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團網

揪團網

揪團網,流行於台灣的小型網站,提供一個可供網友發起活動,其他網友加入的互動平台。最大的特點是幫助「揪團」發起人解決了「喬挪時間」的問題,廣受歡迎。

(圖)揪團網揪團網

台灣有一個迷你小網站,叫「揪團網」(Wellmeet)。這是在PTT上面流行的鄉民用語。所謂「揪團」、「咻揪」來自閩南語,乃「召集團體」的意思,比方說女生上廁所要大家一起陪,就是一種「揪團」;大人想去合歡山踏青、想到外海看鯨,人多比較有趣,也是一種「揪團」,平常的時候,和朋友吃吃飯、一起騎車去看展都叫「揪團」。看你怎么公布,有時只限認識的,有時陌生人都可以參加。

一般而言,「揪團」都是透過email、MSN或PTT的討論留言。對於「揪團」的「發起人」來說,最痛苦應該是幫此團的所有人「喬挪時間」了。你提出一個時間,有人可以,有人不行;改了時間,不行的變可以,原本可以的又變成不行,每次揪一個團,都在考驗著揪團發起人的大腦運算速度與記憶體容量。在台灣聽大家講點子,我自己已經好幾次聽到關於改善「揪團」流程的創意,卻遲遲不見有人真的去做。

剛開站的「揪團網」,直接專注在這個「喬挪時間」的小需求,它基本上讓發起人只要四個步驟,就可以把信發出去,然後就便再也不必插手喬挪時間的事了。「揪團網」的重點是在提供一個讓朋友自動「回報」時間的系統,它巧妙的將每天時間簡化為「上午」、「中午」、「下午」、「晚上」,重覆的可能性比較高,界面設計也較乾淨容易,由發起人來決定哪幾個時段開放,其他「團友」則來到一個專屬頁面如這裡,來選擇他們有空的時段。這樣的一個網站和電子邀請函網站的重點完全不同。據創辦人說當前已有五百多個團(包括測試團)被「揪」,每個團平均二~五人,有的到十幾人。

「揪團網」上個月底甫開站就在網路技客圈傳開了,開站文在推推王被推到100多次。這個網站由「Ericsk」所製作,網路上大家稱呼為「國二生」,本身也是知名的部落客(國二生認真打雜),之前曾寫過給幫推推王給FF的推文工具fireFunp,我亦曾在Google辦的Gmail聚會與Ericsk坐同一桌,一位溫溫和和的年輕人,印象很好。當前他人還在國防役,要等三年才退伍。

值得眼睛一亮的是,「揪團網」做網站的方式,是我在美國比較少看過的。仔細看,這個網站竟然沒有任何「會員系統」。你不必登錄,就可以直接使用它。使用一次以後,由於沒有會員系統,你製作的頁面就變成公開的頁面,任誰都可以來改。但沒有「會員系統」的好處也很清楚,我自己測了一下,就算是第一次玩這網站的,也只要30秒就可以完成最基本的「揪團」動作。

至於揪團網沒有會員系統的設計,究竟是為了縮短開發時間,還是真的料想將第一次使用流程簡單容易,還是兩者皆是則不得而知。但對使用者來說,「會員系統」的的確越是一個新網站最大的障礙。這類的東西,之所以成了網站最基本要素,許多時候也是因為寫程式寫久了,慢慢就累積了一個base,這個base範本會包含會員系統、email傳送系統、RSS系統、SEO需要的Sitemap、外站會員資料API登錄系統…既然「早就做好擺在那邊」,那就「不用真可惜」!結果,好處是,一個站可以完整一點,壞處是,使用者有說一定要會員系統嗎?我們總是主觀觀的認為,如果沒有會員系統,我們就像「沒有裝大門的豪宅」,不就和公園沒有兩樣了嗎?那是在幫大眾蓋公園,不是在搞公司啊!但,如果搞一個超豪華的大門,卻「沒有人來敲」,就算那門是免費的,唉,不如就拆掉吧。

等大家玩熟了,再加回來也不遲!

Ericsk說,他第一次興起做一個「揪團網」網站,要回朔到大約一年半前的夏天,參加碩士論文口試,與口試委員的約時間。當時他只要喬挪五位委員而已,竟然就花了很大功夫,最後挪來又挪去,只談成三位。後來,他本來想找多一點人來一起製作,卻發現身邊有熱情、有時間又有能力的人並不好找(可能需要一個「揪站網」?),於是這個點子便一直放在心裡,直到今年一月多才又開始弄,過個年,2月底就先公開部份功能給大家玩了。

有趣的是,Ericsk是個標準的台灣技術高手,對他來說,這不是在「創業」,而是在「磨練」,並解決一個重要的需求。如同Jovikao引述游伯龍的話:「怎么賺錢? 你只要想說怎么解決人間疾苦就對了。」因此Ericsk表示,「不太希望這網站給人家是做什麼網站創業的感受。」雖然已經「開站」,但他習慣叫它「0.001版」或「alpha中的alpha」,大家試試玩玩,不怕點子被做走。他自謙,只能稱得上是「願意一直學東西的阿宅」。

「希望它(揪團網)是一個好用的web app。」他表示:「這是我念信息系的使命感。」

他解釋,揪團網的後端當前是ROR製作,前端是 jQuery,未來則會朝向Java + GWT的方向。他選用RoR,一方面是「為了快點誕生」,另一方面也想驗證一下自己對Rails 的了解。而這次也真的讓他有磨練到。他買國外的虛擬主機,開站第一天,他真大膽,沒做什麼調整就直接「上」,結果大家蜂擁而上進來玩,主機跑得很慢。後來這主機經過一番「調校」,包括將有些靜態檔案擺在他同學家用ADSL連著,簡簡單單的小方法來規避掉瀏覽器一個域名只能開兩個thread的天限等等。他說,自己實架過一次,才可以學到那么多東西。我想這段時間對Ericsk來說也真的很特別,寫部格也快兩年了,現在,揪團網的流量已經超過他部落格的流量,但他也笑,「不知道能維持多久?」

值得觀察的是,這次資策會的Web 2.0創新服務大募集-第三梯次,也出現一個做類似「揪團」功能的ShowJoin。這個看起來很炫的新網站,從screenshot看起來,似乎也找不到login或申請會員的頁面。不知是因為在prototyping,還是也像「揪團網」一樣,打算先將會員系統拔除?以後再加?

「沒有會員系統」的網站,簡單但深奧。我們可以對所有的網站使用流程,重新的重新的再思考一下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