文明易失。無限燦爛神奇的古國文明已沉落在幽僻的歲月長河中,今天,當一段段消逝的歷史在我們心底還原時,成敗興衰之間的落差卻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思索,它是一種聚合,更是一種感召。

目錄

第一章巴國——遠古風雲中的夢幻之旅
第二章古蜀國——神異時代的千古傳奇
第三章庸國——雲遮霧罩的千古謎案
第四章徐國——浩氣長存的王者之風
第五章滇國——歷史長河中的青銅史詩
第六章閩越國——勾踐後裔的隱居地
第七章匈奴帝國——稱霸草原的北方蒼狼
第八章夜郎——疑雲密布的井底國
第九章南越國——亂世嶺南中的文明地
第十章樓蘭——亦真亦幻的大漠明珠
第十一章龜茲——西域中心的文明之都
第十二章大宛——汗血寶馬的溫暖懷抱
第十三章于闐——迷霧籠罩的美譽之邦
第十四章吐谷渾汗國——青藏高原上的絕世悲歌
第十五章柔然——縱橫大漠的草原高歌
第十六章高昌——宗教文化薈萃的寶地
第十七章吐蕃國——雪域聖地的傳奇王朝
第十八章古格王朝——遙遠國度的神秘榮光
第十九章大理國——險惡江湖中的逍遙地
第二十章腓尼基——蠻荒年代的探險家
第二十一章瑪雅——最具懸念的未解之謎
第二十二章龐貝——火山噴發後的悲劇之城
第二十三章貴霜帝國——大月氏人的異國家園

序言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文明流傳到了今天,也有許多燦爛絢麗的古代文明在前進的道路上突然煙消雲散。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古代中華大地上也曾存在多個政權。現代人幾乎都對夏、商、周……唐、宋、元、明、清等主流的中原王朝知之甚詳,卻不知道在大多數中原王朝的周圍,也曾存在著許多小國。歷史上的古國,曾經是如此的輝煌;古國人的足跡,縱橫馳騁在廣袤無邊的土地上。但是後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這些古國已經消失在歷史的滾滾風塵中。在幾千年的風雨後,當年強盛的古國已經很難找到蹤跡,沙漠荒原之中,偶爾見到一些殘存的遺址,默默訴說著歷史的滄桑。
關於那些曾經輝煌一時的古國,史料中的記載寥寥無幾。殘缺不全並且相互矛盾的文字,不僅沒能解開消失古國的種種迷惑,反而更平添了它的神秘感。古老的王國,像是一座巨大的迷宮,將眾多的秘密深鎖其中:
史籍中的巴人是一個神秘莫測的民族,他們以剛勇尚武而著稱於世。在過去的漫長時光中,巴人消亡之謎一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懸疑。千百年來,無數人為之苦尋窮究,鍥而不捨,但依然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巴人留下的是一個世界之謎,是一個曠古夢幻。
傳說中的古蜀文明,讓我們感到既神往又茫然。古蜀王國是真實存在的嗎?早已為人所熟知的蠶叢縱目、魚鳧神化仙去、杜宇化鵑等傳說是否就是真實的古蜀歷史?長期以來,人們將信將疑。整個古蜀歷史,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庸國,最古老的神秘王國,幾千年來一直被歷史的迷霧所遮蓋。古庸國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一個發祥地,曾經盛極一時。然而,三千年前如此強大的國邦,卻悄然隱沒在了黃塵清水之間,猶如一個神奇瑰麗的夢境,令人神往卻又撲朔迷離,無可追尋……在其他大陸,同樣有瑪雅、腓尼基等消逝了的古國,他們也都曾創造出輝煌的歷史。這本來也屬於人類歷史中的一頁,卻很少有人去了解及探尋。中美洲的瑪雅文化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葩,古代瑪雅人的藝術、建築和文化都非常成熟。瑪雅文明似乎是從天而降,在最為輝煌繁盛時,又戛然而止,給世界留下了巨大的困惑。
歷史悠久的義大利名城龐貝,是一座背山面海的避暑小城,曾經是羅馬富人尋歡作樂的勝地。然而一夜之間,這一切全煙消雲散了。直到一千多年後,人們挖掘出被火山灰燼包裹著的人體遺骸,這才意識到,是公元79年的火山爆發掩埋了整個這座城市!
本書講述的正是那些曾經在歷史的天空留下閃亮一瞬的古國歷史與傳奇。這些古國都曾赫赫有名,雖然它們已被歷史的風塵所湮沒,但消逝並不等同於消亡。在消逝之後,總會留下那么一點點痕跡,等待著你去發現,去聆聽。
千百年後,當古老的文明重現在世人面前時,人們為之驚嘆,為之折服。而湮沒與重現間留下的那一段記憶的空白則為古老文明披上了更加神秘的面紗,後人只能從殘存的史料和一些古老的傳說里推測當年的真相,憑藉那些重新現世的、散發著泥土和青銅氣息的器物去觸摸歷史,尋求文化的靈魂與人生的秘諦。
輝煌易逝,文明易失。無限燦爛神奇的古國文明已沉落在幽僻的歲月長河中,今天,當一段段消逝的歷史在我們心底還原時,成敗興衰之間的落差卻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思索,它是一種聚合,更是一種感召。

文摘

史籍中的巴人是一個神秘莫測的民族,他們以剛勇尚武而著稱於世。巴民族曾在現鄂西、川東建立過一個古老的巴國。巴人沒有文字,在過去的漫長歲月中,巴人之謎一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懸疑。一夜之間巴國突然無聲地消亡,在浩如煙海的史卷中沒有記載,在驚世連連的考古中沒有答案,千百年來,無數人為之苦尋窮究,鍥而不捨,試圖找出謎底,但無一不是疲耗畢生,不得其解。留下的是一個世界之謎,是一個曠古夢幻。
1.以鹽為命脈的古老民族
傳說一個叫“巴”的古代民族在長江邊創造了一個人類的“極樂世界”,他們曾一直不停地在戰鬥,他們永遠為鹽而戰。壟斷了人類必需品食鹽的巴人,把鹽稱作“鹽巴”。正是用鹽巴與周邊民族展開貿易,巴人才建立了一方農業資源貧瘠卻“不耕而食,不織而衣”的東方樂土。
歷史上的巴人是一個與鹽頗有淵源的民族,他們生於江邊,善於行船,泛舟奔走,原以捕魚為生,與三峽兩岸的農牧民族交易往來十分密切。當巫鹹國壟斷了三峽一帶的食鹽資源後,巴人轉而成為水上商人,乘著獨木舟販賣巫鹽,成為巫鹹國的經銷商,巴人由此也獲得“水上流鶯”的美譽。
巴人勤於奔波,善於摸索,他們後來發現,三峽一帶並非只有巫溪才產食鹽,湍急的江水之下也藏有食鹽。食鹽溶於水中,煎煮江水便可獲取食鹽,這種鹽也稱泉鹽。於是巴人製造大木桶隔斷淡水,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食鹽。最初的鹽場只有陽溪鹽泉一處,後來雲陽彭溪鹽泉、朐忍彭溪鹽泉也陸續為巴人所發現。此後,巴人又陸續探得塗井(今忠縣境內)等地的鹽泉,遂一躍成為三峽一帶僅次於巫鹹國的鹽業大國。過去那些為巫鹹國賣命的巴人轉而販賣本族食鹽,載著食鹽的巴人小舟在長江中來往穿梭,從事交易,極受百姓歡迎。此時,楚國的勢力雖已觸及三峽,卻未能掌握一處鹽泉,只有通過貿易由巫鹹國獲得。
進入春秋時期後,巴人的勢力進一步擴張。他們首先與正在崛起的楚國一起進攻位於河南南陽的申國,滅掉申國後,巴人居然馬上進攻楚國,在楚國的國都(今湖北荊州市)附近一舉將楚軍擊敗。幾十年後,如狼似虎的巴人軍隊又與楚國、秦國一起,聯合進攻庸國。當時庸國地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與重慶東部,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幾個月後,庸國滅亡即被瓜分,其中,巴人收益最大,他們分得了庸國出產食鹽的主要區域——巫溪、巫山和奉節。這裡曾經是巴人先祖居住過的地方。
巴國逐漸強盛,並意欲挑戰巫鹹國的地位。此時的巫鹹國自庸國亡國後,已無奈從楚國撤軍,昔日的霸主地位開始動搖。此時,巴人正在一步步蠶食巫鹹國的國土,他們無疑已覬覦這片神奇的國土很久了。無休止的蠶食最終消耗了巫鹹國的實力和凝聚力,巫鹹國的鹽泉也一個一個落在巴人手中。失去了可貴的鹽泉,巫鹹國於春秋末年終於國破。隨著巫鹹國日薄西山,巴族成為新的食鹽壟斷者。楚國帶頭向巴購鹽,成都平原上的蜀國鹽商也轉而與巴人交易,這鑄就了巴國歷史上最光輝的時刻。
為了保證巫溪出產的食鹽大量、及時地銷往外地,國力強盛的巴人就在兩岸的懸崖上修造了長長的棧道。從巫溪到巫山的大寧河是一片典型的峽谷地形,它山勢陡峭、風光旖旎。在峽谷兩岸的懸崖上,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一排排整齊的方孔石洞。留下的這處遺址就是西漢時期為了運鹽而建的棧道。實際上早在戰國時期,巴人就曾經在此開鑿棧道。在他們重新奪取巫溪鹽泉之前,巫溪出產的食鹽只能靠兩種方式運往外地:一個是在兩岸的崇山峻岭中沿著羊腸小道,靠人力背運。這種方式既危險,效率也極低;另一種方式是通過大寧河用小船運輸。但是,這裡的航運條件非常不穩定。夏季山洪暴發,河水洶湧澎湃、一瀉千里,小船根本不敢航行。冬季降雨又稀少,河水水位下降,變成一條險灘,航行時困難重重。所以,為了保證食鹽大量、及時地外運,巴人就在兩岸的懸崖上修造了長長的棧道。水位正常時,巴人在棧道上可以像拉縴一樣拉著運鹽的木船逆流而上,抵達陝西南部的秦國和湖北西北部的楚國。洪水和枯水季節,巴人則可以在棧道上用騾馬馱運食鹽,既提高了效率,又安全、可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