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標式停電

指標式停電:從9月3日起,河北安平縣為完成節能降耗指標,每3天停電22小時。限電期間,不僅居民家停電停水,醫院和紅綠燈也遭停電,縣城內發電機和大水桶因此熱賣。5日,安平縣有關部門表示,醫院和紅綠燈將不限電,但仍將出台新限電措施。

措施

兩名青年購買發電機準備拉回家。兩名青年購買發電機準備拉回家。

2010年9月1日,安平縣政府辦公室發出《安平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加強有序限電的通知》。通知稱:“我縣自2010年8月27日起,實施了有序供電措施,但限電效果不明顯,距上級下達的用電量控制指標差距較大,為確保完成我縣今年和‘十一五’節能目標,有效控制全社會用電過快增長,決定進一步調整限電計畫,強化限電措施,從2010年9月3日開始,安平縣對全縣98條線路分3批實施有序限電,每批限電時間為22小時,從當日21點到次日19點。”即每供電50小時停電22小時。

原因

之所以採取上述措施,是由於目前安平縣的節能指標距離完成差距比較大。安平縣發改局有關負責人說,該縣今年節能指標是下降6.6%,但前六個月只完成0.9%的任務量,還有超過5%的任務量沒完成。

影響

安平被譽為“絲網之鄉”,金屬絲網加工製造是縣裡的支柱產業。製造絲網耗電多、污染大。一名企業負責人透露,一個中型絲網企業一個月的耗電量可能比一個居民小區的用電量還高。周末本應是員工休息日,但農排鋼板網廠的工人們仍在加班加點生產。該廠負責人說,停電一天,對企業的影響可能四五天都不止。

發電機大水桶熱賣
安平縣縣城的王女士說,每供電50小時停電22小時,家裡的冰櫃里東西不都壞了?沒有電也就沒有水,沒有水住樓房的怎么用廁所?做飯用的電飯鍋、電磁爐微波爐不能用了不算,連抽油煙機也沒法用了怎么炒菜?偶爾停一次還好湊合,聽說這一停就要到年底了,想想這樣的日子真的很怕人。
面對停電措施,當地不少居民買發電機。在該縣幾個發電機銷售處,購買發電機的人絡繹不絕。
一位正在詢問大型柴油發電機組的男子自言自語說,限電了,都來買發電機自己發電,發電要燒柴油、汽油、機油,燃燒後會產生大量廢氣,況且柴油、汽油機油也是能源啊,真不知道這樣是節能降耗了,還是費能增耗了?
一名老人說,停電就停水,他們家買了好幾個大水桶。這樣一限電,縣城裡的大水桶也賣火了。
醫院紅綠燈均停電
不僅普通居民要忍受斷電之苦,連公共設施也不能倖免。9月3日中午,記者在計程車上注意到,安平縣中心的一個十字路口,雙向紅綠燈都不亮了。
據縣政府有關人員介紹,當地道路紅綠燈有兩種,一種是太陽能的,還有一種是接地線的,接地線會受影響。
3日,在安平縣人民醫院,一進大廳記者就看到了牆上的停電通知:“從明天起,每隔四天停電一次,停電時間早6點至晚8點。2010年8月27日。”據醫生們介紹,這個通知是舊的,現在已經變本加厲了:每隔兩天停一次,每次停22小時了。記者隨後從該縣的博愛醫院、安平婦幼保健院和安平中醫院了解到,他們都有過停電的經歷。

評論

當“限電”的巴掌扇到了“民生需求”臉上,勢必傷民不淺。在“完成限電指標”的集結號下,“被節能”的百姓們只能坐看權利遭侵蝕。
低碳環保”,已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標誌。基於可持續發展的共生訴求,節能降耗,作為緩解資源緊張的不二之法,理應廣受推崇。政府與民眾,都應將“低碳”概念植於日常生活模式中,踐履綠色理念,為社會和諧“添磚加瓦”。設立限電指標,本意無疑是想以政策層面的規劃,來推動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構建。 但是,欲達“限電”目標,不能揠苗助長,而需要從提升百姓環保觀念、減少企業能耗、拓展新型資源等多方面著手。
可在安平縣政府部門的邏輯里,“完成指標”的宏大敘事,卻成了可以擾亂百姓正常生活秩序的“免罪金牌”。為了讓政績單上的能耗數據更光鮮,竟連任何商量餘地都不給,就一紙令下,停電停水。誰都知道,水與電是不可或缺的社會物需,切斷了水電供給源,就是給民眾生活起居設障,許多公共設施,也會因此停頓、失靈,百姓生活的舒適度、便利性必然大打折扣。
強制停電,按照當下流行的表述,可謂“停的不是電,是權利”。畢竟,節能誠可貴,民生價更高。無論什麼指標,都不能逾越人本考量,都必須著重於民生福祉。限電指標的實現,不能以犧牲民眾正常生活為代價;即便難以實現,也應將“亡羊補牢”之策繫於“減少資源浪費”上,而不是將擠占民生空間。為節能而切斷“百姓的幸福”,凸顯出的,只會是政策落實的僵化和笨拙。
百姓權益,不是想捏就捏的“軟柿子”。美國政治哲學家諾齊克說:“對權利最輕微的侵犯也是侵犯,也是道德上不允許的”,正常的生活需求,都遭遇“投機取巧”政策的阻塞,豈止是“輕微的侵犯”和應遭道德上的譴責?沒水沒電,難道要民眾過著“飲水於泉”“鑽木取光”的原始人式生活不成?
在權力選項里,“民生福祉”永遠應是首選。捨棄民生關懷,只顧“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地追求政績符號,或機械化地落實良性法規,是權力倫理和民本價值的雙重走失。
安平的“完成指標”式的停電,與河南“耗資600萬元的千盞路燈不開,為‘節能減排’”如出一轍。在這種本末顛倒里,我們看到的是公權力運作的傲慢、僵化,以及由此導致的對民生的赤裸綁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