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

《採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以輕鬆淡雅的筆調,描寫泛舟穎州西湖時所見的美麗景色。全詞色調清麗,風格娟秀,充滿詩情畫意,清新可喜。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採桑子

輕舟短棹西湖好 ,綠水逶迤 ,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

無風水面琉璃滑 ,不覺船移,微動漣漪 ,驚起沙禽掠岸飛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採桑子:又名醜奴兒,羅敷媚等。雙調四十四字,上下闕各四句三平韻。

輕舟:輕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槳。西湖:指潁州西湖。在今安徽省阜陽市西北。

綠水: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彎曲而長。

隱隱:隱約。笙歌:指歌唱時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這裡形容水面光滑。

漣漪:水的波紋。

沙禽:沙洲或沙灘上的水鳥。

1.

採桑子:又名醜奴兒,羅敷媚等。雙調四十四字,上下闕各四句三平韻。

2.

輕舟:輕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槳。西湖:指潁州西湖。在今安徽省阜陽市西北。

3.

綠水: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彎曲而長。

4.

隱隱:隱約。笙歌:指歌唱時有笙管伴奏。

5.

琉璃:指玻璃,這裡形容水面光滑。

6.

漣漪:水的波紋。

7.

沙禽:沙洲或沙灘上的水鳥。

白話譯文

西湖風光好,駕輕舟劃短槳多么逍遙。 碧綠的湖水綿延不斷,長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隱隱傳來的音樂歌唱,像是隨著船兒在湖上飄蕩。無風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樣,不覺得船兒在前進,只見微微的細浪在船邊蕩漾。看,被船兒驚起的水鳥,正掠過湖岸在飛翔。

創作背景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歐陽修移知潁州,“愛其民淳訟簡而物產美,土厚水甘而風氣和,於是慨然已有終焉之意也。邇來俯仰二十年間······思潁之念未嘗少忘於心,而意之所存亦時時見於文字也”(《思潁詩後序》)。並與梅堯臣相約,買田於潁,以便日後退居。公元1067年(宋英宗治平四年),歐陽修出知亳州,特意繞道潁州,“蓋將謀歸休之計也。乃發舊稿,得自南京以後詩十餘篇,皆思穎之作,以見予拳拳於穎者非一日也” (《思潁詩後序》)。數年後,終於以觀文殿學士、太子少師致仕,得以如願歸居潁州。幾次遊覽後,創作了《採桑子》十首。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組《採桑子》從不同側面描寫了“水深莫測,廣袤相齊”(《正德潁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從中折射出歐陽修掛冠退隱後從容自適的閒雅心理。

這首詞是《採桑子》組詞中的一首。描寫四季風景是歐陽修《採桑子》組詞的重要內容。這首名列第一,寫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風景與心情,動感與靜態,視覺與聽覺,兩兩對應而結合,形成了一道流動中的風景。全詞以輕鬆淡雅的筆調,描寫泛舟潁州西湖時所見的美麗景色,以“輕舟”作為觀察風景的基點,舟動景換,但心情的愉悅是一以貫之的。色調清麗,風格娟秀,充滿詩情畫意,讀來清新可喜。

上闋主要寫堤岸風景,筆調輕鬆而優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將休閒的意思委婉寫出,因為是短棹,所以輕舟緩慢而悠閒地飄蕩在湖面上,遊人有足夠的時間來觀賞兩岸春色。“綠水逶迤,芳草長堤”兩句寫足由湖心經水面到堤岸,再整體向遠處推進的動態畫面。而“隱隱笙歌處處隨”一句又從聽覺的角度將西湖的歡樂情調刻畫了出來,“隱隱”和“處處”都凸顯出輕舟的流動感。

下闋的視點收束,主要寫“綠水逶迤”。過片寫水面平滑,“無風”二字為樞機所在,蓋正因無風,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遊人“不覺船移”,其間不僅有詩情,而且合乎邏輯。結拍寫船動驚禽,劃破了湖面的平靜,為這一趟悠閒之旅平添了一個興奮點。大概沙禽久已習慣於西湖的平滑,所以輕舟帶來的小小漣漪,就足以驚起沙禽而掠岸飛過。視點也因此由近到遠,再向高處延伸,將立體而富有動感的西湖呈現在讀者面前。全詞以輕舟的行進為線索,漸次寫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徵,並將遊人之悠閒意趣融入其中,輕舟短棹、綠水芳草、遊人笙歌與驚飛沙禽,“西湖好”在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詮釋。

全詞描繪了春日的潁州西湖,景色是那樣引人入勝,綠水蜿蜒曲折,長堤芳草青青,春風中隱隱傳來柔和的笙歌聲。水面波平如鏡,不待風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動。這首詞如同一幅清麗活潑 、空靈淡遠的風景畫,美不勝收,清新可愛,有很的強吸引力。    

名家點評

秦代文學家許霄昂《詞綜偶評》:閒雅處自不可及。

近代詩人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下闋四句,極肖湖上行舟,波平如鏡之狀,“不覺船移”四字,下語尤妙。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天聖八年(1030年)進士。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歷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諡文忠。政治上曾支持過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張,文學上主張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公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