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橋

折桂橋

折桂橋,又名馬家橋,古稱大木橋,位於杭州市餘杭區良渚鎮老街南端,橋南北向跨於良渚港上。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歷史上的折桂橋始建於宋代,當時曾是一座木橋,故此橋左近舊稱木橋頭。因木橋屢被洪水衝垮,後世改建成單孔石橋。橋下的良渚港東通宦塘運河,西連苕溪、西溪。至明代後水路航運興起,來往船隻眾多,遂於明萬曆年間改建,清雍正年間重建為三孔石拱橋。折桂橋全長34米,矢高7米餘,橋頂寬2.6米。橋頂有四根保存完整的石獅望柱。古橋東西兩側刻有兩副橋聯,只是因為石質風化,已難以識讀文字內容。
此橋石上裝飾的花紋十分精緻,石雕藝術頗具文物價值。
據當地老人回憶,此橋堍原建有柵門,有專人負責守橋。日出開門,日落關門。是一九五六年夏秋之際的七號颱風將柵門刮塌,此後未予修復。

相關傳說

橋西北堍原有殘碑一截,歲深月久,字跡已漫漶不清。相傳南宋康王南渡,被金兵追至良渚,大河阻隔危急萬分,當地一青年漁夫挺身而出,駕舟濟渡,金兵以亂箭猛射,漁夫死難康王脫險。王登基後,封救駕漁夫為武狀元,稱馬相公,並建祠,建橋紀念。

榮譽

2009年被杭州市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