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兵不動

按兵不動

成語解釋:指揮官命令軍隊暫不行動,等待戰機。指接受任務後卻不執行。

基本信息

成語資料

基本信息

【漢字書寫】按兵不動
按兵不動圖片
【漢語注音】àn bīng bù dòng
【成語釋義】指揮官命令軍隊暫不行動,等待戰機。指接受任務後卻不執行。按:止住、壓住。兵:軍隊。 
也作“按兵不舉”。明·許仲琳《封神演義》四:“西伯侯姬昌好生可惡!今按兵不舉,坐觀成敗。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多指接到任務後不肯做。
【語法結構】兼語式
【同義詞】案兵不動
【近義詞】以逸待勞、裹足不前
【相反詞】雷厲風行、聞風而動
【同韻詞】誑時惑眾、興戎動眾、省吃細用、言必有中、一心兩用、厚棟任重、恩威並重、行師動 眾、調詞架訟、欺世惑眾、......
【年代】古代
【歇後語】下象棋不走卒
【燈謎】1.休戰;2.車馬炮出去,將士相助戰
【出處】《呂氏春秋·恃君覽·召類》:“趙簡子按兵而不動,凡謀者疑也。”
荀子·王制》:“偃然案(同‘按’)兵無動,以觀夫暴國之相卒也。”

成語辨析

【辨音】不;不能讀作“bú”。
【辨形】按;不能寫作“安”。

成語示例

又聽得寨前炮響,史文恭按兵不動,只要等他入來,塌了陷坑,山後伏兵齊起,接應捉人。(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八回)

成語典故

春秋末,衛國被迫與晉國結盟,成為晉國的附庸國。衛靈公為改變現狀,與齊景公締盟。晉國不能容忍衛國的行為,趙鞅派史默潛伏衛國。史默半年後回國報告說衛國啟用賢臣蘧伯為相國,孔子的弟子子貢在出謀劃策,趙鞅就按兵不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