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貨運動

抵貨運動

抵貨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抵制購買洋貨運動的簡稱,是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一種經濟鬥爭手段,在中國近代史上共大規模發生過9次。

抵貨運動

正文

中國近代史上抵制購買洋貨運動的簡稱,是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一種經濟鬥爭手段。
早在1849年,廣東人民為反對英人進入廣州曾進行過抵制英貨的活動。半個世紀後,在帝國主義列強加緊侵略的形勢下,中國人民為了維護民族的政治權利和經濟利益,屢次採用抵貨鬥爭方式,形成大規模的民眾性運動。
歷次抵貨運動一開始就有一定的政治目標。第一次發生於1905年。那時,美國擬強迫清政府續訂“中美華工條約”,加入歧視在美華僑的條款;上海廣州等全國數百個城鎮人民紛紛投入抵制美貨運動,終於達到了拒約的目的,並使美國輸華商品銳減,有利於早期民族工業的發展。嗣後由於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欺凌,激成類似的運動,主要有以下幾次:①1908年,日本貨船二辰丸在澳門附近私運軍械,為清政府巡艇查獲,日本政府不僅不承認錯誤,反而強迫清政府接受辱國條件,中國人民廣泛地展開了抵制日貨運動。②1915年,日本向袁世凱政府提出“二十一條”要求,全國人民引為奇恥大辱,在全國範圍展開了猛烈的抵制日貨運動。③1919年,日本在巴黎和會上企圖把戰敗國德國在中國山東地區的特權攫為己有,中國人民又一次發動了抵制日貨運動,直至日軍撤出山東才於1921年結束。④1923年,為要求收回旅順、大連租借權,又發生了一次抵制日貨運動。⑤1925年 5月,在上海的日本內外棉紗廠殺害中國工人,演成“五卅”慘案,導致了空前規模的反英抵貨運動,對當時民族工業起了重大的扶持作用。⑥1927年英國海軍陸戰隊與漢口愛國民眾的衝突,再一次引起抵制英貨運動。⑦1928年日軍進攻濟南,造成“五三”慘案,再一次引起抵制日貨運動。⑧延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抵貨運動發生在“九一八”事變後,這次抵制日貨運動一直堅持到抗日戰爭開始。⑨最後一次抵貨運動是1946~1947年美貨傾銷下中國人民掀起的“愛用國貨、抵制美貨”運動。

抵貨運動抵貨運動
抵貨運動抵貨運動
歷次抵貨運動表明:它是中國人民在清代及中華民國時期歷屆政府屈服於外國侵略者壓力的條件下,自覺地起來維護、挽回國家主權的行動,它在政治上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威風,長了人民反帝鬥爭的志氣,在經濟上抵制了外貨的傾銷,給舊中國民族工商業發展創造了一定的有利條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反帝愛國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