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阿姆司·夸美紐斯

揚·阿姆司·夸美紐斯,捷克偉大的民主主義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論的奠基者,出身於一磨坊主家庭。年輕時被選為捷克兄弟會的牧師,並主持兄弟會學校。三十年戰爭爆發後數十年被迫流亡國外,繼續從事教育活動和社會活動。他尖銳地抨擊中世紀的學校教育二號召“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提出統一學校制度,主張普及初等教育,採用班級授課制度,擴大學科的門類和內容,強調從事物本身獲得知識。主要著作有《母育學校》、《大教學論》、《語言和科學入門》、《世界圖解》等。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揚·阿姆司·夸美紐斯
揚·阿姆司·夸美紐斯(德文為Johann Amos Comenius;捷克文為Jan Amos Komensky, 1592-1670)是十七世紀傑出的捷克教育家、近代資產階級教育學的奠基人之一。1657年,荷蘭元老院出版了他的《教育論著全集》。1670年11月15日,夸美紐斯在阿姆斯特丹逝世,終年79歲。
大教育論》一書,集中反映了夸美紐斯的教育思想與教育主張,是近代資產階級的一部比較有系統的教育著作。195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學論》的書名重新出版。
《大教學論》以約三分之一的篇幅,論述"教與學的一般要求","教與學的便利性原則","教與學的徹底性原則","教學的簡明性和迅捷性原則"和各門具體學科的教學法。後人把夸美紐斯提出的教學原則,歸納為直觀性原則,自覺性原則,系統性原則,鞏固性原則和量力性原則。

結尾部份

班級授課制,是夸美紐斯的一大創見。《大教學論》還提出了統一學制的構想,按照人的成長發育,把學制分成四個階段,每階段6年。這就是以前的母育學校,即學齡前教育;6歲至12歲的國語學校,即國小教育;12歲至18歲,拉丁學校或文科中學,即中學教育;18歲至24歲,大學或高等學校教育。這就提出了一個完整的學校教育體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