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花轎[豫劇]

抬花轎[豫劇]

豫劇《抬花轎》,早期又稱《文武換親》、《香囊記》,是豫劇花旦的看家戲,也是老百姓最喜歡的一齣戲。 明朝永樂年間,新科武狀元和當朝四品官周定大人的女兒周鳳蓮訂下終身。迎親之日,周鳳蓮剛考中新科文狀元的義弟周進寶送她出嫁到邱府。周進寶在邱府內驚異地發現一丫環竟是自己跳河身亡的定情妻子王定雲。可定雲擔心如今他倆地位不同,二府雙親不會答應。周鳳蓮勸說公婆、爹娘,為他們重搭鵲橋,最終使爹娘拋棄了門第觀念,促成了王定雲和弟弟的美滿婚姻。

基本信息

簡介

抬花轎[豫劇] 抬花轎[豫劇]

明朝。兵部尚書之女王定雲與落難公子張志成相愛,暗贈香囊私定終身。定雲父逼女自殺,丫環定計假棺埋葬。王定雲出走被到好心賣花婆收留,後被邱府收為義女。張志成祭掃王定雲墳墓時暈倒,被赴睢州府上任的周知府救助收為義子,更名周進寶。當周府小姐周鳳蓮和邱府公子成婚時,張志成過府送親時巧遇王定雲,回府後憂患成疾。周鳳蓮問明情由,使有情人終成眷屬。

發展

抬花轎豫劇 抬花轎豫劇

這齣戲從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男旦劉榮鑫(藝名“白菜心”)、高保泰(藝名“玻璃脆”)等開始紅遍菊壇,三十年代的男旦翟燕身(藝名“水上漂”),四十年代的姚淑芳,五十年代的宋桂玲,六十年的吳碧波,七十年代的王清芬,她們從不同角度塑造了心直口快的瘋丫頭周鳳蓮的可愛形象,表演形式不斷豐富、創新,最終形成了今天的演出版本。擅演此劇的名角很多,如常香玉、徐艷琴、宋淑雲、劉素真、趙金紅、張海棠、李香英、蕭素卿、賈桂花、康慧蘭、周秀梅、李莉、王香萍、辛艾、原淑靜、陳春霞、苗文華、郭英麗等。據說解放前《抬花轎》也是常香玉的拿手戲。而姚淑芳無疑是解放後第一位讓這齣戲出彩的演員,當時有“看了姚淑芳,誰也不吃香。看了《抬花轎》,神魂都顛倒”之諺。她在這齣戲中大膽改革了周鳳蓮出嫁一折,將“坐轎”表演的出神入化,因此一時又流傳有“門搭子放炮,姚淑芳坐轎”。到了宋桂玲的時代,脆脆甜甜的嗓音,地地道道的祥符調,她對這齣戲再次做了大手術,通過其精湛的藝術功力,將周鳳蓮塑造成其一生最成功的藝術形象之一,此劇亦成為其代表作,而進入省一團後,宋桂玲與王素君兩人的珠聯璧合,更讓這齣戲出彩不少。五十年代吳碧波也將此劇成功打造成自己的代表作,“聽聽吳碧波的香囊記,一輩子不生氣”。王清芬則成功將此劇搬上螢屏,了卻了幾代豫劇名家將此劇搬上熒幕的夙願。

影響

豫劇《抬花轎》,早期又稱《文武換親》、《香囊記》,是豫劇花旦的看家戲,也是老百姓最喜歡的一齣戲。尤其是到了農村娶親的時候,大喇叭里總少不了《抬花轎》裡面的精彩唱段,像“府門外三聲炮驚天動地”更是耳熟能詳,大人小孩都能哼哼出個一二三來。小的時候,總跟姥姥去草台聽戲,每到這齣戲的時候,她都會告訴我是《文武換親》,我不知道到底當時報幕為什麼名字,至少那時候鄉村老百姓依然還記得是它最初的名字。

演員

杜永真、宋桂玲、王素君、王香萍、王清芬、吳碧波、唐喜成、楊素貞 等

經典唱段

版本甲

花轎起那個三聲炮

驚天動地~鼓樂響(那個)絲竹鳴(啊)

笙簫管笛!

嗩吶聲隨風飄~

滴滴滴滴滴~噠噠噠噠噠~

滴滴滴滴噠噠噠噠噠 生生如細~

眾鄉親們只聽得~如醉如迷

又聽得花轎外,歡聲笑語,一聲高來,一聲低

都說是新女婿濃眉大眼有福氣!

俺也是,身材多苗條啊,長得白又細

水靈靈的大眼~雙眼皮

水靈靈的大眼~雙眼皮啊 (哪哈麼好哈~)

掀開那個轎簾看仔細

兩批那個大馬,兩人騎,

那後面跟的是 俺兄弟!

那個前面走著的,戴金冠,穿錦衣,不用說就是那個他 (啊他 ) 俺滴女婿啊 (哪哈麼啊哈~)

文狀元把俺送那 武狀元把俺娶啊 俺本是

文狀元的姐姐!武狀元的妻!

周鳳蓮在轎中 暗自歡喜~

從今後俺再也不當~~~ (那嗨麼嗨咿呀還,咿呀哎呀)

俺在不當那老閨女! ( 吶咿呀啊哈哈~~~)

版本乙

府門外三聲炮花轎起動

周鳳蓮在轎中喜氣盈盈

衛士們鳴鑼開道鼓樂齊動

滴滴滴嗒嗒嗒入耳動聽

出府門吹的是百鳥朝鳳

一路上奏的是鸞鳳合鳴

武狀元來迎親滿城震動

新媳婦出門來好不威風

這個說新女婿好人品相貌端正

那個說新媳婦長的好水圪靈靈

人擠人人山人海人潮湧

在轎中急得我看不清

轎前面扎一匹高頭大馬

馬上邊端坐著一位相公

只見他身穿袍渾身透紅

胸前戴大紅花十字披紅

不用說他定是俺那個他來把親迎

哎喲喲他定是俺那個他來把親迎

小兄弟揚鞭策馬把我護送

頭戴金身穿袍滿面春風

武狀元把我娶文狀元把我送

大姑娘我今日裡八面威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