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環境

控制環境

控制環境,所謂控制環境,是指對建立、加強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式及其效率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主要是指重大影響因素。控制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內部控制的貫徹和執行以及企業經營目標及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

基本信息

含義

控制環境包括治理職能和管理職能,以及治理層和管理層對內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態度、認識和措施。控制環境設定了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基調,影響員工對內部控制的意識。良好的控制環境是實施有效內部控制的基礎。防止或發現並糾正舞弊和錯誤是被審計單位治理層和管理層的責任。在評價控制環境的設計和實施情況時,註冊會計師應當了解管理層在治理層的監督下,是否營造並保持了誠實守信和合乎道德的文化,以及是否建立了防止或發現並糾正舞弊和錯誤的恰當控制。實際上,在審計業務承接階段,註冊會計師就需要對控制環境做出初步了解和評價。

要求

在評價控制環境的設計和實施情況時,註冊會計師應當了解管理層在治理層的監督下,是否營造並保持了誠實守信和合乎道德的文化,以及是否建立了防止或發現並糾正舞弊和錯誤的恰當控制。

七要素

1)對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念的溝通與落實;

2)對勝任能力的重視;

3)治理層的參與程度;

4)管理層的理念和經營風格;

5)組織結構;

6)職權與責任的分配;

7)人力資源政策與實務。

重要性

控制環境決定了企業的基調,影響企業員工的控制意識。它是其他要素的基礎,提供了基本規則和構架。控制環境因素包括:員工的誠信度、道德觀和能力;管理哲學和經營風格;管理層授權和職責分工、人員組織和發展方式;以及董事會的重視程度和提供的指導。

影響因素

控制環境控制環境
影響控制環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個合理的組織機構主要包括股東會董事會、經理班子和監事會股東會從資產所有者的角度做出重大決策,監督經營者的經營,有效地防止資產流失。同時,所有權經營權分離,有利於經營管理崗位人員的選拔並自主地進行經營管理;董事會和經營管理機構的分設,有利於企業的科學化的管理和經營。董事會是公司內部控制系統的核心。

目前,我國很多公司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會、監事會,但實際工作中還存在許多誤區,董事會的監控作用嚴重弱化,且缺少必要的常設機構。要改變這種現象,首先要強化董事會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主導地位;其次是實行獨立董事制度。通過對董事會這一內部機構的適當外部化,引入外部的獨立董事,以期對內部人形成一定的監督制約力量,最大限度地維護所有股東的權益;再者是明確董事會內部分工,設立專門委員會,從而加強內部管理控制

管理者的業務素質在企業經營管理中起絕對重要的作用,業務素質高低不同,對企業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也完全不同。同時,管理者的品行及管理哲學也相當重要。因為企業制定的任何制度都不可能超越設立這些制度的人,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樣也無法超越那些創造、管理與監督制度的人的操守及價值觀

目前國內不少管理者價值觀低下,無法以身作則,不能帶頭嚴格遵守內部控制制度,濫用職權。因此,應儘快提高企業管理者尤其是國有企業管理者的素質。在新經濟條件下,企業內部控制應當關注員工的價值,面對開放的經濟環境,員工的高素質和高流動性是一種正常現象,這是高效率市場所必需的要素。面對這種形勢,企業要用市場戰略的眼光來衡量他們的價值,內部控制的功能之一就是提高員工的創新熱情。

現狀

目前,我國很多公司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會、監事會,但實際工作中還存在許多誤區,董事會的監控作用嚴重弱化,且缺少必要的常設機構。要改變這種現象,首先要強化董事會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主導地位;其次是實行獨立董事制度。通過對董事會這一內部機構的適當外部化,引入外部的獨立董事,以期對內部人形成一定的監督制約力量,最大限度地維護所有股東的權益;再者是明確董事會內部分工,設立專門委員會,從而加強內部管理控制

管理者的業務素質在企業經營管理中起絕對重要的作用,業務素質高低不同,對企業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也完全不同。同時,管理者的品行及管理哲學也相當重要。因為企業制定的任何制度都不可能超越設立這些制度的人,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樣也無法超越那些創造、管理與監督制度的人的操守及價值觀。

目前國內不少管理者價值觀低下,無法以身作則,不能帶頭嚴格遵守內部控制制度,濫用職權。因此,應儘快提高企業管理者尤其是國有企業管理者的素質。在新經濟條件下,企業內部控制應當關注員工的價值,面對開放的經濟環境,員工的高素質和高流動性是一種正常現象,這是高效率市場所必需的要素。面對這種形勢,企業要用市場戰略的眼光來衡量他們的價值,內部控制的功能之一就是提高員工的創新熱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