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者II主戰坦克

挑戰者II主戰坦克

它就是業內人士常說的“英國未來坦克‘四選一’事件”。

英國:挑戰者II主戰坦克

“四選一”的贏家

說起“挑戰者”2主戰坦克來,不能不從10多年前的“英國未來主戰坦克選型”這件事談起。它就是業內人士常說的“英國未來坦克‘四選一’事件”。

1991年6月,英國國防部發言人宣布,選定“挑戰者”2主戰坦克來替換當時裝備的“酋長”主戰坦克。至此,牽動四國四方、歷時數年的“坦克採購大戰”終於劃上了一個句號。對於這一事件,新的讀者朋友可能不太熟悉,讓我們共同來作一回顧吧!

挑戰者II主戰坦克

越野行駛中的“挑戰者”2主戰坦克

早在1978年,英國軍方曾計畫研製MBT-80主戰坦克,以便用來代替性能已顯落後的“酋長”坦克。由於技術上尚不成熟,這項計畫於1980年中止。後來雖然有“‘伊朗獅’變‘挑戰者’1”,但是 “挑戰者”1坦克也明顯帶有湊合的色彩,只生產了400多輛。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至少有600多輛、7個坦克團的“酋長”坦克需要換裝。1987年,英國國防部正式發布了“酋長坦克換裝大綱”(CRP)。由於“挑戰者”1坦克在CAT87“銀杯獎”大賽上名落孫山,所以,這一回英國國防部來了個國際公開招標的方式,一時間各國的坦克製造大亨們躍躍欲試。

英國的維克斯公司捷足先登,於1988年初向國防部提出了《“酋長”坦克換裝大綱建議》,認為“挑戰者”2主戰坦克能夠滿足英國國防部的要求。1988年12月,英國國防部和維克斯公司簽訂了為期21個月的“挑戰者”2坦克的研製契約,公司得到了9千萬英鎊的研製經費。1990年秋,公司製成了9輛“挑戰者”2坦克的樣車。注意!維克斯公司的“挑戰者”2坦克僅僅是參與競標的一方。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通用動力公司用M1A1主戰坦克來競標,聯邦德國克勞斯-瑪菲公司用“豹”2主戰坦克來競標。到了1990年2月,法國地面武器工業集團(GIAT)新研製的“勒克萊爾”坦克也加入競爭的行列。至此,西方的4個坦克生產大廠在英國的土地上上演了一場“坦克採購大戰”。參加競爭的各廠家唇槍舌劍,都說自己生產的坦克最棒,有的廠家還給出了相當優惠的條件,一時間搞得沸沸揚揚。

然而,好事多磨。歷時幾年的“坦克採購大戰”也是几上幾下。這期間發生的“大事”有:美國和德國的兩家公司將參與競爭的車型分別提升為M1A2和“豹”2改進型(後來發展為“豹”2A5)。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使“換裝大綱”中規定的採購數量一降再降,從800輛直降到200多輛。海灣戰爭使“四選一”的敲定時間一拖再拖,從1990年9月底,一直拖到1991年的6月才一錘定音:英國人選中了自家的坦克。看來,西方人與我們中國人的思維也有相像之處,也是“孩子是自家的好”,“肥水不流外人田”。“幾家歡樂幾家愁”,最失望的莫過於美國通用動力公司的總經理,他說“我們失望地聽到了這一宣布,但我們仍然相信,‘艾布拉姆斯’坦克是英國士兵最好的選擇”。而英國國防大臣湯姆·金說得很坦率:“在國防部的抉擇中,英國坦克車隊的互相可操作性是首先考慮的因素。”在這裡,貿易保護主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英國軍方分兩批訂購了386輛“挑戰者”2主戰坦克。1994年5月,“挑戰者”2主戰坦克開始裝備英軍裝甲部隊,2002年2月交貨完畢。第一個裝備“挑戰者”2坦克的英軍部隊是皇家蘇格蘭龍騎兵團。從2000年開始,“挑戰者”1坦克將逐步退出現役。到目前為止,國外裝備“挑戰者”2坦克的國家,只有阿曼一家。阿曼軍隊共裝備了38輛“挑戰者”2坦克。不過,英國人並不甘心,近年來推出的“挑戰者”2E坦克,便是面向出口市場的“挑戰者”2坦克的最新改進型。

繼承英國坦克的衣缽

總體布置 “挑戰者”2主戰坦克是“挑戰者”1坦克的最重要的改進型。與“挑戰者”1相比,“挑戰者”2有16項重大改進,包括:炮塔、二代“喬巴姆”裝甲、改進型120毫米線膛炮、新型變速箱、穩像式火控系統、新型履帶等幾個方面,儘管兩者在外形上大同小異,但是,如仔細區分,還是可以在炮塔外形、車長瞄準鏡、履帶板等方面看出二者的不同。

“挑戰者”2主戰坦克的戰鬥全重為62.5噸,乘員4人,全長11.55米,全寬3.52米,全高(至炮塔頂)2.49米,車底距地高500毫米。

挑戰者II主戰坦克

射擊中的“挑戰者”2主戰坦克

炮塔和火炮 “挑戰者”2坦克的炮塔採用了新的設計,包括採用第二代“喬巴姆”裝甲,大大增強了防破甲彈和防動能彈的能力。炮塔的頂部防護進一步加強,但整個炮塔外形和“挑戰者”1大同小異。炮塔內乘員的位置也和“挑戰者”1型坦克相同,但炮塔的防盾寬度足夠大,具有安裝140毫米坦克炮的潛力。

“挑戰者”2主戰坦克的主炮為L30A1型120毫米線膛炮,管長為55倍口徑。儘管它和“挑戰者”1坦克上的L11型火炮口徑相同,身管長也相差不多,但是,L30A1型有許多重大的改進,包括:炮管採用電渣重熔鋼、自緊工藝和身管內壁鍍鉻工藝,提高了身管的壽命,這是英國的坦克炮第一次採用鍍鉻工藝; 炮閂採用帶彈性塞墊的分離式滑動炮閂結構。通過加大藥室容積和對彈藥的改進,火炮威力得到大大加強。火炮的方向射界為360度,高低射界為-10~+20度。

所用的炮彈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碎甲彈和煙幕彈等。“挑戰者”2的主炮還能發射一種CHARM3型貧鈾彈,它具有更大的長徑比和更高的穿甲威力,但英國軍方規定:CHARM3型貧鈾彈只能在戰時使用。炮彈的彈藥基數為50發。無疑,線膛炮和碎甲彈,仍是“挑戰者”2坦克武器系統的最大特色。

輔助武器仍為2挺7.62毫米機槍,1挺為L94A1型並列機槍,1挺為L37A2型高射機槍,而且高射機槍由指揮塔處移至裝填手頂部,甚至可以乾脆取消,使車長能集中精力指揮全車。彈藥基數為4 000發。

火控系統 “挑戰者”2主戰坦克在火控系統方面有重大改進,由非擾動式改為穩像式,信號的傳輸採用1553數據匯流排。這種火控系統可以說是博採眾長、多國合作的產物:火控計算機是加拿大計算機公司生產的新一代數字計算機,是M1A1坦克上的火控計算機的改進型;車長有1具法國造的SFIM型穩像式瞄準鏡,同“勒克萊爾”坦克上的瞄準鏡類似,不需要轉動鏡頭就能進行360度觀察,倍率為3.2×和10.5×,相互可切換,另配有1具摻釹釔鋁石榴石雷射測距儀,倍率為4×和11.5×的熱像能夠投射到車長瞄準鏡里,在其左側有一個獨立的熱像監視器;炮長的TOGS-2型頂置式穩定瞄準鏡(由皮爾金頓公司研製、法國薩基姆公司為主要分承包商)可以左右各轉動7度,它包括晝間瞄準鏡、熱像儀和摻釹釔鋁石榴石雷射測距儀,晝間模式時的倍率為3×和10×;瞄準鏡左側有1個獨立的熱像監視器;炮控裝置為全電式的,帶雙向穩定器,由英國馬可尼雷達與防務系統公司生產;MIL-STD-1553數據匯流排是第一次安裝到英國坦克上的。總之,“挑戰者”2坦克上的炮長瞄準鏡和車長瞄準鏡都是帶熱像儀的、穩像式三合一瞄準鏡,這一點比起“豹”2坦克和M1坦克的火控系統還要強些。

“挑戰者”2坦克與目標交戰的典型方式是,車長用其瞄準鏡發現並瞄準目標;按下校準開關,將火炮對準目標;然後,車長將目標交給炮長,下達標準的射擊命令,如彈種“FIN” (尾穩彈)和目標種類“TANK”(坦克),炮長報告“ON”,表明他已識別了目標並對目標負責;然後車長便可以去搜尋下一個目標;計算機可以同時存儲兩套獨立的目標數據;炮長射擊並摧毀目標後,車長立即按下校準開關轉向下一個目標……。也就是說,“挑戰者”2坦克可以同時對付兩個目標。這套火控系統還有發展潛力,如安裝目標自動跟蹤裝置以及能夠探測和自動對付各種威脅的輔助防護系統等。

底盤部分 “挑戰者”2坦克的底盤部分較“挑戰者”1有156項改進。算起來項目不少,但多數是“小打小鬧”式的改進,算得上是重大改進的只有變速箱和履帶兩項。除此之外的重要改進有:改進了駕駛員轉向控制裝置,提高了駕駛方便性;安裝了防火袋式燃油箱,防火性能更好;新型車燈;改進了發動機控制臺;新的輔助動力裝置等。當然,即使是小的改進,對提高坦克的可靠性也有重要意義。

“挑戰者”2的動力裝置仍為珀金斯發動機公司的V型12缸柴油機,最大功率1 200馬力。與它匹配的是大衛-布朗公司的TN54全自動變速箱。這種變速箱是“挑戰者”1上的TN37變速箱的改進型,是一種串聯式四自由度液力機械式行星變速箱,由3個行星排、3個離合器和3個制動器組成,可實現6個前進檔和2個倒檔,而TN37變速箱則為4個前進檔和3個倒檔。和TN37相比,TN54變速箱調整了齒輪的傳動比,提高了傳動效率,降低了油耗,改善了加速性,提高了坦克的最大速度,並保留了進一步增大傳遞功率的潛力。和TN37一樣,這種自動變速箱也具有無級轉向的能力,但各檔也有一個規定轉向半徑。各檔的傳動比為:一檔7.174,二檔4.87,三檔3.26,四檔2.207,五檔1.498,六檔1.003,倒一檔5.015,倒二檔1.544。倒二檔基本不用。

“挑戰者”2上的液氣懸掛裝置已得到改進,採用了新的密封材料,提高了可靠性。負重輪的動行程達到450毫米。在車體前部裝有液壓式履帶張緊裝置,可由駕駛員在車內隨時調整履帶的張緊度,不僅減少了履帶的磨損,提高坦克的平均行駛速度,還減少了坦克乘員的保養維修工作量。車體前部還可以安裝皮爾遜公司製造的推土鏟。

在經過廣泛的試驗後,“挑戰者”2坦克選中了英國布萊爾·卡頓公司研製的新型雙銷履帶,履帶壽命更長,更換也更為方便。

“挑戰者”2坦克的最大速度仍為56千米/小時,越野平均速度為4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450千米。可以認為,在機動性上,“挑戰者”2坦克和“挑戰者”1基本上是一個檔次,而和“豹”2、M1系列坦克相比則有一定差距。這是“挑戰者”2坦克至今未能大批量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原因,也是“挑戰者”2改進為“挑戰者”2E的重要原因之一。

型號發展

阿曼型“挑戰者”2坦克 出口到阿曼的“挑戰者”2坦克,主要的改進是提高了坦克在沙漠地區的適應性,包括:增大了水散熱器的散熱面積,並提高了冷卻風扇的通風流量;改進了風道,冷卻空氣從頂部進氣口進入,通過車體後部的新排氣口排出,減弱了坦克的熱特徵;改進了空調系統;換裝為單銷履帶。此外,裝填手頂部的機槍由7.62毫米機槍改為12.7毫米機槍,外表面塗沙漠迷彩。阿曼型“挑戰者”2坦克在阿曼維和部隊中曾頻頻亮相。

“挑戰者”2訓練坦克 英國軍方訂購了22輛“挑戰者”2訓練坦克,用來訓練坦克駕駛員。這種訓練坦克和1型的相似,但改進了教官的檢測、監控儀表。

“挑戰者”2工程坦克系統 英文縮寫為ETS,英國陸軍總共訂購了102輛,用來代替現裝備的“酋長”裝甲工程車和“酋長”裝甲架橋車。在2004~2007年間供貨66輛,其中,33輛為裝甲工程車型(AVRE),33輛為裝甲架橋車型(AVLB)。軍方要求,在特殊情況下,這兩種車都能遙控操作。對裝甲工程車的要求,除了通常的搶救、牽引和起吊設備外,還能安裝皇家軍械廠生產的改進型“巨蟒”(Python) 火箭掃雷系統、掃雷犁和車輛型號特徵複製器,還能攜帶兩大捆柴束用來填溝平壑,這也是英國坦克的老傳統了。對“大力神”裝甲架橋車的要求是,採用英國維克斯公司的BR90架橋系統,架橋長度為26米。

“挑戰者”2E譜新篇

“挑戰者”2系列主戰坦克的最新改進型是“挑戰者”2E主戰坦克。2E型是專為出口而設計的,主要面向中東市場,一度稱為“沙漠挑戰者”。不過,它的成名還是在2000年的希臘“未來主戰坦克”採購大戰中。當時,“挑戰者”2E坦克和德國的“豹”2A5、美國的M1A2、法國的“勒克萊爾”、俄羅斯的T-80U、烏克蘭的T-84坦克同台獻

挑戰者II主戰坦克

“挑戰者”2坦克

技,表現不俗,使得希臘軍方對購買“挑戰者”2E坦克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不過,希臘人最終還是選中了“豹”2A5/A6坦克,令英國人多少有些失落。

“挑戰者”2E坦克的最大變化是有了一顆“德國心”── 發動機和變速箱都是德國造的名牌產品。為了彌補“挑戰者”坦克機動性上的差距,2E型坦克上選用了德國著名的MTU883型渦輪增壓柴油機(橫置)和倫克公司的HSWL295型全自動變速箱(5前/3倒),再加上液壓調整的雙銷履帶。這樣一來,使 “挑戰者”2E坦克的單位功率從原來的19.2馬力/噸提高到24馬力/噸,最大速度也從原來的56千米/小時提高到72千米/小時。由於這套動力-傳動裝置很緊湊,使坦克可以裝更多的燃油,這樣,最大行程也相應增大到550千米。此外,2E型上還採用了第二代液氣懸掛裝置,進一步提高了行駛的平順性。可以說,機動性上的提高,是“挑戰者”2E坦克的最大“亮點”。

“挑戰者”2E的另一項重大的改進是,安裝了維克斯公司研製的綜合式戰場管理系統(BMS),其中包括美國TRW公司為美軍21世紀作戰旅研製的軟體。這套系統可從武器系統或GPS全球定位系統獲取信息,為車長提供本車位置、友軍及敵方坦克位置的信息,車長一看顯示屏便可以對戰場態勢了如指掌,大大減輕了車長的工作負擔。

防護性的提高,表現在加裝了乘員艙的滅火抑爆裝置,彈藥均存放在炮塔座圈以下的有裝甲防護的彈艙內。

不難看出,儘管“挑戰者”2E坦克未能“征服雅典”,但它是一款性能相當不錯的主戰坦克。不過在國際軍火市場不太景氣的大背景下,今後 “挑戰者”2E坦克能否打開局面,現在還不好說。

激戰巴斯拉

“挑戰者”2坦克是參加過實戰考驗的主戰坦克。最露臉的一次,恐怕要數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的巴斯拉之戰了。英軍第7裝甲旅在巴斯拉地區,經歷了一次伊拉克戰爭中“最大規模的坦克戰”,參戰的坦克有伊軍的近百輛T-55坦克和幾十輛“挑戰者”2坦克。儘管雙方的坦克質量不是一個檔次上的,但由於伊軍的坦克占有數量上的優勢,一時間壓得英軍的坦克喘不過氣來,處於且戰且退的狀態。在美英聯軍空軍的有效支援下,英軍的坦克最後才發起反攻,打退了伊軍坦克的進攻,並擊毀了伊軍的70~120輛坦克,而英軍的“挑戰者”2坦克未損失一輛。這一仗使“挑戰者”2坦克打出了威風。當然,這是一場實力相差懸殊的較量,沒有必要大書特書。但不管怎么說,“沙漠之鼠”的第7裝甲旅和“挑戰者”2坦克這一回又風光了一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