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腸

拉腸

拉腸是一種使用米漿作成的廣東地區漢族傳統名吃之一,又稱布拉腸,腸粉。廣東腸粉主要流派有兩種一種是布拉腸,另一種是抽屜式腸粉。傳統以碎肉、魚片、蝦仁為餡。也是港式酒樓常見的點心,一般常見的以鮮蝦腸粉、牛肉腸粉和叉燒腸粉為主。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拉腸拉腸

腸粉起源於廣州,早在清代末期,廣州街頭上就已經聽到賣腸粉的叫賣聲。那時候,腸粉分鹹、甜兩種,鹹腸粉的餡料主要有豬肉、牛肉、蝦仁、豬肝等,而甜腸粉的餡料則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腸粉的製作很簡單,在大網篩子上鋪一塊白布,將磨好的米漿澆在白布上,隔水蒸熟成粉皮,再在粉皮上放上餡料,捲成豬腸形,置於盤上,淋上熟花生油、生抽、辣醬便成。

製作方法

拉腸拉腸
拉腸的製作是將製作好的米漿置於特製的多層蒸籠中或布上逐張蒸成薄皮,傳統分別放上碎肉、魚片、蝦仁、油條等配料,蒸熟後捲成長條,切斷上碟。因其形狀為長條形,與豬腸相似,故取名拉腸。加以上原料的叫牛肉腸、豬肉腸、豬肝腸、魚片腸、蝦米(仁)腸或炸面腸;不加餡的則稱齋腸米漿中加入糖或者芝麻的叫甜腸。
現在拉腸是廣州茶樓、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備之品。潮汕地區的拉腸與廣州地區的拉腸製作方式相同,但是由於配料不同,因而口味也有較大的地區差異。 傳統的腸粉是將米漿置於布上蒸成,又叫布拉蒸腸粉。廣州經營布拉腸粉比較著名的有"銀記"、“大可以”腸粉等。
在香港,腸粉亦是傳統粥店中早餐常見的食品。通常早餐吃的腸粉是在表面加入蝦米的齋腸;亦有炸兩滑腸粉,是在腸粉內包上油條。以往經常由流動小販在街角出售齋腸,近年已大部份轉為鋪位經營,一般會將腸粉切斷,吃時再加入芝麻、甜醬及辣醬調味。

商機案例

傳統的腸粉是將米漿置於布上蒸成,又叫布拉蒸腸粉。廣州經營布拉腸粉比較著名的有"銀記"、“大可以”腸粉等。在香港,腸粉亦是傳統粥店中早餐常見的食品。通常早餐吃的腸粉是在表面加入蝦米的齋腸;亦有炸兩滑腸粉,是在腸粉內包上油條。以往經常由流動小販在街角出售齋腸,近年已大部份轉為鋪位經營,一般會將腸粉切斷,吃時再加入芝麻、甜醬及辣醬調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