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姆·博納斯·李

tern tern tern

配偶 南希卡爾森,育子女2名
父母 Conway Berners-Lee / Mary Lee Woods

人生歷程

1976年蒂姆從牛津大學物理系畢業 後,曾經供職於英國一些高技術公司,從事積體電路和系統設計研究,其出眾的才華逐漸得以展露。
198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蒂姆來到瑞士的日內瓦,進入著名的由歐洲原子核研究會CERN建立的粒子實驗室。在這裡年輕的蒂姆接受了一項極富挑戰性的工作:為了使歐洲各國的核物理學家能通過計算機網路及時溝通傳遞信息進行合作研究,委託他開發一個軟體,以便使分部在各國各地物理實驗室、研究所的最新信息-數據、圖像資料可供大家共享。軟體開發雖非蒂姆的本行,但強有力的誘惑促使他勇敢地接受了這個任務。
早在牛津大學主修物理時蒂姆就不斷地思索,是否可以找到一個"點", 一種能像人腦一樣通過神經傳遞、自主作出反應的程式,經過艱苦的努力,他編製成功了第一個高效局部存取瀏覽器"Enguire",並把它套用於數據共享瀏覽等,這也是我們所知的最早的瀏覽器之一了。
1989年3 月,蒂姆向CERN遞交了一份立項建議書,建議採用超文本技術(Hypertext)把CERN內部的各個實驗室連線起來,在系統建成後,將可能擴展到全世界。當時是超文本技術剛剛出現的時期,國際間的超文本學術會議頻頻舉行,每次都有大量論文湧現。但是,除了蒂姆,幾乎所有的人都沒有想到將超文本技術引入計算機網路中來。
在1989年的夏天,蒂姆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個Web伺服器和第一個Web客戶機。 雖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只能算是一個簡單的電話號碼查詢,但它卻實實在在是一個所見即所得的超文本瀏覽/編輯器。1989年12月,蒂姆為他的發明正式定名為World Wide Web,即我們熟悉的WWW;1991年5月WWW在 Internet上首次露面,從此揭開了Internet的新紀元,從此我們也開始了網上的衝浪。
80年代後期超文本技術已經出現,當時還有國際間的超文本學術會議,但沒有人能想到把超文本技術套用到計算機網路上來:超文本只是一種新型的文本而已。有一次蒂姆端著一杯咖 啡,走在實驗室走廊上經過怒放的紫丁香花叢,盛夏幽雅的花香伴隨著醇香的咖啡味飄入實驗室,霎那間裡蒂姆腦中靈感迸發:人腦可以透過互相聯貫的神經傳遞信息(咖啡香和紫丁香),為什麼不可以經由電腦檔案互相連線形成"超文本"呢?
1989年3 月,蒂姆向CERN遞交了一份立項建議書,建議採用超文本技術(Hypertext)把CERN內部的各個實驗室連線起來,在系統建成後,將可能擴展到全世界。這個激動人心的建議在CERN引起軒然大波,但這裡終究是核物理實驗室而非計算機網路研究中 心,雖有人支持但最後仍沒有被通過。蒂姆並沒有灰心,他花了2個月重新修改了建議書,加入了對超文本開發步驟與套用前景的闡述,用詞懇切,並再一次呈遞上去;這回終於得到了上司的批准。於是蒂姆得到了一筆經費,購買了一台NEXT計算 機,並率領助手開發試驗系統。
1989年夏,蒂姆成功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Web伺服器和第一個Web客戶機。雖然這個Web伺服器簡陋得只能說是CERN的電話號碼簿,它只是允許用戶進入主機以查詢每個研究人員的電話號碼,但它實實在在是一個所見即所得的超文本瀏覽/編輯器。1989年12月,蒂姆為他的發明正式定名為World Wide Web,即我們熟悉的WWW;1991年5月WWW在 Internet上首次露面,立即引起轟動,獲得了極大的成功被廣泛推廣套用。
國際網際網路Internet 60年代就誕生了,卻沒有迅速流傳開來,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聯接到Internet需要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操作,網路的許可權也很分明,而且網上內容的表現形式極端單調枯燥。Web通過一種超文本方式,把網路上不同計算機內的信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且可以通過超文本傳輸協定(HTTP)從一台Web伺服器轉到另一台Web伺服器上檢索信 息。Web伺服器能發布圖文並茂的信息,甚至在軟體支持的情況下還可以發布音頻和視頻信息。此外,Internet的許多其它功 能,如E-mail、 Telnet、 FTP、 WAIS 等都有可通過Web實現。美國著名的信息專家《數位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龐帝教授認 為:1989年是Internet歷史上劃時代的分水嶺。的確WWW技術給Internet賦予了強大的生命力,Web瀏覽的方式給了網際網路靚麗的青春。
在今天作為Web之父的蒂姆·貝納斯一李已經功成名就。但並不象大多數普通人都認為的那樣,和其它科學發明一樣,環球網(WWW)的建立是通向致富的捷徑。與那些依託網際網路一夜暴富之士相比,蒂姆仍然堅守在學術研究崗位上,那種視富貴如浮雲的胸襟,真正表現了一個獻身科學的學者風度。
是不是蒂姆沒有看到WWW的價值呢?不是。其實早在1992年,也就是著名的網景公司的馬克·安德森發明的瀏覽器尚未問市之前,蒂姆和他的研究夥伴曾向歐洲權威的律師諮詢,考慮開放"網軟"公司(Websoft)銷售網路瀏覽器軟體,但他最後放棄了這個決定。因為蒂姆當時預見到一旦他的瀏覽/編輯器問世,勢必引起網路軟體大戰,使國際網際網路陷入割據分裂,為了他所鍾愛的WWW事業,他決定在WWW的百家爭鳴中扮演一個技術直轄市的角色,而不是角逐財富的商人。
90年代以來國際網際網路的發展正如蒂姆所預見的,網景與微軟的瀏覽器之爭,被稱為環球第一商戰,快速膨脹的網路已有癱瘓之虞。為此在1994年,蒂姆創建了非贏利性的環球國際集團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邀集Microsoft、 Netscape、 Sun、Apple、IBM 等共155家網際網路上的著名公司,致力達到WWW技術標準化的協定,並進一步推動Web技術的發展。蒂姆堅持,W3C最基本的任務是維護網際網路的對敵性,讓它保有最起碼的秩序。
他反覆重申建構Web技術的初衷是籍由WWW作為創意和效率的工具,提供使用者更好的共事與資訊獲取交流環境,但當前WWW的增長象"緩慢地深層爆炸"般的(蒂姆語)進軍商業領域,欲局限人際關係溝通的後果是作為創始者始料未及和十分遺憾的一點。總部設在美國麻省理工(MIT)的W3C現已有40餘名工作人員,分工為若干研究開發小組,任務就是力圖引導網路革命的發展方向,蒂姆風趣地把它稱之為一項"如駕駛著大雪橇從山頂上以加速度向下滑的驚險工作"。
當1996年底美國《研究和發展雜誌》授予蒂姆Scientist of the Year(年度科學家)稱號時,蒂姆·伯納斯-李認為WWW開啟資訊時代新紀元,不過是"偶然的因緣""水到渠成而已"。他也不後悔沒有自組網路軟體公司,這對他來說,只是"取與舍",並非"得與失"。回顧過去,蒂姆----這位滿懷浪漫理想主義的科學確家,以謙和的語氣說:"Web倒是可以給夢想者一個啟示--你能夠擁有夢想,而且夢想能夠實現。"的確,Web是蒂姆在紫丁香和實驗室之間的夢想,而偉大的國際網際網路正是由無數象蒂 姆·伯納斯-李這樣的先驅們的無私耕耘下成長起來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