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輿

接輿

接輿(jiē yú):春秋時代楚國著名隱士。今湖南省桃江縣人。姓陸,名通,字接輿。平時“躬耕以食”,因不滿時政,剪髮佯狂不仕,故稱楚狂接輿。陸真人諱通,字接輿,春秋時楚人也。高士傳云:「楚昭王時政令無常,陸通乃佯狂不仕,時人稱為楚狂。孔予適楚,楚狂接輿迎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孔子欲與之言,通趨而避之。楚王聞其賢,遣使持金百鎰,車馬二駟往聘之,通不應;使者去,通妻從市來曰:「先生少而為義,豈老違之哉?門外車跡何深也!妾事先生窮耕以自食,親織以為衣,食飽衣煖,其樂自足矣!不如去之」。於是夫妻變名易姓,隱蜀峨嵋山,壽數百歲。道書以:後遇老君度之,夫妻皆仙去。證位真人為天機內相也。

基本信息

歷史人物

生平

接輿平時依靠自己耕種來養活自己,剪去頭髮,裝瘋而不肯做官。他喜歡發表各種大而無當的言論,聲稱在遙遠的姑射之山上居住著神仙,這些神仙不需要吃五穀,能夠吸風飲露、騰雲駕霧,保障老百姓每年都有好收成,這些言論引起了當時人肩吾和連叔的爭議。接輿也曾唱著歌從孔子的車前走過,諷刺孔子的積極從政。楚昭王聽說接輿很有才能,派使者帶著百鎰黃金、車馬二駟去聘請他為官治理江南,但被接輿拒絕,使者只得把禮物丟棄在接輿的家門口。接輿和妻子兩人最後隱居在峨眉山,以蘆柑、韭菜為食,養性山林,淡泊人生,直至死去。接輿夫婦在後來被道教尊為大仙,“天府四相”中的“天機內相”就是指接輿。羋姓陸氏人均認他為始祖。

接輿佯狂避世,曾迎 孔子之車而歌。孔子適楚,楚狂接輿游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論語·微子》)”這就是“接輿歌鳳”典故的由來。 東晉詩人陶淵明有“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之句,就是借用的“接輿歌鳳”的典故。在《莊子·人間世》亦有類似記載。唐李白有“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之句。

關於“接輿”典故的套用很多。除去上文的“楚狂歌鳳”外,還有韓愈《芍藥歌》:“花前醉倒歌者誰,楚狂小子韓退之。”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現代民主人士柳亞子亦有詩《有懷章太炎鄒丹威兩先生獄中》:“泣麟悲鳳佯狂客,搏虎屠龍革命軍”。後人常用 “接輿而鳳” 比喻政治腐敗無望,表示隱避、傲世;用“楚狂”泛稱狂放不羈的人;用“鳳德”稱譽美好的品德。此外,還有 “楚路高歌”“楚人鳳”“接輿狂” “鳳衰”等說法,其意義雖有不同,但都源於“楚狂歌鳳”。

記載

【原文】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譯文】 楚國的狂人接輿唱著歌從孔子車前走過,他唱道:“鳳鳥啊鳳鳥啊!你的德行為什麼衰退了呢?過去的事情已經不能挽回了,未來的事情還來得及呀。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從政的人都危險啊?”孔子下車,想和他交談。接輿趕快走開了,孔子無法和他交談。

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也。

來也不可待,往事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聖人成焉。

天下無道,聖人生焉。

方今之時,僅免刑焉。

福輕乎羽,莫之知載。

禍重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臨人以德。

殆乎殆乎,畫地而趨。

迷陽迷陽,無傷吾行。

吾行卻曲,無傷吾足。

“陸通,字接輿,楚人也。好養性,躬耕以為食。楚昭王時,通見楚政無常,乃佯狂不仕,故時人謂之楚狂。孔子適楚,楚狂接輿游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孔子下車。欲與之言,趨而避之,不得與之言。”

4.吳筠高士詠·楚狂接輿夫妻

接輿耽沖玄,伉儷亦真逸。

傲然辭徵聘,耕績代祿秩。

鳳歌誡文宣,龍德遂隱密。

一游峨嵋上,千載保靈術。

寒山轉蒼翠, 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 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 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 狂歌五柳前。

接輿便是其中隱士的代表

寓言人物

接輿是《莊子》寓言人物之一,屬於寄託作者懷抱的一個人物形象。其一《莊子·逍遙遊》:“肩吾問於連叔曰:‘吾聞言於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其二《莊子·人間世》:“孔子適楚,楚狂接輿游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臨人以德。殆乎,殆乎!畫地而趨。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卻曲,無傷吾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