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軋

控軋,通過控制加熱溫度,軋制溫度,變形制度等工藝參數,控制奧氏體組織的變化規律和相變產物的組織形態,達到細化組織,提高強度和韌性的目的。

控軋

即控制軋制。

也就是在調整鋼的化學成分的基礎上,通過控制加熱溫度,軋制溫度,變形制度等工藝參數,控制奧氏體組織的變化規律和相變產物的組織形態,達到細化組織,提高強度和韌性的目的。

就是控軋式正火控制軋制,控制軋制溫度,壓下量,冷卻速度,以及終軋溫度等措施,使鋼板的性能達到良好的強韌性配比!

控制軋制是以細化晶粒為主,用以提高鋼的強度和韌性的方法。控制軋制後奧氏體再結晶的過程,對獲得細小晶粒組織起決定性作用。根據奧氏體發生塑性變形的條件(再結晶過程、非再結晶過程或γ-α轉變的兩相區變形),控制軋制可分為三種類型。

(一)再結晶型的控制軋制

它是將鋼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然後進行塑性變形,在每道次的變形過程中或者在兩道次之間發生動態或靜態再結晶,並完成其再結晶過程。經過反覆軋制和再結晶,使奧氏體晶粒細化,這為相變後生成細小的鐵素體晶粒提供了先決條件。為了防止再結晶後奧氏體晶粒長大,要嚴格控制接近於終軋幾道的壓下量、軋制溫度和軋制的間隙時間。終軋道次要在接近相變點的溫度下進行。為防止相變前的奧氏體晶粒和相變後的鐵素體晶粒長大,特別需要控制軋後冷卻速度。這種控制軋制適用於低碳優質鋼和普通碳素鋼及低合金高強度鋼。

(二)未再結晶型控制軋制

它是鋼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後,在奧氏體再結晶溫度以下發生塑性變形,奧氏體變形後不發生再結晶(即不發生動態或靜態再結晶)。因此,變形的奧氏體晶粒被拉長,晶粒內有大量變形帶,相變過程中形核點多,相變後鐵素體晶粒細化,對提高鋼材的強度和韌性有重要作用。這種控制工藝適用於含有微量合金元素的低碳鋼,如含鈮、鈦、釩的低碳鋼。

(三)兩相區控制軋制

它是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後,經過一定變形,然後冷卻到奧氏體加鐵素體兩相區再繼續進行塑性變形,並在Ar1溫度以上結束軋制。實驗表明:在兩相區軋制過程中,可以發生鐵素體的動態再結晶;當變形量中等時,鐵素體只有中等回復而引起再結晶;當變形量較小時(15% -30%),回復程度減小。在兩相區的高溫區,鐵素體易發生再結晶;在兩相區的低溫區只發生回復。經軋制的奧氏體相轉變成細小的鐵素體和珠光體。由於碳在兩相區的奧氏體中富集,碳以細小的碳化物析出。因此,在兩相區中只要溫度、壓下量選擇適當,就可以得到細小的鐵素體和珠光體混合物,從而提高鋼材的強度和韌性。

在實際軋制中,由於鋼種、使用要求、設備能力等各不相同,各種控制軋制可以單獨套用,也可以把兩種或三種控制工藝配合在一起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