拽布拖麻

拽布拖麻,猶言披麻戴孝,又名拖麻拽布,亦作“拽布披麻”。

基本信息

中文解釋

發音:zfhuāi bù tuō má

釋義:穿孝服,服喪事。猶言披麻戴孝。
出處:元·白樸《梧桐雨》第三折:“拽布拖麻,奠酒澆茶,只索淺土兒權時葬下。”

出處: 元·武漢臣《老生兒》第一折:“但得一個生忿子拽布披麻扶靈柩,索強似那孝順女羅裙包土築墳台。”

近義詞: 披麻戴孝

示例

倘或間掩命掩黃沙,則將這衫兒半壁匣蓋上搭。哎!兒也,便當你香鶊啼,~。★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

俺有朝一日身亡後,誰是我的拽布拖麻人。出自元 無名氏《契約文字》第二折

你又待著他拽布拖麻臨墳墓,豈不聞魚目似珠不成珠。出自元 《劉弘嫁婢》第一折

“兒也,便當的你哭啼啼,拽布拖麻。”出自 元張國賓 《合汗衫》第二折

“但得一個生忿子拽布披麻扶靈柩,索強似那孝順女羅裙包土築墳臺。” 元 武漢臣 《老生兒》第一折

用 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盡孝

近義詞

披麻戴孝

由來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老婆婆有兩個兒子,他們成家以後都不孝敬老娘,還總是在娘面前誇口:“等娘過了,要好好熱鬧一番,讓娘睡楠木棺材,要穿紅戴綠,為娘唱七七四十九天道場……”老婆婆知道他們說的是假話,想教訓他們一頓,盡到做娘的責任。老婆婆一夜沒合眼,終於想出個辦法。

第二天,老婆婆把兩個兒子叫到床前說:“我死了也不要你們花一文錢,用破草蓆把我一卷扔在陰水洞裡就行了。不過你們要從今日開始,天天看著屋後面槐樹上的烏鴉和山樹林裡的貓頭鷹是怎樣過日子的——一直到我閉了眼為止。”不花一文錢,這正中了兩個不孝之子的心意,他們馬上答應了。

兄弟倆本來無心看什麼烏鴉與貓頭鷹過日子,但經老娘一提醒,出工收工時便不由自主地注意了起來。原來,烏鴉與貓頭鷹都是細心地餵養自己的孩子的,這些小傢伙不管媽媽飛來飛去銜吃的有多快,還是張大嘴巴,嗷嗷待哺。可是,小傢伙長大以後又怎樣對待生養自己的媽媽呢?小烏鴉還不錯,媽媽老了飛不動,覓不到食,就讓她待在家,銜來吃的填在她嘴裡,等到小烏鴉老了,又有自己的孩子餵養她。這樣反哺之情,代代相傳。而小貓頭鷹卻截然相反,媽媽老得不中用了,就把媽媽吃掉。令人傷心的是,小貓頭鷹後來也被自己的孩子吃掉。這樣反咬一口,一代吃一代。

兄弟倆越看越看不下去,如今這樣對待老娘,將來孩子也這樣對待我們怎么辦?他們不敢往下想,漸漸地改變了對老娘的態度。可是,天不作美,兄弟倆剛剛開始孝敬贍養老娘,她老人家卻偏偏過世了,兄弟倆後悔莫及。為了表示孝心,安葬那天,他們不是穿紅戴綠,而是模仿烏鴉羽毛的顏色,穿一身黑色衣服,模仿貓頭鷹毛色,披一件麻衣,並下跪拜路。

打那以後,這個風俗就逐漸流傳開來。有的地方百姓比較窮,穿一身黑衣服買不起黑布,於是就裁一條黑布戴在胳膊上。都是為了表示要永遠記取烏鴉與貓頭鷹善惡孝逆的教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