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忌語

拜年忌語

拜年也有了忌語,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一些跟“財源”“滾滾”等字眼沾邊的祝福語被網友列為拜年忌語,而“牛轉乾坤”這類喻意轉運的詞則很受追捧。

簡介

拜年忌語拜年忌語

拜年也有了忌語,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一些跟“財源”“滾滾”等字眼沾邊的祝福語被網友列為拜年忌語,而“牛轉乾坤”這類喻意轉運的詞則很受追捧。據說,“財源”會被讀成“裁員”,“滾滾”也會被理解成捲起鋪蓋走人。

原因

漫畫漫畫

拜年忌語的出現,表達了人們在經濟危機中的態度,希望躲避世界金融海嘯帶來的裁員與減薪之災。同時,這些利用諧音出現的拜年忌語,更多的表現的是人們面對經濟危機的一種幽默詼諧,一種情緒宣洩,一種調節化解,一種心理期盼,積極因素遠遠大於消極因素。拜年活動中迴避這些忌語,有利於溫暖人們的心理感受。

講究

拜年忌語拜年

拜年,是中國傳統的民間風俗。每逢春節,通過拜年這一特殊交際方式,既表達相互間的祝賀與祝福,又有利於增進友誼和聯絡感情。但拜年很有講究。選擇合適的時間,乃拜年的第一要素。由於平時勞碌。年節期間人們一般起得較晚。若過早登門拜年,往往讓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歡選擇晚上拜年,一坐好幾小時,也難免影響主人休息。作客逗留時間一般以半小時至40分鐘為宜,這樣,既不失禮貌,又不影響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時,若進門問聲“新年好”,鏇即匆匆離去,會給人以“缺少誠意”的感覺。禮物也應得體。給長輩、教師、師傅拜年時,應適當帶點禮物。禮物既不宜太昂貴豪華,又應能“拿得出手”。捧上一束鮮花,送上一張精美的賀卡,近年已成為都市現代人浪漫溫馨的拜年方式。拜年禮物還應講究衛生,比如,別人送給自己的糕點,一般不宜轉送他人,否則食品在“旅遊”中難免會腐爛變質;給年邁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應該有益於對方強身健康,以免造成浪費甚至引起誤解。此外還應注意節儉。比如,自己動手製作一個精美的小禮物送給同學、戀人、等,既可表達真摯的情誼,又可顯現自己的才華。拜年時,鄰里相坐、同學相逢、朋友相聚,皆應“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縱然平日有所積怨,亦不應提起,至於聊侃時不談粗俗之事,不講無聊低級話語,就更是常識、常理了。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於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為時尚。”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餘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古代文人雅士則流行互送拜年鑽。拜年鑽就是如今的賀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變而成。據清代趙翼考證,西漢時沒有紙,削竹木為刺,上書名姓,叫“名刺”。後來還用大紅絨線在織錦上繡字為“名片”。東漢後用紙代木,叫做“名紙”。六朝時簡稱為“名”,代叫“門狀”。宋代還別稱“手刺”、“門刺”。明清時曾叫做“寸褚”、“紅單”。

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記載,拜年習俗最早行於明朝京都。朝官往來,不管認識與否都要互拜,百姓則各拜親友。清代時興在春節時送“拜盒”,即將賀年帖放在精緻美觀的飾盒裡送給親友,以示莊重。今日中國民間,“拜年”已成為一種傳統習俗,至親愛友和同事們,走家串戶、登門拜年,互致問候。

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誌》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係不很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

09忌語

拜年忌語招財進寶

過年少不了拜年祝福。但在金融危機面前拜年有禁忌——以往熱門的吉祥語不少都被列入黑名單。網友炮製的雷人帖“拜年忌語”被廣泛轉載,其中列出6大忌語,讓上班族們很“汗”。

網上出現拜年忌語

該帖子寫道,拜年忌止說以下內容:

財源滾滾 = 裁員滾滾:不僅裁人,還是裁掉一大批人,可謂滾滾無邊。

財源廣進 = 裁員廣進:裁掉一批人,另外換新鮮血液。

心想事成 = 薪餉四成:薪水獎金全部掉水,降到只剩四成。

招財進寶 = 遭裁禁飽:被裁了,吃不飽飯,可憐得很吶!

財神到 = 裁神到:裁神到,還不快跑?

財源茂盛 = 裁員沒剩:這個更狠,裁得一個不剩。

這些拜年忌語在網上點擊率超高,被廣泛轉載,且在上班族中流傳開來。在某寫字樓上班的秦小姐說,她這兩天才從朋友口裡聽到這樣的忌語提醒,可在前幾天公司聚餐,老闆敬酒時,她張口就是“心想事成,財源滾滾”。秦說,這是她常說的兩句賀語,沒想到金融海嘯下成了忌語,頓時覺得犯了忌諱,隨即在Q群上轉發,提醒同事。

而在天涯、西祠等熱門網站,這則拜年忌語被眾多網友轉載。不少網友回帖表示看完很“汗”。雖然大都表示無所謂,但考慮到他人感受,還是選擇不說的好,改說“恭喜發財、身體健康”保險些。

解釋

拜年忌語金融危機

網上出現的拜年忌語,與迷信之人講究黃道忌日無關,純屬文字遊戲而已,是少數網友在金融危機環境與心境下的一種情緒宣洩。

網路是現實的投影。荒誕元素齊備同時又充滿語言張力的拜年忌語,盡顯網友的聰明才智與非凡幽默感,其本身即證明了堅強者笑對金融危機衝擊的樂觀態度。然而誰也不能對“裁員廣進”“薪餉四成”這些曲解一笑了之,甚至不分對象地用之於人。畢竟,某些地方的企業裁員、降薪風潮,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疼痛。不拿別人的痛苦說事兒,不將裁員、降薪等非常際遇編入段子,才是對弱勢者的真尊重和真保護。

拜年忌語表達的軟弱與躲避固然不可取,然而它至少提醒大家,在即將到來的春節和乍暖還寒的經濟復甦之春,特別要關注那些受到金融危機嚴重衝擊的人群,特別注重其心理感受,送溫暖、增信心、鼓士氣的話多說,莫以不當言詞使其受到心靈傷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