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節變化球

指節變化球,棒球術語,又稱指關節球,英文為Knuckle ball,有“棒球場上的蝴蝶”之美稱。Knuckle ball在所有的變化球中,球速最慢也最難控制,因為它不像其他的變化球是以手指控制球,而是由拇指及小指支撐球體,其他的手指則呈彎曲狀抵住球體,所以球出手後,無法像手指控球一樣控制其飛行方向。

術語簡介

指節變化球,棒球術語,又稱指關節球,英文為Knuckleball,有“棒球場上的蝴蝶”之美稱。Knuckleball在所有的變化球中,球速最慢也最難控制,因為它不像其他的變化球是以手指控制球,而是由拇指及小指支撐球體,其他的手指則呈彎曲狀抵住球體,所以球出手後,無法像手指控球一樣控制其飛行方向。

技術特點

Knuckleball的握球方法有三種,最基本的為三指抵球法,就是食指、中指及無名指彎曲抵住球體,指甲剛好插在縫線處;也因為最基本,所以沒什麼須特別注意的地方。第二種是二指抵球法,就是無名指和小指一樣伸直放在球體上,而由食指、中指彎曲抵球;而用二指法的條件是你的指甲必須夠強硬,因為只有兩指的力道,比三指少了一指。最後一種也是最少見的四指抵球法,此法只有用拇指穩住球體,而其他四指皆彎曲抵住球體,握力不足的人最好別嘗試這種握法。四指法幾乎沒有人用,因為它在三種方法中失控率最高,手不夠大以及五指指力不夠者,很容易剛揮動手臂,球就不知道飛到哪去了。

技術原理

Knuckleball在空中飛行時,由於球體幾乎不會鏇轉,所以極容易受到氣流的影響而產生行徑的變化,這種變化是非常難預測的,即便是在無風狀態下都會飄忽不定。而在逆風的狀況下,球體飄忽不定的程度將達到最大,造成看來就好像蝴蝶飛舞一樣,所以一般都稱它為蝴蝶球。至於有人稱它為彈指球,乃是因為球出的同時要用手指將球彈出去,所以才有這種稱呼的產生。在這裡要強調的是,不管叫做指關節球、蝴蝶球或是彈指球,指的都是Knuckleball,不要被一般以訛傳訛的說法給蒙蔽了,以為這些是不同的球路。
一定會有人有疑問,因為正常揮臂式的投法投出的球路,球體本身一定都會鏇轉,為什麼Knuckleball可以近乎不鏇轉?其實,那是因為在球出手的同時,利用手指的力量來彈球(所以才會說指力很重要),來對球體施加壓力以減少鏇轉程度。球體的鏇轉程度被壓制的越低(例如從投手出手後到捕手手套只鏇轉了1/4圈不到),受到氣流的影響後就會飄的越厲害,就越像蝴蝶在飛舞。如果指頭的力量不夠或練不到家,想當然耳,想讓球飛舞起來幾乎不可能,就會變成了完全沒有威力的慢速直球,這也就是Knuckleball一個失控就會變成狙擊靶子的原因。所以通常以Knuckleball為主的投手,都會另外練就速度稍快的曲球、慢曲球來混淆打者的判斷。

技術難度

Knuckleball這種球路非常的難練,要學有所成要花很長的時間,而且容易受到氣壓與濕度的影響,濕度越高,投手手指的負荷程度也相對增加,也就越難投的出來。所以除非真的有決心要練,不然一般並不建議練這種球路。
Knuckleball對打者與捕手來說是種非常頭疼的球路,因為球的飛行路徑飄忽不定,再加上最後的大幅度下墜,會讓打者不容易抓到球心,捕手也常會發生捕逸現象。美國職棒投手中最有名的Knuckleball高手就是前LosAngelasDorgers的Candiotte以及BostonRedSox的現役投手Wakefield,國內則是知名的徐生明教練。

衍生技術

目前在美國職棒滿多投手使用的KnuckleCurve(彈指曲球),是種從Knuckle ball衍生而來的球路,KnuckleCurve和Knuckle ball一樣不容易控球,而球速則介於Knuckle ball及Curve ball之間,但垂直變化的幅度比Curve ball來的大。
在握法當面,最初時的握法和Knuckle ball的二指抵球法一樣,但在球出手的同時,手指對球體施加更大的彈力,讓球體產生和Fast ball鏇轉方向相反的逆向鏇轉,形成類似V-Curveball的變化。但這種方式需要非常強韌的指力才有辦法投,所以對大多數非專攻Knuckle ball的投手來說難度太高,因此後來有改良過握法和投法。新的握法只要彎曲食指來抵住球體即可,球出手的時候和Curveball一樣扭轉手腕,同時食指用力彈出即可;不過這種握法需要很大的握力才行,沒有經過鍛鍊是不容易投的出來的。現役NewYorkYankees的投手MikeMussina就是擅長投KnuckleCurve的好手之一。

棒球運動術語

棒球,是一種以棒打小球為主要特點的一項集體性球類運動,是一項男子比賽項目,它在世界上影響較大,被譽為“競技與智慧的結合”,它在美國、日本尤為盛行,被稱為“國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